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色當道”, 女性受眾的錢到底有多好賺?

文:南風

9月25日,知名美妝品牌蘭蔻在官方微博宣布,吳亦凡為蘭蔻亞太區品牌代言人。

9月16日,頂尖美妝品牌雅詩蘭黛簽約新晉流量李現為雅詩蘭黛品牌亞太區護膚及彩妝代言人,官宣微博更是達到21萬點贊,43萬轉發,評論區大量粉絲紛紛曬單,其帶貨能力可見一斑。

2017年前後,外資和本土美妝品牌紛紛啟用具備流量優勢的男明星作為品牌代言人或形象大使,一時間,“花美男”美妝大行其道,舔屏時代的“男色消費”成了主流。今年,隨着美妝品牌簽約男星的數量增多,這種現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從網絡到影視再到產品,打開“女性市場”的戰略

當社會經濟發展到達一定高度,人的消費需求會發生轉變。這種轉變投映到女性身上表現在,女性在經濟獨立的同時,在消費中擁有強大的話語權和主導權。

與此同時,女性群體對美妝產品的需求心理也隨着“女性思想獨立”的社會意識的覺醒而發生變化,“取悅自己”似乎成為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下女性生活的一劑調味。在此情況下,到處可見到“鮮肉”蹤影,“男色消費”成了基於資本運作和市場選擇的必然產物。

2014年李易峰憑藉《古劍奇譚》爆紅網絡,風頭一時無兩。投資方看中其熱度和強大的女性粉絲受眾,邀請他成為電影《梔子花開》和網劇《盜墓筆記》的男主,雖然口碑一般,但一個斬獲3.79億票房,一個上線2分鐘網播量達到2400萬,22小時之內破億,開創了國產網劇新紀元。

“男星+流量”的盈利模式是通用的,這也是男性流量可以大行其道的原因。雖然近兩年對流量電影詬病甚眾,但美妝產品與影視劇性質不同,男流量幾乎成了代言美妝的最佳選擇。

根據凱度消費者指數與淘美妝商友會聯合發布的《中國美妝消費者購買習慣與需求洞察白皮書》(簡稱白皮書)顯示,在2019年中國美妝市場中,15-34歲女性購買美妝產品的銷售額佔比已經過半,顯然年輕一代的女性成為美妝消費主力軍,而這個年齡段與當紅偶像的粉絲群體相符合。

美妝品牌意識到,傳統的女明星做代言的方式,似乎已經不足以吸引年輕的女性消費群體了。比起邀請女明星代言利用女性群眾和粉絲的“模仿心理”,“異性相吸”的男星做代言,更能激發女性的根本層次慾望。

年輕女性在消費觀上更為多元開放,她們有極大的意願購買男星代言的美妝產品。且當紅男星的粉絲群體一般都是較為年輕的女性,她們很多已經步入工作崗位多年,實現了消費自由,有的靠着家裡的生活費,手裡有寬裕的錢。

她們對自家偶像有着瘋狂的追捧,願意用粉絲的購買力來證明偶像的商業價值,獲得“金主”青睞與肯定,從而換取偶像更好的發展,支持哥哥走“花路”。品牌方也正是吃准了中國粉絲經濟市場的紅利。

流量“影綜”失意,代言得意

2014年《古劍奇譚》爆紅了李易峰、陳偉霆,加上鹿晗、吳亦凡等流量歸國,開啟了內娛流量元年時代。早期的流量爆紅多多少少有偶然的因素,但是從2014年發展到現在,內地資本摸索出了一套完善的標準化流程來批量化“打造”流量。

“頂級流量”也是可以打造的,以前是流量打造數據,現在數據打造流量。所以流量更新換代快,粉絲堆積快,流失也快。正因為都知道流量生存周期短暫,所以選秀男團成團就手握代言、流量剛爆紅就身冠多個品牌代言,因為不管是哪一方都想把流量價值得到最大化發揮。

流量“回本”的途徑無非兩種,一種是自身職業所帶來的附增價值,比如參演影視劇、電影、綜藝的片酬,演唱會、專輯發行等資本迴流,另一種就是商業價值,即代言費。早期流量可以“兩條腿”走路,手握影視與代言,但是新晉流量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憑藉自身流量和粉絲就可以受到電影名導青睞的時代早就成過去式,影視方面,觀眾對以流量為主打的“電影+綜藝”已經不買賬,路人甚至對“流量”二字都帶着有色眼鏡觀看。鹿晗的《上海堡壘》讓流量電影再一次陷入眾矢之的;男團npc幾部團綜《奇妙的食光》、《完美的餐廳》、《勇敢的世界》等默默無聞。

流量電影撲街、流量綜藝成為粉絲自嗨,流量的紅利和捷徑已經被老牌流量的前輩們給堵死了。雖然有不死心者還在做嘗試,但在精品化趨勢為主流的市場,單靠臉和流量是行不通的。

雖然“影視+綜藝”失意,但是各流量男星代言卻是一片大好之勢,粉絲以刷新偶像代言產品的銷量為榮,而這正是流量和美妝品牌方想看到的。

粉絲最有熱情的時候就是偶像剛剛爆紅的時候,美妝品牌們看到這點,出台各種針對粉絲的互動方案,有的品牌會提出“解鎖任務”,即粉絲完成一定任務量就可解鎖偶像福利。任務無非是花錢買買買和做數據,商家“割粉絲韭菜”,粉絲證明偶像商業價值,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只要有女性消費群體存在,流量們是不會失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