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臉”康輝站台, 在國家圖書館辦首映, 這部電影到底憑什麼?

9月下旬國慶檔電影就開始熱起來了,這不,9月19日舉辦的《我和我的祖國》全陣容盛典就驚到了我。

先不提它自帶的7位名導和超強的54位明星大咖,光是發布會主持人請到了新聞聯播的康輝,並且把地點定在了國家圖書館就很強了。

這舞台舞美恍惚讓人穿越到了央視爸爸的《國家寶藏》。

就沖這陣仗,毫無疑問,《我和我的祖國》是國慶檔最值得期待的電影之一!

《我和我的祖國》

我們不得不好奇,能把首映禮放在國家圖書館,還請動了康輝老師站台,這部電影憑的是什麼?

既然說到這兒了,我們把這盛典陣容好好說說。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舉辦的“匯浪成海”盛典上,不僅有“國臉”康輝站台,還有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璐、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名導領銜中國電影夢之隊強勢集結,以及參演影片的54位明星大咖。

黃渤、胡軍、張譯、張嘉譯、任素汐、吳京、馬伊琍、惠英紅、任達華、朱一龍、葛優、宋佳、田壯壯、劉昊然……

隨便列舉出部分演員,既有國寶級影帝影后,也有新生代演技擔當,足以看出演員陣容之強大,也難怪請得動“國臉”康輝站台!

《我和我的祖國》通過國內7位優秀的導演,選擇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重要的7個歷史瞬間,作為電影人獻給祖國的禮物。

為了提前慶祝祖國母親的生日,電影在大陸提檔至9月30日上映,緊接着10月1日在香港上映。

不僅如此,同樣是在10月1日,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將在海外,包括美國加拿大新西蘭在內的四十幾個國家同步上線。

香港和海外的同步上線,這部全明星陣容的電影用這種方式體現了它的創作初衷:全民記憶、歷史瞬間、迎頭相撞。

而這短短的十二個字,就像管虎導演在首映禮上說的,是他們七位導演的創作初衷,也是貫穿整部電影的一條主線。

2019年是新中國建國70周年,從年初開始,各類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主題的活動層出不窮,關於“小物件見證大歷史”的話題討論更是引發了全民的討論熱潮。

在過去的70年間,大大小小的歷史瞬間,不同年代的人有着不同的記憶,更有超過1500萬人說出了屬於自己的國史見證物的故事。

比如50年代的糧票,60年代下鄉光榮證,70年代的結婚老三件,80年代的彩色電視和風扇,90年代大哥大傳呼機。

顯然,“我和我的祖國”成為了2019年最大的IP。

在盛典現場,影片中各個單元的導演也帶來了和他們所執導單元的國史見證物。

有開國大典時主席升起的第一面國旗,有香港回歸主權的倒計時牌,有1984年女排奪冠的簽名紀念排球,也有兩彈一星鄧稼先先生用過的手搖發電機。

同時各個單元的主創還在現場列舉了他們演繹的故事那年的大事記、大人物。

但和首映會上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不同的是,影片的主人公,卻不是這些大人物,反而是和這些歷史大事記有關的小人物。

比如張一白導演執導的《相遇》中,張譯飾演的是原子彈科研工作者高遠。

他一直在秘密參與原子彈研究工作,大部分時間裡的造型都是帶着口罩,全身的防護服,平凡得就和當時所有參與這項工作的人一樣。

影片中,最後原子彈試驗成功,全民歡慶之際,飾演高遠上級領導的張嘉譯有這麼一句台詞:連他叫什麼名字我都不知道。

這說的是高遠,其實也是他自己。

電影里張嘉譯的角色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而是只有三個字“陳指揮”。

同樣,在寧浩執導、葛優主演的以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為題材的《北京你好》單元中,葛優飾演的張先生,也只是一個單元的普通職工,意外獲得了奧運會開幕式的入場門票。

在這裡,他不是什麼VIP人士,畢竟觀眾席上的人千千萬,他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

而這也正是影片真正的主題,用平凡人物見證大歷史的角度,講述歷史大命運轉折下每一個置身其中的平凡人的故事。

在這麼多不同人視角下的歷史瞬間,他們各自經歷的情感當然也會不一樣。

影片的七個單元,也就是七個主要故事裡,都蘊含著豐富且不同的情感。

大到愛國情懷,小到個人的內心情感,像是親情友情愛情,甚至還有因此而改變的所有人的複雜情懷。

在9月18日發布的歷史瞬間版預告片中,更是一次性把這些情感都糅合在一起向我們傾倒過來。

像是在《回歸》《前夜》《北京你好》這幾個單元中,描繪的是大歷史背景下平凡人物強烈的愛國情懷。

當歐豪飾演的旗杆工程師助手不分晝夜在屋頂上向街坊鄰居徵集紅綢布

當黃渤飾演的旗杆工程師冒着生命危險爬上百米高的旗杆維修零件

當惠英紅飾演的警衛官在1997年7月1日0點0分語氣堅定的喊出換帽徽

當葛優飾演的市民張先生在車裡給自己和大家點播了一首《我和我的祖國》,接着跟着哼唱起來

這每一個瞬間,在熒幕前的我們都能被深深打動,感受到那份翻湧在心底的激情和熱血。

但在《相遇》《奪冠》和《護航》單元中,比起大的愛國情懷,則更注重影片主人公的內心情感。

就有了《相遇》里張譯飾演的高遠和任素汐飾演的高遠女友,他們在人潮中相認,卻又被迅速衝散。

之後隔着人群,任素汐拿着報紙激動地衝著張譯呼喊,張譯摘下口罩,露出了純真的笑容,兩人用最少的相聚呈現了最美的相遇。

也就有了多年之後當原子彈研發事件解密後,這些參與過研發的人得到了正名時,任素汐滿臉淚痕的複雜情緒。

同樣在《護航》里,宋佳飾演的女飛行員,作為一名優秀的女飛行員,她在“93閱兵”和男友之間的糾結權衡。

最終決定還是遵從兒時的夢想,來了一次漂亮的戰鷹列陣。

影片中還有展現多元情感的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

在這之前,我們知道神州十一號成功着陸,又或者知道着陸地點是在內蒙古中部,但我們不知道這個地方叫做“四子王旗”。

《白晝流星》就給我們展現了這片大草原上還有這麼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有返鄉的人,有歸國的人,還有扶貧的人,還知道了這片土地因為神十一而重獲新生。

整部電影分七個部分講述了7個歷史事件,跨度從1949年一直到2017年,無論是從單篇的預告還是合體版的預告,影片透出的質感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因為時間跨度大,年代感的營造就顯得尤為重要。

影片從電影的場景設置、畫面色調包括人物細節都做到了最大程度的還原,實實在在拍出了新聞紀錄片的質感。

管虎執導的《前夜》里,上到天安門廣場,主席站位,下到街景,舊時代的老物件,甚至黃渤身上的服裝都幾乎一一還原。

在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里,就更花功夫了。

為了真實還原神舟十一號着陸的重大歷史時刻,陳導邀請到神舟十一號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參與電影拍攝。

劇組做了真實的道具,不僅特種車輛、返回艙降落傘是實物,連片中兩位航天員的宇航服亦是當年穿過的。

此外陳導還調用戈壁灘工作車、道具車加上軍車共百餘輛,浩浩蕩蕩的在戈壁上建起劇組。

再有,各個單元的導演在選角上都極為用心。

在首映禮上,《回歸》單元中,康輝在現場對比了演員高亞麟和杜江兩人和故事原型的照片,可以說,從身形到神態,兩組人都做到了80%以上的相似度。

還有首映禮上黃渤開玩笑式的說,導演想找一個小人物,恰好他認識的演員中,只有自己長得符合小人物的標準。

無非也是想傳達一個信息,這部影片里的每一個導演在選角上,只考慮一個點,就是要貼合角色。

最後,影片中出演的每一位演員均表現驚喜。

從影帝、國寶級演員到新生代演技代表,參演影片的演員里不乏明星大咖,也同樣有流量鮮肉。

但就像上文說到那樣,他們的存在是為了角色。

所以無論是田壯壯、葛優、黃渤、張譯、宋佳、吳京,還是杜江、朱一龍、劉昊然、陳飛宇,每一個參演的人都奉獻了自己最好的演技,就連初出茅廬的孩子,演起來都感染力十足。

比如這個因為給大家搭天線而錯過和喜歡的女孩告白的“小吳京”,一個回頭,眼淚飛出眼眶,簡直可以稱之為神演技。

在首映會現場,黃渤還談到了對於他飾演的這位工程師,從原本的不熟悉到最後連口音都刻意做了改變,能說他沒有下苦功夫嗎?

畢竟這是一個並不為大眾所熟知的人物,要做到還原事件當時,熟悉角色,一點點雕琢,了解他的背景故事,是融入角色最基本的。

下苦功夫的不止黃渤,張譯為了演出在原子彈研發組的科研人員,在參加項目前後體型的變化,10天減重15斤,對導演提出的“5斤”超額完成任務。

還有在《回歸》中,杜江、朱一龍等人為了能還原當年護旗手的風姿,按照儀仗隊的要求接受訓練,時間短強度高,才有了最後英姿颯爽的一幕。

說了這麼多,對於影片,真正感動的不僅是影片的全明星陣容,精細的場景和畫面,還是因為這類主旋律題材的電影開始變得平民化。

從“小物件見證大歷史”出發,聚焦平凡人物的故事,用以小見大的共情,讓我們看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匯浪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