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為什麼他不是葯神,我才是“葯神”

《星際穿越》里的宇航員Cooper上兩輩子一定是做了好事,才能在黑洞里躲過一劫。

時間回到1986年,美國達拉斯市,Ron Woodroof不會想到很多年以後他將會轉世成拯救人類的Cooper,突如其來的診斷報告令他三魂不見了七魄。

確診艾滋病晚期,30天的生命,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飾演Ron的馬修·麥康納沒有馬上就嚎啕大哭,而是雙眼泛紅,嘴上大笑,教科書般地演繹了,一個黃賭毒三項全能的落拓男人,會如何面對人生的徹底毀滅。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我不是葯神》完全是屬於兩種類型的電影,《我不是葯神》更傾重於故事,《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則更傾重表演,可以說是完全依靠演員的演技撐起了整個相對平緩的故事。

如果沒有馬修·麥康納和傑瑞德·萊托的神發揮,《我不是葯神》甚至可以是更出色。

馬修·麥康納,當年就是憑藉《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擊敗了第三度提名奧斯卡影帝的小李子。他猶如克里斯蒂安·貝爾附體,半年時間暴減30多斤,他已經不是在演,而是在親身體驗。

《星際穿越》中他奉獻出了被無數截圖哭戲,在早前的《達拉斯買傢俱樂部》中他就在一樣的鏡頭位置面前,演過一段更徹底的哭戲。在一開始逼自己不相信,到被周圍人唾棄,一個曾經在賭場酒場情場叱詫風雲的風流男人,走到崩潰階段的時候,原來可以比一個柔弱女子更為慘烈。

鏡頭對準他大概15秒,馬修·麥康納的表情逐漸呈現出完全扭曲的狀態,哭聲悲愴而無力,經歷絕望的樣子,大概就是這樣的。

配角傑瑞德·萊托,他的表演難度更加大。除了要在更短的時間,三周半內極速瘦身,還要打扮成異裝癖的樣子,蠟脫了全身毛髮,揣摩研究這類人群的心理,才能在演出的時候看起來自然流暢不齣戲。

萊托少爺已經有過太多經典作品了,較早的《搏擊俱樂部》、《夢之安魂曲》,《美國精神病人》,近來的《銀翼殺手2049》、《無姓之人》。DC找他來演希斯·萊傑之後的新版小丑,真的完全沒有毛病,他本身就屬於自帶邪氣又討人喜歡的人。

如果你想要知道什麼叫頂級的演技,《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就是一個優質的回答。

而被演技所撐起的故事,也需要是值得被撐起的故事。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改編自真實事件,但從電影中就能看出,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那時人們對艾滋病的認識存在着偏見,認為只有男同性戀才會得這種病,男同志群體也和黑人群體一樣,遭到嚴重的歧視。

相關題材的紀錄片《瘟疫求生指南》更是深扒了當時的美國社會背景,因為社會對LGBT的漠視,美國當局被認為是見死不救。

於是Rayon這個角色就十分重要了,他的存在促使男主Ron Woodroof對男同志群體改觀,Ron才發現自己並不是絕不是最糟糕的那個,更多的人需要被拯救。

Rayon並未因為其他人的嫌棄而表現得不自在,而是很自信地告訴別人,我就是喜歡穿女裝,我就是想要很漂亮,他贏回了社會另類群體的尊嚴。在他被病魔折磨得接近崩潰的時候,一句“我不想死”,喊出了絕症病人的最後一絲尊嚴。

受到Rayon影響的Ron,他的人生最後的懸崖邊上,爆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他的悲憤化成了抗爭的力量,對不公的命運抗爭,對不公的社會抗爭。

受到歧視的不只是同性戀人群,對艾滋病患人群的歧視至今還是頗為嚴重。普通人對他們唾棄之極,無良藥商視他們為賺錢工具,美國葯管局覺得他們是牢籠中的小白鼠。

病人,在這個世界上,就好像變成了《第九區》里的落難大蝦外星人。沒有任何的權力,只有服從指令的份。

但病人不是大蝦,在紀錄片《瘟疫求生指南》,病患對於社會不重視的抗爭,描寫地更加讓人觸目驚心。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的情緒沒有太過悲憤,更多的是讓人看到了一種瀕死體驗。

但Ron卻讓我們看到了病人的尊嚴。

舊時的夥伴可以唾棄他,醫院可以根據規則對他“見死不救”,藥商可以繼續製造“毒藥”AZT令他喪失更多的身體機能,Ron自己也可以選擇一槍結束一切。

活下去的慾望卻讓Ron在臨死之前展現出了他活了大半輩子都沒有活出來的人生價值,在與病魔抗爭的同時,他化身達拉斯葯神,創立DBC,不單給病人們帶來活命的葯,還與美國葯監局展開了不屈的鬥爭。這一點,《我不是葯神》里的程勇沒做到。

他不是葯神,他只是為了生存。Ron才是真正的“葯神”,他是一名真正的鬥士。

一個垂死的病人都可以活得如此精彩,健康的普通人為什麼不能?

也許這跟一個人有病沒病沒有關係,如果是有尊嚴的人,無論是命運和世界如何摧殘和捉弄,就一定會奮起反抗。

最後Ron所抓緊的韁繩,不只是生命,還是尊嚴。

請像一個牛仔一樣戰鬥,就算最後還是會被命運摔得狼狽,但是至少可以換來一陣轟轟烈烈的掌聲。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有時候我想成為別人。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

是在為沒有可能去好好享受的另一個人生去奮鬥,

所以我希望它能有價值。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