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獲得了不錯的口碑,這其中陳可辛的指導無疑功不可沒。
回看陳導之前的作品,有這樣一部片子注入3億投資但未收穫預計票房,令投資方無奈賠本,但對於業內影人來說,它一直是一部值得被讚頌的電影。
它就是上映於2007年12月的電影:
《投名狀》
《投名狀》由香港導演陳可辛執導,憑藉這部電影,他拿下了金-馬獎和金像獎的最佳導演,從技術層面上看,《投名狀》絕對是陳可辛生涯代表作。
影片在卡司方面也是十分強大,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擔綱主演,三大男星演繹清末時期的兄弟情仇。
徐靜蕾、郭曉冬等一眾實力派青年演員也有參演,而魏宗萬、王奎榮等老戲骨也在片中奉獻演技。
本片以“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為原型,導演在“兩廣總督馬新貽被刺”的歷史事件上進行改編,並加入其全新的詮釋。
故事一開始,清軍將領龐青雲(李連杰 飾)率部與太平軍交戰,由於友軍怠於增援,龐青雲部全軍覆沒,僅余龐青雲一人敗逃。
流亡村落的龐青雲結識了義劫官糧的土匪趙二虎(劉德華 飾)、姜午陽(金城武 飾),三人惺惺相惜引為知己。
藉由一次官軍劫掠百姓,龐青雲以“擁有更好武裝才能保護村民”為由說動二虎、午陽與自己投軍。
義舉在前,三人義結金蘭,納下永不背叛兄弟的投名狀,三人以龐青云為大哥、趙二狗為二哥、姜午陽為三弟。
龐帶着二虎的部隊歸順清軍,並成立山字營,兄弟同心之下,山字營勢如破竹,捷報頻傳。
但勝利也讓龐青雲變得膨脹,野心漸增的他漸與二虎觀念背離,三兄弟的命運也逐漸轉向。
攻打蘇州,龐青雲違背諾言殺害數千戰俘,這令二虎極為不滿,兄弟間產生極大分歧...
拿下南京後,龐青雲被朝廷封為江蘇巡撫,在上司的要求下,龐青雲被迫與土匪出身的二虎切割,隨後龐青雲用計殺掉了二虎。
誅殺義弟後的龐青雲最終還是沒能等來平步青雲的機會。
在他的就職典禮上,姜午陽突然闖入將其刺殺,在匕首刺入龐青雲胸膛後,姜高喊着:“刺龐者,姜午陽是也!”午陽以血踐行投名狀。
《投名狀》的投資成本據稱非常高(許多業內人士預計2億左右),其中主演李連杰的片酬佔了很大的份額,而其他演員費用、布景支出等方面同樣投資不小。
高投入之下,《投名狀》的市場反響卻一般,電影內地票房為2.02億人民幣,香港票房則為2750萬港幣,從市場角度,無疑是一部賠本之作。
隨着時間的沉澱,《投名狀》逐漸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如今回看這部電影,我們仍能從中發現頗多亮點。
一、人物刻畫深刻,個個有血有肉
大哥龐青雲——理想主義者也是政治頭鐵娃
《投名狀》刻畫了許多形象鮮明的人物,最為典型的當屬李連杰扮演的龐青雲。這個人物的形象過於豐滿,每一遍的解讀都能讀出全新的感覺,
很難去評價龐青雲的人物性,連主演李連杰都直言,這是從影27年來演過的最複雜的角色。
人物性格來看,龐青雲經歷了巨大的轉變,由熱忱之心變得複雜無比。
最初他是臉譜化的正面形象,初建山字營的他為兄弟兩肋插刀,舒城之戰身先士卒收穫全軍尊重。
善待下屬的同時也寬待百姓,處決違法民女的下屬時義正言辭的發言更是打動全場。
隨後劇情深入,野心的提高讓他變得不擇手段,龐青雲的形象開始變質。
殺掉二虎招降來的幾千戰俘、與二虎妻子偷情、殺掉義弟二虎...一件件壞事做盡,龐青雲的角色往負面的另一極奔去。
被午陽目擊到偷情時,龐青雲的表情變化很能說明他的性格轉變,與午陽對視後,他先是露出愧疚的眼神。
短短几秒後,他的眼神又變得深沉,甚至讓人懷疑他是否也想對午陽動手。
而從人物抱負分析,卻又可以“解釋”他那一系列的“壞事”成因。
龐青雲無疑是一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理想主義者,為了實現目標,他會不惜一切代價移掉阻礙。
最初為求援兵,他不惜納下十日攻克舒城的軍令狀,急功近利的風格使得他和山字營一度處於險境。
在連拔蘇州、南京過程中,為得糧草增援,他選擇與昔日死對頭——魁字營合作。
而青雲殺掉義弟二虎的行為,雖有上司逼迫、自己喜歡蓮生的原因存在,更本質的原因是,他認為二虎的存在礙了自己的事。
本質上說,龐青雲並非為了權力墮化的人,不然他不會在面朝時冒險提出“減輕三年江蘇賦稅”的請求,可以看出,他的理想抱負並非成為貪官牟利,而是登上高位後造福百姓,儘管這一過程需要一些殘忍的手段。
從龐青雲的悲劇命運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是徹頭徹尾的頭鐵“小學生”。
儘管深知過早攻打蘇州、南京會觸動官僚們利益,但龐青雲在沒有靠山的情況下還是決定速戰速決,這是頭鐵其一。
獲朝廷嘉獎後,他又不合時宜的當面請求“江蘇減稅3年”,這觸動了慈禧為首朝廷的利益,這是頭鐵之二。
在隨後與狄老的會面中,面對老狐狸的咄咄緊逼,他又主動提出山字營裁軍,並答應了殺二虎的要求,主動將自己的軍事力量削減,這是頭鐵之三。
而這些頭鐵舉措也基本註定他最終的悲劇命運了。
二哥趙二虎,義字當先的江湖人
與龐青雲不同的是,劉德華扮演的趙二虎想法則更為純粹:堅持道義、捍衛兄弟。
無論是為匪時期的劫糧救民,還是從軍時期的種種仁義舉動,趙二虎的角色始終堅持最純粹的仁義道德。
相比大哥龐青雲的不折手段,二虎奉行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屑於與欺壓百姓的魁字營合作,為了殺戰俘一事更是不惜與青雲決裂。
二虎的角色甚至有一種兼濟天下的博愛感,這讓人不禁想起劉德華前一年(2006年《墨攻》墨子)的類似角色。
對於兄弟之情,影片在無數次呈現了趙二虎的有情有義,片尾二虎被青雲設計暗害,連中數箭的他倒在地上,臨死前的他還念着要保護“處於危險”的大哥,這一幕讓人為之動容。
二虎角色塑造頗有些關雲長的意味,忠義為上且心懷天下。只可惜在滿清亂世背景下,這樣的人物的真心卻只有空付。
三弟姜午陽,愚忠的投名狀踐行者
相比於大哥二哥的情懷抱負,金城武扮演的三弟姜午陽無疑是一根筋,他的腦海排第一位的永遠只有:兄弟。
自與青雲、二虎結義,午陽的所作所為都是在踐行昔日投名狀之約,帶有愚忠性質的他並沒有過多的好壞對錯之分。
在二虎向青雲請求放過姦淫民女的狗子,午陽為大局考慮,拿過刀直接向狗子執行了軍法。
殺戰俘一幕里,他又扮演了兩位兄長間的中和者,先是努力規勸二虎聽從大局,在二虎帶隊出走險成兵變之際,又是他攔住士兵,以保護二虎。
而到了最後,午陽更是走向極端,他以為二虎妻子蓮生是破壞兄弟關係的罪魁禍首,為保二虎性命,他選擇殺掉了蓮生。
而在二虎被青雲暗害之後,他又將刀刺向了這位曾經無比尊敬的大哥。
姜午陽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他就是投名狀精神的踐行者。
除了三兄弟之外,諸如徐靜蕾扮演的糾結於兩個男人之間的二嫂蓮生、郭曉冬扮演的為救百姓以死破局的太平軍將領,都非常形象鮮明地呈現在銀幕前,《投名狀》也為我們呈現了一幕幕亂世時代的眾生相。
二、政客的棋子&犧牲品,刺龐者不止姜午陽
《投名狀》除了展現戰爭環境下被割裂的兄弟情以外,還描寫了更上一層的政治鬥爭,儘管篇幅不大,但是用意極深。
本片通過三大官僚姜公(顧寶明 飾)、陳公(魏宗萬 飾)、狄公(王奎榮 飾)的多次暗藏機鋒的對話,展現大官們對於龐一行人的態度。
片中一場下棋戲頗有意思,龐一行人漸漸起勢但要攻打蘇州、南京破壞官僚利益時,三人的對話就頗具機鋒。
藉由下棋,狄公將話題巧妙拋出。
陳公謹慎地暗示自己想讓棋子(龐青雲)連上去,而對手姜公則霸氣明示:不行!
幾句對話間,就將三人實力對比、對於龐的態度顯露出來,陳明顯是最弱的一方,他試圖拉攏龐以為己用;姜則明顯勢力更強,他不希望龐破壞自己的利益;而狄實力明顯也高於陳,但以觀望態度看待龐。
影片最後,在龐青雲上朝後喊出希望減稅三年的“要命”請求後,三公的態度則明顯把龐當做“棄子”。
原本中立的狄公也鮮明地站隊了,他一改此前和緩的態度,要求青雲削減軍隊、除掉二虎。
而力量單薄但對龐有些惜才之意的陳公不再拉攏龐,而是意味深長地來了一句。
影片的最後,在姜午陽刺殺龐青雲的現場,陳可辛的鏡頭給到了背後,一把黑槍給了我們足夠的想象空間...
兇手是誰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官場的爭鬥中,成為犧牲品的龐青雲註定難逃一死。
三、道具組加雞腿!場景真實刻畫時代場面
除開劇情與內涵,《投名狀》在其他地方也非常值得肯定,這部13年前的作品放到現在亮點頗多的。
人物穿着、各種布景十分考究。
而戰爭場面的營造也頗具真實感,既有廣視角的壯闊之感,也從細節深處殘忍地體現刺刀見紅的殘酷。
整部影片在製作上非常“較真”,前後動用了15名副導演,服裝、道具、取景上都扣細節,甚至是為了呈現兩人談戀愛的場景,找來了300人做背景。
此外,《投名狀》有長達16分鐘被刪的鏡頭(港版上映),據傳其中包括多處限制級鏡頭,而這也體現了陳可辛對於真實感的營造。
在加長版里有刺殺完龐青雲的姜午陽被凌遲處死的畫面,應和着三人念着投名狀的閃回,這樣的場景頗有畫面感,並有一種反諷的感覺。
可惜這一幕在大陸版上映時未能播出,但這些限制級鏡頭的存在也體現了導演陳可辛對於營造真實感的追求。
在當時背景下,《投名狀》未能贏下賣座的票房,這使得片方出現虧錢的情況,甚至一度出現了陳可辛為此賠錢只能租房的傳聞。
而由於版本不同等相關原因,《投名狀》並沒有贏得很高口碑,即便陳可辛憑藉《投名狀》拿下金馬&金像雙料最佳導演,但當時的評分甚至不及6分。
隨着時間的推移,《投名狀》的品質逐漸得到認可,大眾口碑也逐漸得到回升,《投名狀》也是少數幾部幾乎每年評分都會得到上漲的電影,目前評分已升至7.3分,也出現了不少為該片叫屈的觀眾。
小編可以負責任的說,這是一部值得一看二看再三看的電影,無論是兄弟情在亂世格局下的呈現,還是各個讓人難忘的角色,還是波譎雲詭的政局變換,每一個角度、每一次的觀看都會有不同的解讀。
這樣的電影,要是再度出現在影院里,那或許可以彌補陳可辛導演的一些遺憾了吧。
青石電影 | 樂樂德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台“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