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後來沒有了我們,一個人也要好好生活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聽起來又像是一個感性、文藝的話,出自電影《後來的我們》。兩年的電影,現在還記得自己趕着去看首映,哭得稀里嘩啦;記得電影里的伊恩找到了凱莉,世界從黑白變成了彩色。


從1999到2018


1999年,許多我這個年齡的人出生了;99年,發生了我們熟悉的大事件,如新中國成立50周年,如澳門回歸;99年,也有我們不怎麼聽說的大事件,如在天津首次舉辦世界體操錦標賽,如世界人口達60億;同樣的99年,劉若英的唱出了我們許多人的故事——《後來》。或許這首歌,早就像愛過的人、走過的路一樣,深深烙進了我們的腦海。

而2018 年,這首歌拍成了電影。“如果當時我們能不那麼倔強,現在也不那麼遺憾。”從1999到2018,這首歌是不是也唱出了你的故事呢?


後來的我們


剛知道這個電影,是聽到田馥甄演唱的電影插曲《愛了很久的朋友》,但有非常想去看的衝動是因為陳奕迅演唱電影的主題曲《我們》。“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Eason的低吟淺唱,卻直擊靈魂。這是一個共情的問題,某些音樂、文字、電影,讓你沒有經歷過一些事情也能感同身受,情感上達到共鳴;如果你恰好有過類似經歷了,那你更容易被感動的稀里嘩啦。


亦有人說,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無關。歌里這一句詞,它倒映了許多人青春里的猶豫和撕裂,就像一杯烈酒,喝完翻滾難受,最後欲說還休,自己消化。Eason的唱調,“連每一聲喘息都彷彿賦予了表情,句句牽動聽者的內心,”處處洋溢溫暖的傷感。

片中井柏然的演技得到很多的肯定,至少演出了滄桑感,雖然免不了被很多人說依舊油膩;周冬雨的演技毋庸置疑,不負“影后”之名,但也依舊不免被人說總演一個套路,看着全是《七月與安生》里的樣子。

心的表達


影評當然有好有壞,除開有一定的硬件標準,我覺得能感動、感染觀眾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會的,我會一直這樣對你’——這是故事的開始。‘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會的,你會找到那樣對你的人’——這是故事的結尾。”——透徹

“後來,不是說我不愛你了。只是我愛你,卻沒權利愛着你了。”——陳顏van

“在身邊時不珍惜,等錯過了才覺得是最好的,離開並不是因為你人窮,而是因為你志窮!”——gCh327936425

“劇里別的地方都沒哭,只有爸爸車站認錯人那次,和最後那封信,哭得稀里嘩啦。”——Q

“劇情混亂。”

“第一次睡在電影院。”

“劇情毀三觀。”

“蒼白無力的文本,幾乎所有設計都源於淺薄 又刻意的想象,一幅為外省小鎮青年量身定做的‘北漂圖景’。要愛情沒愛情,要北京沒北京,要奮鬥沒奮鬥。”——把噗

一個人也要好好的


或許電影情節老套,拍攝手法不好,演員演技油膩等等,但它就是會讓人慢慢走進故事當中,然後哭得稀里嘩啦。就算它真的不是一部好電影,它也是個動人的好故事。感動他們開始戀愛前的情愫,戀愛的美好與苦澀,結束的傷感,再見的遺憾與釋然,還有,家庭兩代人的故事。最後伊恩找到了凱莉,世界從黑白變成了彩色。


現實生活中,談戀愛分手是個很常見的事情。有的人經營感情和精力,有的人付出時間和金錢;有的人分手就分手下一個在招手,有的人念念不忘沉浸悲傷之中。 這個問題很複雜,跟每個人談戀愛的目的,個人的性格有關。


分手之後還能不能做朋友這個話題也是長盛不衰。感情的事情哪有什麼標準答案?感情結束了,不尷尬、不曖昧,繼續做朋友並無不可;如果還整點藕斷絲連、糾纏不清,大可不必。


分手後不習慣一個人的周末、雙人床變成了一個人睡,這些問題或許困擾着一些人。當“我們”變成了“我”,少了一個人吃飯、少了一個人說話、少了一個人睡覺,難免不習慣。可是很長的時間,難道不是自己一個人度過的嗎?不習慣到習慣都是有個過程,如果從兩個人變成了一個人,那一個人該幹啥幹啥,生活只會往前,不會等你。


另一方面來說,也只能祝願大家早遇良人、牽手一生,就不會有那麼多感情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