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怎麼誕生的? 為什麼電影是我們唯一知道誕生日期的藝術

“電影是唯一可以讓我們知道它的誕生日期的藝術”,這句話出自巴拉茲的《電影美學》中,而這個日期,許多電影史家認為是1895年12月28日。因為這一天,法國人路易-盧米埃爾,用自己研製的電影放映機,第一次當眾放映了電影。放映地點是在巴黎一家咖啡館,確切的應該說是地下廳里,放映的有《火車到站》、《嬰兒的早餐》等短片。這是人類歷史上當眾公開放映電影的開始。

路易-盧米埃爾生於1864年,是巴黎一家照相器材廠主的兒子。他酷愛鑽研科技,他和他的哥哥奧古斯特-盧米埃爾一起,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放映機。路易-盧米埃爾又是個技術相當精湛的攝影師,對攝影的構圖、角度、光線都有深入的研究,而且長於快速攝影。科技鑽研與攝影藝術方面的修養,為他從事電影活動準備了很好的條件。

受制於理念和技術,盧米埃爾兄弟的影片實際上是一種“活動照相”,是現實生活的活動性的紀錄。路易-盧米埃爾追求再現與逼真,把保持原樣真實作為最高的攝製原則,為此他甚至排斥加工創造:不要劇情編織,不要導演設計,不要演員、布景。因此盧米埃爾兄弟被後世視為紀實主義電影的創始人。不過這一點同樣也成為了限制他們在拍攝手法上的進步和創新,考慮到當時電影藝術的總體水平,這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

盧米埃爾的影片中採用了一些頗有創造性的攝影技法,例如在《拆牆》中用了倒拍,使倒塌的牆壁重新復歸原樣;在《嬰兒的早餐》中以“特寫”式的大鏡頭,相當細緻地表現了父女親情,在《火車到站》中,先表現地平線上出現的一個黑點,漸近時看清是火車駛來,到站後火車佔滿整個畫面,人們從車門口上下,一對情侶從鏡頭前經過,人群熙熙攘攘,很富有生活氣息,成為早期電影的佳作。盧米埃爾用這些創造性的攝影技巧,服務於他“再現生活”的總體目標,在當時是新穎別緻、相當誘人的。

盧米埃爾揭開了電影公開當眾放映的帷幕,而且拍攝出一批標誌着初期電影高水平的影片,確立了電影原始紀實主義風格,不僅在國際電影行業初起階段中居於領先的地位,而且在整個世界電影史上也具有不應抹煞的功績。因此很多人把盧米埃爾稱為“電影之父”。但是在我看來,將電影的誕生或發明完全歸功於盧米埃爾個人,也是不太確切的。

第一,與盧米埃爾同時,甚至早於盧米埃爾,還有不少不同國籍的電影製片人拍攝了一些電影短片。第二,對於電影誕生具有決定作用的是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的研製成功,而這兩種機器是在幾十年間許多不同國籍的發明家潛心探索、逐步完成的。電影的誕生在人類文明的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人類文明的這一進步,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因此,電影應該說是現代工業的產兒才對。

而且,盧米埃爾的電影主要是以新奇的影像工具作為賣點吸引觀眾,並不像當今電影是一個成熟的故事片,初期電影,無論是製作者、經營者,還是觀眾,都未將其作為藝術來對待,文藝領域中更有一些人乾脆排斥電影作為藝術。電影要前進,必須重新獲得觀眾,必須克服自身原始的局限,尋求發展更新的途徑。盧米埃爾的同胞喬治-梅里愛,則對此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梅里愛本身是一個魔術師,因此梅里愛的影片攝製追求的是技術和畫面的革新,在藝術上的新貢獻,可以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與盧米埃爾電影那種幾乎純然地攝錄生活即景不同,梅里愛極注重借鑒戲劇藝術、舞台藝術。使電影克服初始時期的局限,增強藝術性的品格。第二,他潛心研究電影拍攝的技巧,發明了多種特技攝影手法,從實踐上豐富了電影語言。他發明了停機再拍以及疊化、晃動攝影、慢動作、多次曝光等,由他之後,電影才算真正走上了藝術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