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影評《悲慘世界》一曲繁花似錦的悲歌

在這個寡淡的時代,蕩氣迴腸已經是很少有機會用到的詞了。然而看完《悲慘世界》,忽然覺得只有它才能解釋自己何以數度淚流滿面,那些眼淚是心底暖意和熱情地源源湧出,也是對於電影之美的驚嘆與留戀。

這版《悲慘世界》最大的魅力便在於歌曲與表演的完美結合。包括休·傑克曼、羅素·克勞、安妮·海瑟薇在內眾多演員展現出了頗具唱功的另一面,而且這些好聲音並不是單獨存在的,與出色的演技相結合,構成了一段段絕妙的篇章。同時,眾多無名的音樂劇演員也成功地完成了“綠葉”的任務,使得全劇表現出“孤月不獨照,群星亦閃耀”的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冉阿讓的心路歷程,對於習慣於日夜摸爬滾打的都市現代人來說,感同身受但也凄慘有餘。因為選擇的緣故,我也沒讀過這部原著,單從電影的印象來看,這部《悲慘世界》以冉阿讓作為一條人物主線,在其生命的進程中,跨越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一些重要的時間節點。名著之所以是為名著,它所刻畫的人物形象,必然還原那個時代,同時也能對應在任何時代。冉阿讓這個人物形象,代表着社會中善良平庸而又最為廣泛的一個群體;其他形象中,執法者代表着統治階級的職權力量,小商小販以及油頭圓滑的社會寄生蟲們,構成社會中時常被人唾棄又不能被泯滅的特殊門類;而至於善男信女的愛情,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堅定的革命者總是走在時代的最前沿,他們敢於衝破藩籬,勇往直前,愛情自然不期而遇。

儘管在這個版本之前,《悲慘世界》已經有了19個電影版本,最經典的是1935年的第一部,但是隨着電影技術的發展,它仍然有可被繼續改編的空間,到了那時,再回頭看湯姆·霍伯的版本,會有一個更合適的定位。但是從目前來看,這無疑是最華麗的一次創作,它所取得的成功既是電影的勝利,也是文學的勝利,還是音樂的勝利。

(以上圖片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