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故事4次重拍,每部電影都成為經典,Lady Gaga憑它衝擊奧斯卡

這是三個不同時代的女人,在不同時代里發現自我的故事。

去年,一部叫《一個明星的誕生》電影可以說轟動一時

被媒體大肆宣揚,說這是LADY GAGA 沖奧之作,可謂吸足了大眾的眼球

作為LAD GAGA 的轉型之作,道元也第一時間觀看了

一個老套俗氣的故事,看完之後又讓人心頭萬緒

後來才了解到,原來這個故事並不是第一次被搬上大銀幕,LADY GAGA版 已經是第4個版本了

趁着一股熱勁,道元一下子有看了另外兩個版本

今天我們就來聊下吧,不同時代下的三個女人和她們的故事

《一個明星的誕生》被重拍的四次,大抵上的架構是不變的,過氣男星遇上青澀女孩,兩人譜出戀曲,青澀女孩最後變成巨星,而過氣男星最後下場也都一樣。

這次我有幸看了三個版本,分別是五零年代由茱蒂嘉蘭主演的《星海浮沉錄》

七零年代由芭芭拉史翠珊主演的《星夢淚痕》,以及去年由女神LADY GAGA主演的(《一個明星的誕生》

我看完這三部電影以後內心千頭萬緒,為什麼這個故事可以被好萊塢一再重拍?

當然,這個故事有天生及其動人的特質,平凡的村姑搖身一變成為巨星,悲劇色彩的戀愛,更重要的,華麗舞台的無數幕後,那些起落、掙扎,閃耀的舞台、過氣的消沉。

這三個電影都成功的呈現出經典,一炮而紅的魔術時刻,我們在銀幕上目睹巨星的誕生

而在背後是另一個巨星的殞落,這是一個好萊塢寫給自己看的故事,巨星一個頂替一個,好萊塢永遠在

而在紅顏彈指老的芳華里,每個人都有短暫的發光機會。

三個我看過的版本的女主角給出截然不同的表演,而劇本也給了三個女主角截然不同的性格和背景。

茱蒂嘉蘭的版本更為傳統,而且論三個女主角而言,她是最需要被男人幫忙的,因為當時好萊塢走的是片廠制,不跟片場簽約就無法成為電影明星。

因此男主角給她的幫助的確十分必要,她的角色帶點天真,而且在三個女主角間顯得最為被動,她的演藝事業雖說還是歸功於自己的才華,但的確需要一個人引介進當時的片廠。

芭芭拉史翠珊主演的版本,她口齒伶俐,聰明機靈,對自己的歌藝深具自信,她在這片中跟男主角的應對充滿火花

比起茱蒂嘉蘭版本,芭芭拉史翠珊更像對男主角的一陣重生新鮮空氣,她對於男主角的救贖感是更強烈的,女性已經逐漸從被動的角色,變成一個救贖男性的角色。

而最新的LADY GAGA版,她則是從一個對外貌缺乏自信的女孩,在男女的關係里他逐漸從生澀素人變成強大女性。

她不再只是被引介的局外人,她對男主角的救贖也着墨較少,新版更強調的是這個角色自身的成長,這也是三個版本的共通點,她們在片中都呈現出一種成長。

而把三位女主角的戲擺在一起比較,更可以感受到電影里女性角色的進步,從被動的等待到主動出擊,從由人塑造的傀儡到找到自己的聲音,每一代的女主角都有比前一代更進步更現代性的地方,我認為這是很有意思的。

我覺得電影的結尾是三個女主角最動人心弦的表演,但也最顯出時代感的

茱蒂嘉蘭最後的一句台詞,她自我介紹是「我是諾曼緬因太太」,在五零年代的道德觀里,一個承受悲劇的太太獨立站起,非常感人;

芭芭拉史翠珊的版本,在最後高歌一曲,從一開始的鎮定到淚崩到找回鎮定,我認為是很細膩有層次的演出;

而LADY GAGA的最後一場戲我認為十分傑出,她從脆弱的聲音表情開始,演繹出在舞台上找回自己的過程。

這是三個不同時代的女人,在不同時代里發現自我的故事,所以同一件悲劇有了不同的意義

因為她們在各自的時代里用不同的角度去面對了那個悲劇,從悲劇里找到力量,找到自我,不再是被男人發掘宰制的客體,而是一個終於完整地成為自己的女人。

而三個男主角基本上是同一個角色,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男性的角色看似幾乎沒有變化

他們比起為伴侶的成功而歡欣,更在乎的其實是自己的繁華落盡,不管女主角對他們是依賴也好、是救贖也好,是平等的夥伴關係也好,再多的愛情都無法挽回他們吞噬自我的頹唐

這可以說是一種男性的不變主題,也可以說是娛樂圈的殘酷現實,一個巨星的誕生,總伴隨着另一個巨星的殞落。

LADY GAGA有許多向前作致敬的舉動,比如邀請上一版的女主角芭芭拉史翠珊親臨新版拍片現場,LADY GAGA自己的金球獎禮服,其實靈感就來自茱蒂嘉蘭在片中穿的一套相似款式

在這個經典的殞落與誕生的故事裡,真正牽引人情緒的是這兩個殞落與誕生關係的人,他們對彼此的深厚愛情

但我不禁要想,綜觀三個時代的版本,其實是不同時代的女性自覺,遇上始終屹立不搖的男性自尊,而這整個對照是很有趣的。

《一個明星的誕生》是部很浪漫的電影,他有最經典的情話「我想再看你一眼」「我喜歡你本來的樣子」

但是在一個成功的女性和無法面對失敗的男性中間,不管女性做了多少努力,在巨星的誕生過程里,男主角永遠變成爆炸之後的碎片。

文/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