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到遊戲之前,請先來看看《黑貓偵探》的漫畫吧

你即將玩到這樣一個遊戲:遊戲中,你扮演一位硬派偵探,英俊、瀟洒、玩世不恭,帶着一點幽默感,以及深入骨子裡的冷靜。你將經歷很多悲歡離合、愛恨情仇,懦弱無奈的好人、紅顏薄命的戀人、堅持正義的警察、橫行霸道的惡棍都是你生命中的過客。危險伴隨着你走出的每一步,而你會在千鈞一髮之際化險為夷。在一個事件塵埃落定之後,下一個又會立刻出現,而你只能再次打起十二分精神,投入其中。

最重要的是,你是一隻黑貓,以上那些英俊瀟洒玩世不恭都還要再乘以三倍。“雖然人人都說我們有9條命,可我卻不想驗證這一點。”在你黃綠色的眼珠里,映出的是蜥蜴、烏龜、獅子、白熊、狐狸、伶鼬、貓頭鷹等各種動物的身影,它們有的善良,有的邪惡;有的軟弱,有的殘忍;有的機靈狡猾,有的無知庸俗;有的堅決果斷,有的痛苦糾結……它們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個看似荒誕卻又真實,令人回味無窮的立體畫卷。

這就是你將要進入的《黑貓偵探》(Blacksad)的世界。

《黑貓偵探》的遊戲是這樣的

“這世間的偵探,沒有一個能容許自己的風衣被毀。”

《黑貓偵探》是由西班牙作家胡安·迪亞茲·卡納萊斯(Juan Díaz Canales,編劇)與胡安霍·瓜爾尼多(Juanjo Guarnido,繪畫)共同創作的漫畫作品。原版由法國達高出版社(Dargaud)於2000年開始發行。2015年,這套全球知名的漫畫推出了簡體中文正版,在新華書店和某馬遜、某當、某東、某貓等購書平台都可以很方便地買到——這聽起來很像是廣告,但相信我,憑這套漫畫的水準,你目前在各類媒體和社交平台上能夠讀到的、充滿了讚美的推薦文章基本上都沒有誇張。哪怕我真的在文末貼上了購買鏈接(放心吧,不會有的),頂多也只是安利賣得有點猛,而它絕對物超所值。

《黑貓偵探》中文版(購於某東)

《黑貓偵探》目前共有5卷,依照出版順序分別為《陰影之間》《極寒之國》《紅色靈魂》《緘默地獄》和《阿馬里洛》。每卷都單獨成篇,唯一貫穿全書的線索,就是主角——黑貓偵探墨薩德(Blacksad)。

“有的早晨,吃下去的早餐沉甸甸地墜在胃裡,難以消化……”這個頗有雷蒙德·錢德勒風格的句子也是墨薩德故事的開端。他受警長委託調查一起謀殺案,被害人正是他的前女友,電影明星娜塔莉亞。正如一切背景複雜的案件那樣,墨薩德在調查過程中遭遇了重重阻撓和危險,背後的“大人物”不僅想要壓下案子,還想要偵探的命。幸好警長暗中施以援手,並與墨薩德達成協議:墨薩德負責幹掉真兇,而警長會幫他善後。最終,墨薩德開槍打死了傲慢的兇手——富豪斯塔托克,警長也履行了他的承諾。然而這個事件在偵探與警長心中都留下了深深的陰影。警長感覺“良心很不安”,偵探則“覺得自己被混雜着仇恨、復仇情緒和腐敗的空氣所包圍”,“從此,我成了這個世界的囚犯:這是一片弱肉強食、人獸難分的叢林。我走上的這條道路,位於人生最陰暗的一面”。

警長斯米爾諾夫是一個“看上去不像好人”,但實際上是個好人的角色

《陰影之間》為《黑貓偵探》的故事成功地渲染出了黑色電影一般的基調。儘管故事中沒有明確顯示主人公生活的時代,然而讀者可以很容易地從角色的行為舉止和畫面細節中判斷出,這是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當時,美國的經濟日趨繁榮,社會環境卻仍然趨向保守,種族主義、麥卡錫主義甚囂塵上。但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新的思潮開始出現,“垮掉的一代”、藍調爵士樂和新派電影讓人們對於自我、社會和國家進行更加深刻的思考。

《極寒之國》與《紅色靈魂》承接了《陰影之間》的主題。《極寒之國》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名為“分界線”的小鎮上,正如它的名字那樣,白色的動物和黑色的動物各自組織勢力並相互對抗,圍繞着一名“黑色”小女孩的綁架案件,一個因種族主義而釀成的復仇故事精彩上演。《紅色靈魂》則把舞台放在了紙醉金迷的拉斯維加斯,圍繞着一位科學家遭遇暗殺的案件,冷戰與核武器帶給人們的恐慌、籠罩在所有人頭上的麥卡錫主義陰影,都毫無保留地暴露出來。

許多小角色雖然只有寥寥幾筆描寫,卻也足以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極寒之國》中,老喜鵲柯頓的故事就是這樣:這個身為鳥類卻從未飛行、對拉斯維加斯賭場有着莫大執念的盲喜鵲,他絕不算是一個好人,也做過壞事,卻是一個令人唏噓的可憐人

在《紅色靈魂》與《阿馬里洛》中出場的詩人格林斯堡,原型是美國著名詩人艾倫·金斯堡。他憤世嫉俗,恃才傲物,嘴下不留情,從不在意他人的眼光,這樣的個性最終給他惹來了麻煩

到了《緘默地獄》與《阿馬里洛》,故事的主題更加偏向於人性——一個看似劣跡斑斑、無藥可救的人,有可能背負着沉重的過去,內心的掙扎會讓他時刻處於痛苦之中,最終將所有真相化為臨死之前的絕唱。無獨有偶,一個小說家同樣會陷入深深的煎熬:自己到底有沒有創作的才華?要如何直視自己的內心和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創作或許可以解釋為一種衝動,就像殺意一樣。

當然,《黑貓偵探》的故事並不能簡單地以情節梗概來概括,它的魅力更多地體現在豐富的細節之中。胡安·迪亞茲以細緻入微的筆法塑造了書中形形色色的動物形象,而胡安霍·瓜爾尼多用畫筆讓它們變得栩栩如生——在《黑貓偵探》亞馬遜書店的評論中,我曾經看過一條非常特別的留言:一個4歲小姑娘的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雖然還不識字,但看這套書時覺得“裡面的圖細節非常棒”,“動物的耳朵在不同情緒下的不同姿態,孩子一個人可以研究半個鐘頭”——足見作者的創作功力和態度。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套書也的確不適合4歲小朋友。那些看到是“漫畫”就買來給孩子看的家長,以後還是長點兒心吧……

硬漢偵探墨薩德也有可愛的一面,不過作品本身還是不適合兒童閱讀

“詩才和膽量”

如果一部作品擁有懸疑電影的情節,優秀小說的文筆和精益求精的畫面,那麼它毫無疑問是一部佳作。

《黑貓偵探》正是這樣的佳作。

許多讀者對《黑貓偵探》的第一印象是它極強的敘事能力。漫畫每一卷的篇幅都不長,第一部《陰影之間》46頁,其餘四部稍長一些,也只有54頁。這樣的體量決定了它不是那種剝繭抽絲、環環相扣的正統派偵探作品,更多地是通過角色之間的關係和互動推進劇情。但就在這短短的五十幾頁里,它也能設計出多次懸念,反轉,最終出乎意料的結局,甚至還能同時兼顧幾條故事線的敘述,並且讓主角談起戀愛……這也決定了書中幾乎沒有什麼“無用”的情節,每一幅畫面都有可能是下一個場景的線索。假如用評價電影的方式來說,它就屬於那種“全程無尿點”的作品。

連墨薩德的造型都在故事中發揮了作用——就像我們熟悉的黑貓警長一樣,墨薩德雖然名為“黑貓偵探”,卻也不是從頭黑到腳,嘴巴周圍還有一圈白毛。《極寒之國》中,他前往一個盛行種族主義的小鎮,在掛着“有色人種不得入內”牌子的餐館裡,他面對前來找茬的雪貂(就是“哈利·波特”里馬爾福變的那個),壞笑着指着自己的臉說:“我這兒有一圈白毛,夠不夠格?”同樣因為這圈白毛,純黑色的動物也看他不順眼,不過墨薩德對付他們也有一套硬漢辦法,“你給我點個美人痣,我就宰了你”。

嘴巴周圍的白毛和白鬍須可以說是“黑貓”的標配了

這正是《黑貓偵探》在角色設定上的過人之處。翻看漫畫第一頁就可以發現,儘管登場角色都是動物,其中有一些還十分符合人們腦海中的形象(叫“萊昂”的當然是獅子),然而他們的動物特徵只體現在頭部,甚至僅限於耳朵、毛髮、鼻子等少數部位,其他諸如眼睛、表情等方面仍然是人類的,身體就更是如此——墨薩德有着不輸給動作明星的挺拔身材,年輕女性角色也是前凸後翹;無論是爬行類、哺乳類還是鳥類,無一例外都長着人一般的手指,頂多在特定的場景中伸出爪子——這當然不是因為作者不會畫動物的身體。考慮到故事的整體基調,更像是刻意營造的不協調感,讓讀者幾乎是立刻意識到,它講述的仍然是一些關於人與人性的故事。

許多看過《黑貓偵探》的讀者會不自覺地將它與喬治·奧威爾的名作《動物莊園》相互比較。實際上,《黑貓偵探》的表達手法比《動物莊園》要溫和許多。它或許具備米蘭·昆德拉所說的那種、歐洲人天生對於“小說”的駕馭能力,卻又不至於淪為目的不純的政治寓言。歸根結底,它始終可以作為一部優秀的休閑娛樂作品來閱讀——就算一個讀者對於美國歷史、黑色電影、錢德勒、奧威爾等知識通通一無所知,他照樣可以從扣人心弦的探案情節、形形色色的角色背景故事、豐富的情感描寫和精緻巧妙的畫面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而那些熱衷於在畫面縫隙中尋找引申、致敬、影射和升華的讀者們,也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

作為漫畫,畫面自然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黑貓偵探》在這一點上也無可挑剔,胡安霍·瓜爾尼多的畫風精美,辨識度高,尤其擅長表現動物,水彩上色令畫面既乾淨又富有表現力。唯一可吐槽的地方大概就是中文版,由於原作面向的是成年讀者,一定程度的暴力、情色場面也就無可避免。而國內引進的時候,凡是涉及裸體的地方都打上了碼,暴力鏡頭如互毆、流血,甚至爆頭場面卻都一筆未動。當然,我既支持“分級+原汁原味”,也體諒出版社的求生欲,然而這個打碼標準,還是折射出了一些大家心照不宣的東西……

《緘默地獄》中的一個鏡頭,墨薩德與委託人的兒子在陽光燦爛的樹蔭下吃飯,光影效果描繪得極為細緻

這樣的畫面唯有買書珍藏才能體會到它的美妙

這碼打得也算是很用心了……類似的打碼書里還有不少

中文版另一點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少了其他版本中的草稿,圖為美國黑馬漫畫公司出版的英文版(購於亞馬遜)

“誰又能完全摒棄過去而活着呢?”

在看過《黑貓偵探》之後,所有人大概都會有同一個疑問:一部如此優秀的作品,它的作者是何方神聖?

儘管漫畫起初由法國的出版社發行,語言也是法語,然而作者胡安·迪亞茲·卡納萊斯和胡安霍·瓜爾尼多都是西班牙人。這件事兒不算奇怪——對於中國讀者來說,歐洲的漫畫往往統稱為“歐漫”,實際上,歐洲各國的漫畫市場發展並不平衡,“漫畫的中心”是法國和比利時,其他國家(甚至包括南美)的作者在出版時,不少人會優先選擇這兩個國家的出版社。

胡安·迪亞茲·卡納萊斯

胡安霍·瓜爾尼多

胡安·迪亞茲·卡納萊斯除了搞漫畫這一行,還是個動畫導演,大小獎項也獲過不少。胡安霍·瓜爾尼多則長期作為畫家和動畫師而為讀者所知,曾在漫威、迪士尼的歐洲分部工作。

根據胡安·迪亞茲本人的說法,他原本在西班牙混得不怎麼開心,甚至把90年代形容為“黑暗時期”,聲稱“漫畫人才在西班牙根本得不到重視”。1990年,他到西班牙馬德里一家名叫 Lápiz Azul(直譯為“藍色鉛筆”)的動畫工作室工作,就在那裡認識了胡安霍·瓜爾尼多。但他們只當了一年同事,胡安霍就跳槽去了法國的迪士尼分部,二人因此分開,但依然保持着聯繫。直到將近10年之後,他們才有了合作創作的機會,也就是《黑貓偵探》。

《黑貓偵探》起初是胡安·迪亞茲在90年代創作的一系列短篇,他在其中嘗試了多變的題材和表現手法,想讓它成為“一個現代寓言故事”。他先是把這部作品投給西班牙地下漫畫雜誌《El Víbora》,結果對方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了他……後來,他又把它們給在法國工作的胡安霍·瓜爾尼多看,後者大為讚賞,並且建議去法國的漫畫出版商那裡碰碰運氣。這一次,達高出版社慧眼識珠,簽下了這部作品,並且確立了二人合作的創作模式。

西班牙地下漫畫雜誌《El Víbora》,左上角有“solo para adultos”的字樣,意為“僅供成年人閱讀”,已經在2005年宣告停刊

或許是因為這一點,胡安·迪亞茲對於大眾讀者的漫畫接受度一直有些耿耿於懷。即使在《黑貓偵探》大熱、被翻譯成20多國語言、銷量超過350萬冊之後,他仍然認為漫畫需要獲得更多的理解。2013年,《緘默地獄》獲得艾斯納獎(美國最知名的漫畫獎項,始創於1988年),他卻對艾斯納獎“漫畫界的奧斯卡”這個名字不以為然,認為這是“漫畫相比其他藝術被低估的明顯例子”,“就像是漫畫必須要用別的東西來比喻一樣”。

不論他的觀點是不是有點偏激,至少胡安·迪亞茲和胡安霍·瓜爾尼多在漫畫的創作實踐,以及對於題材和表現形式的探索上,都有自己的一套見解。當面臨美國漫畫在全球範圍內的擴張時,他們對於“美國題材”卻能夠淡然處之,並不像一部分歐洲作家那樣,提到“美國化”就覺得很沒面子——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只是一個文化符號,“在我想要討論社會問題,甚至一些存在主義的內容時,它是完美的容器,可以包含那些嚴肅、有深度的話題”,而美國漫畫強大的推廣能力更是可資借鑒,“它的外在包裝能很容易地為大眾讀者接受和吸收”。

希望它是一個好的開頭

預計於2019年問世的遊戲《黑貓偵探:深入本質》(BLACKSAD: Under the Skin),從目前可見的宣傳畫面上看,自然是很難還原漫畫原作的畫面神韻,然而從一些場景的設置可以看出,它至少是努力在向原作的水準靠攏,這很難不讓人對它產生期待。

原作漫畫及遊戲中墨薩德的偵探事務所,可以看出遊戲也在盡量還原原作

漫畫中的反派小嘍啰(犀牛)在遊戲中似乎也登場了

更何況,在《黑貓偵探》之前,由歐洲漫畫改編的遊戲實在不多。如果它能夠拿得出不錯的水準,成為歐洲漫畫改編遊戲的成功實例,進而帶動更多的歐洲漫畫通過遊戲的途徑為更多讀者所知,那就更加令人高興了。

另一部玩家比較熟悉的歐漫改編遊戲《丁丁歷險記》,其實它改編自斯皮爾伯格導演的同名動畫電影,還是育碧做的

歡迎在頭條關注觸樂,閱讀更多有趣的遊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