放影廳里的家國情懷

坐在高端大氣的當代放映廳看《戰狼2》,殘酷的戰爭,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在炮火中飛起的碎片直撲過來,我下意識地躲了一下,旁邊的小女生髮出輕輕的嘲笑聲,像電影中的彈片從我耳邊擦過。我眨了眨眼睛,從場面宏大的立體電影瞬間回到現實。我怎麼就想起了當年抱着小板凳在小鎮曬穀場上看電影的情景。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我們,在父輩的眼中是趕上好時代的人,沒有經歷過戰亂、飢餓,屬於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幸福一代。如此幸福的我們當年最為幸福的事則是大廣播里傳出的通知——今天晚上放電影。聽到這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家家戶戶的老人、孩子搶着出了門,到小鎮衛生院前面的曬穀場上認位子。各式板凳、草墩、甚至是壞了一半的土基以最快的速度密密麻麻擺滿了曬穀場的正中央。最好的位置自然是前面那一小片,一般人是認不到的,它們大多被住在周圍的人家搶佔了。家裡的板凳還在使用,沒有空閑出來怎麼辦?這個不難,立馬從自家灶膛里掏出一塊老火炭,衝到打穀場在地上瀟洒地畫上一個既不方又不圓的圈,算是圈定了今晚的“勢力範圍”,然後在裡面打上幾個叉,宣誓了“主權”。至於放映時間,那根本就沒個准,全憑放映者的經驗——看看身邊圍了多少人,差不多就開始了。如果是農忙季節,放映人會很貼心地等一等還在農田裡幹活的人。知道鎮上要放電影,在田地里幹活的人也是“小貓抓心”,身在農田,心早就飛到打穀場上了。他們會早早吃了晚飯,頂着高高的太陽趕到田間地頭做那些實在不能耽擱的農活。眼看着太陽落下山趕忙從農田裡出來,在小鎮阡陌縱橫的水溝里洗乾淨手腳上的泥,急急忙忙趕到家,換上一身乾淨的衣服直奔曬穀場。曬穀場非常平整,在一個水平面上看電影個子矮的人就吃虧了,搶不到第一排的位子,一般就選擇到最後一排或是最邊上站着。鄉里鄉親的,如果個子高遮住了後面的人,一般都會主動跟人家換換位子。除了中途換片,沒有人會站起來走動。有人內急站起來往外走,放映機把他彎着腰的身影投射到銀幕上,觀眾馬上發出一陣鬨笑。有人大喊——你趕緊走,看你跑銀幕上去了。有人笑着喊,你站在女特務旁邊了,趕緊踢她幾腳。有時候,大傢伙坐得太擠,有人出去方便得站起來一大片,正聚精會神看電影的人急得哇哇叫。因此,大家都選擇中途換片的時候才去方便,一來不影響別人,二來也不錯過電影情節。有時去方便的人太多了,大家央求放映員等一等,放映員笑着答應了,但在場的人還是忍不住大聲招呼——你們到是快點啊。又是一陣鬨笑聲,在夜色里像溫暖的風吹遍寧靜的小鎮。

我瞟了一眼旁邊的小女生,手上捧着一大包爆米花,這是當代年輕人看電影的標配——手捧爆米花,再來一杯飲料,邊吃邊看。一股誘人的香味漫不經心飄進我的鼻子,鑽進心裡勾起了兒時回憶。其實,當年我們看電影也吃“爆米花”,只不過那時的米金貴,吃的是玉米花。當走村串巷的師傅扛着類似炮彈一樣的傢伙來到小鎮上,小孩子們奔走相告,大人小心地拿出一碗玉米粒送去炸成玉米花,一部分給孩子們解饞,其餘的就收藏起來,只等着看電影的時候再拿出來吃。有的人家為省下炸玉米花的錢,就自己在家炒玉米粒。沒有玉米就炒蠶豆、豌豆,最為高檔的就算炒瓜子了。當今晚放電影的消息像長了翅膀飛遍了小小的村鎮,有好多人乾脆取消了當晚去農田幹活的計劃,呆在家靜候佳音。趁着這個空閑趕緊把平日時收藏着的瓜子拿出來,認真地炒到又脆又香。只不過,看電影吃瓜子是一種高級又奢華的家庭實力展示,不是家家都吃得起。當年,看電影是一種重要的、不約而同的儀式,人們對於十天半月甚至更為長久才有一次的看電影十分在意。除了要帶上平時捨不得吃的小零食還要像過節一樣換上乾淨的衣服,甚至是過年才會拿出來穿的。年輕的女孩子把頭髮洗得乾乾淨淨,臉上認真擦上香脂,換上漂亮的衣服。然後一個個口袋裡裝上玉米花、瓜子等,滿懷喜悅來到事先認好的位子上,跟同樣早早來到曬穀場的鄰里鄉親拉家常。大方的人從口袋裡掏出一把玉米花或是瓜子送給各位“聊友”。大家客氣地推讓一番,然後愉快地接過那不多的一小把零食,吃着、說笑着,生活的忙碌因了一場露天電影得到短暫愉快的休憩,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因了這場電影得到了暫時的親密。

《戰狼2》還在繼續。中方的軍艦在藍色的大海中航行,立體電影的特技效果讓人彷彿站在蔚藍的大海邊,看着那雄偉的戰艦從眼前駛過,似乎觸手可及。當年,我們歡呼雀躍只為看一場期待已久的黑白電影。放映的銀幕就是一塊簡單的白布,都不算怎麼白,而且皺巴巴。這塊稱之為銀幕的白布隨意掛在牆上。四個角用繩子拉着固定在牆上的木樁上。有的木樁離得遠,那繩子就拉得老長,致使銀幕怎麼掛都是傾斜的,遠遠看上去,像一隻長了幾條觸角的大白蟲,怪模怪樣地爬在牆上。大隊長覺得這樣掛銀幕極不美觀,於是按照銀幕的長、寬在牆上釘上了四個木樁,這樣掛上去的銀幕就周正多了。如果遇上颳風下雨,大風會把銀幕吹起來,上邊的人物就隨着銀幕的晃動扭曲、變形,但這絲毫不影響人們看電影的熱情,也總會有幾位熱心腸跑去死死拉住銀幕直到電影結束。一天,小夥伴飛跑來告訴我,今天晚上看的是寬銀幕電影。隨着小夥伴飛奔到曬穀場,看到牆上掛的果然是一塊嶄新的、大大的白布,比原先看到的銀幕大了近一個倍。電影開始放映,銀幕上的人物清晰、逼真。老人們激動地說電影上的人跟真人一樣大啊,他們應該是站在上面演給我們看的。自打有了這種寬銀幕,到曬穀場上認位子這事就不積極了,因為銀幕上的人物大,老遠的地方都能看到,我們可以坐在場子邊上那道高高的河埂上看電影。後來,河埂上的人越來越多,鄰居拍拍兒子的頭說,還是你們這群小孩有辦法,坐在河埂上看電影非但不用擔心被誰攔住了視線,而且電影放完了拍拍屁股就回家還不用抬板凳。

《戰狼2》還在繼續,男主角冷鋒被一塊大鐵板牢牢地壓住,他流着淚看着手無寸鐵的同胞以及當地無辜的非洲工人遭到肆意的殺害。子彈像雨點一樣射向驚慌的人群,從房子里湧出來的人倒在了血泊之中。冷鋒的手機向無法靠近的中國軍艦傳去視頻,年輕的軍官們憤怒地看着那血腥的場面卻沒有辦法。時間一秒一秒過去,觀眾席上的我,心已經提到嗓子眼,心裡不停在喊為什麼不開火、快啊。這時,軍艦上待命的軍官們終於得到命令,還沒有等命令讀完,艦長含淚大聲怒吼——“開炮”。瞬間,一發發炮彈落在了敵方的陣地,坦克被炸上了天,噴射着火焰的機槍瞬間啞火。我緊緊握着的手終於放開,長長吐了一口氣。旁邊又傳來小女生嘲笑的哼哼聲,失態的我抬起手擦了一下眼角悄悄流出的淚,怎麼又想起了當年在曬穀場看的電影《上甘嶺》。

那時,在眾多深受喜愛的戰爭“大片”中,我最喜歡《上甘嶺》,這部黑白電影我都記不清看過多少次。志願軍戰士遭到敵人飛機大炮多次進攻之後,堅守在環境惡劣、缺糧斷葯又無水的坑道里。戰士們乾裂的嘴唇上全是泡泡,張着嘴接着山洞岩石上偶爾滴下來的水珠,卻把僅有的一個蘋果傳來傳去相互遷讓,捨不得咬一口。敵人又發起了二十多次進攻,我軍傷亡慘重,指導員身負重傷,不多的幾個戰士苦苦堅守着陣地。每次看到這,小小的我都流淚滿面。坐在夜色中的小夥伴們,死死盯着牆上的銀幕,小聲而又急切喊着大部隊怎麼還不來啊,大部隊快來啊。當熟悉的衝鋒號響起,我們都激動地大喊,開炮,開炮。看到志願軍戰士抬着被炸爛的五星紅旗躍出戰壕,我們站起來拍着手喊——我們勝利了。記得第一次看《上甘嶺》,指導員犧牲的時候,有觀眾竟然失聲痛哭。沒有人嘲笑他們,反而輕聲安慰,仗早就不打了,現在和平了,我們過上好日子了。老師和家裡的長輩都說電影《上甘嶺》是根據朝鮮戰場上的真實事件改編的。我曾一直追問,為什麼咱們國家不出動大批飛機、大炮?用機關槍打敵人的飛機,讓許多戰士被敵機的子彈打中,流血犧牲。父親指着我的鼻子輕輕地說,你還小,你不知道抗美援朝時咱們國家真沒有那多的飛機大炮。我不相信爸爸的話,領着小夥伴用玉米桿“製造”了機關槍、卡賓槍、手槍,心裡卻遺憾這些“武器”都是假的,要不然就可以送給志願軍戰士打敵人了。長大後,我查看相關歷史書籍,才知道爸爸當年說的話都是真的。朝鮮戰爭爆發之時,咱們新中國第一支航空部隊正式成立還不到一周,各種作戰型飛機還不到200架。新生的共和國空軍力量怎麼可能對抗早已經在二戰戰場上大顯身手的美軍。

放映廳里,冷鋒受傷的手臂上裹着五星紅旗,站在前進的卡車上。交戰雙方一看是中國國旗就停戰,讓滿載中國工人及部分非洲人的車輛通過交戰區,來到了安全地。工人們順利登上了中國軍艦,安然回到祖國的懷抱。我欣慰,我們的祖國可以開着軍艦跨越半個地球把自己的同胞從戰火中解救出來。而且我也知道,這部電影是以近些年來中國幾次海外撤僑事件為背景拍攝的。影片最後,屏幕上出現了一本中國護照,上面寫着這樣一句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看到這,淚水潸然而下。祖國不但擁有我當年設想的飛機大炮,還有可以保護國家安全的軍事力量。今天的祖國,綜合國力已經得到極大提升,可以帶給國人足夠的安全感和榮譽感。此時此刻,我流下的眼淚不再是傷感,而是一種難以言表的驕傲與自豪,那是激動、幸福的淚水。走齣電影院,漫步在寧靜的夜色中。高樓林立的城市,整潔寬敞的街道,閃爍的霓虹燈,一輛輛自由划過的私家車。在這裡,有我們世代居住的溫馨家園、祖輩耕耘的土地,還有我們為之奮鬥的事業。這就是我們的已經走向繁榮富強的國家,一個和平、安寧的國度。電影《上甘嶺》中的插曲《我的祖國》在耳邊輕輕迴響: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祝福你,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