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原來鍾南山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父親

鍾世藩先生

人物名片

鍾南山,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曾擔任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廣州醫學院院長,現任國家重點實驗室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1996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兩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4年被授予國內衛生系統的最高榮譽稱號——白求恩獎章。2016年榮獲我國工程界最高榮譽——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中共十五大代表,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新中國成立以來100位感動中國人物。我國迄今唯一非官方人員擔任的中華醫學會會長。

01

人們很少知道,

我國醫學界的領軍人物鍾南山,

有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而鍾南山也曾多次表示,

自己所取得的成就,

與父親的教誨和影響密切相關。

鍾南山的父親叫鍾世藩

出生於清末1901年,

從小便失去父母,

9歲那年被人帶到上海,

給一戶人家做僕人。

寄人籬下的鐘世藩,

一邊給人家做工,

一邊異常刻苦地學習,

終於以優異成績考入協和醫科大學。

1930年,鍾世藩從協和畢業,

之後又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

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

1946年,鍾世藩被國民黨政府

任命為廣州中央醫院院長,

獲聘嶺南大學醫學院兒科教授。

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

國民黨衛生署長前往廣州,

命令時任中央醫院院長的鐘世藩,

攜帶醫院13萬美元,

連夜攜全家撤往台灣。

但鍾世藩對國民黨的腐敗無能,

早已深惡痛絕,

他毅然拒絕了衛生署的命令,

冒着生命危險全家留在廣州。

解放軍入城後,他把醫院的款項,

悉數移交給當時的軍管會,

體現了一個知識分子的嚴正作為。

時至今日,

廣東省人民醫院的檔案室里,

仍然保存着一份已經發黃的檔案——《1950年中央醫院財產移交清冊》,

這是1950年7月15日,

當時的廣州中央醫院院長鍾世藩,

向軍管會移交財產的清冊,

這本長達410頁的移交清冊里,

記載了鍾世藩院長移交的全部內容,

包括文書、信件、圖書,

包括房屋、藥品、醫療器材等等。

這本發黃的清冊,

明證了鍾世藩院長的拳拳愛國情懷!

鍾世藩先生,

是我國著名的兒科專家,

1960年代的中山醫學院,

擁有梁伯強、謝志光、鍾世藩等

八位國家一級教授,

是當時中國醫學界

赫赫有名的“八大金剛”,

佔到全國醫學一級教授的近1/4。

鍾世藩先生,

也是我國著名的病毒學專家,

上世紀50年代,

創辦了中山醫學院兒科病毒實驗室,

是我國最早的臨床病毒實驗室之一。

直到上世紀80年代,

在身體有病,行動不便的情況下,

仍將病毒實驗搬到家中觀察。

鍾世藩常常教導學生說,

那些真正獻身於科學的人,

對待科學研究工作

不會計較時間、條件和報酬。

02

鍾南山小時候,

父親下班後,

仍有許多大人抱着小孩找父親看病,

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

使年少的鐘南山體會到,

作為一位醫生,

治病救人是一件多麼神聖的事情。

1955年,19歲的鐘南山,

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醫學院,

實現了從醫理想的第一步。

1960年,鍾南山留校北醫大,

曾任輔導員、校報編輯,

從事過放射醫學教學。

就在風華正茂的鐘南山,

打算干出一番事業的時候,

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風雲,

讓他陷入了無限的痛苦之中。

由於父母是醫學專家,

父親在解放前出過國、留過學,

鍾南山成了“走資派”的狗崽子,

“反動學術權威”的後代。

一頂頂大帽子箍在了鍾南山頭上,

壓得他幾乎喘不過氣來。

不久,更為悲痛的消息傳來,

鍾南山的母親廖月琴,

因為不堪批鬥羞辱,

含冤自殺了。

至今,一想起無限溫暖的母親,

倔強的鐘南山都會潸然淚下。

他怎麼也忘不了,

母親那慈祥的叮嚀、

那悉心的關懷,

還有母親要求自己從善的教導。

需要提及的是,

鍾南山的母親廖月琴,

也是一位知名的醫生,

她是廣東省腫瘤醫院創始人之一。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

鍾南山被迫放下醫學工作,

去當了鍋爐工。

他用斗大的鐵鍬,

一鏟一鏟地挖起幾十斤的煤炭,

擔起來走十幾米,

甩進烈火熊熊的爐膛里。

每天要鏟起幾千斤煤,

在爐膛旁來回擔煤幾百趟。

但倔強的他,

不允許自己喊一聲苦。

就這樣,多少個日子過去了。

03

1971年9月,

鍾南山離開北京回到廣州。

鍾世藩老先生,

為了兒子的歸來起了個大早。

他催促兒媳帶着孫子,

去火車站接鍾南山。

而此時的鐘世藩老先生,

也早已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

“裡通外國的資本主義分子”,

被中山醫科大學革委會勒令退休了。

鍾南山剛剛從北京回到廣州,

就被父親教育了一通,

鍾南山至今還記得,

剛從北京回到家的一段時間,

鍾南山總覺得,

父親的眼中充滿了難解的憂慮,

父親在擔心什麼呢?

鍾南山不敢多問。

直到有一天,

父親突然向他問了一句:

“南山,你今年幾歲了?”

鍾南山一下子沒明白父親的意思,

恭恭敬敬地回答:“36歲。”

“唉,都36了,真可怕……”

父親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沒再對鍾南山說什麼。

這一夜,品味着父親尚未說完的話,

鍾南山想了很多很多,

他明白父親的苦心,

也知道自己都36歲了,

卻還一事無成,

心裡猶如翻江倒海。

許多年以後,

鍾南山總是對別人說,

他的醫學事業是從36歲開始的。

鍾南山曾在日記里寫道:

一般人都是讚揚我的多,

可父親總是批評我。

父親對我的批評,

其實是“愛之切”,故“苛之深”。

04

鍾南山至今還記得,

他回到廣州時,

父親已年逾70,

身體很衰弱,

再加上眼睛不好,

整個身子幾乎都貼在桌面,

很吃力地寫着什麼東西。

當時我們國家的基層醫院,

很難用到先進的儀器,

只憑靠簡單的癥狀和體征,

對兒科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為了提高我國的兒科診斷水平,

也為了把自己幾十年臨床經驗,

總結出來留給後人,

鍾世藩每天帶着放大鏡,

去圖書館查閱文獻,

由於眼球輻輳功能嚴重失調,

視力顯著減退,

在實在無法看清外文字母時,

他就請館內的年輕同志幫助辨認。

圖書館裡的人都知道他,

每天都特意給他留了位置。

就這樣,鍾世藩老先生的

《兒科疾病鑒別診斷》

終於寫出來了,

40多萬字,寫了4年。

這種對著作一絲不苟,

對讀者高度負責的精神,

使人深為感動。

這本書先後再版了6次,

每次再版很快銷售一空,

因為它很適合中國情況,

尤其適用於廣大基層醫院。

出了書以後,

當時給了他1500元的稿酬。

後來鍾南山才知道,

這1500元中,

700元給了幫他抄書的溫醫生,

後來鍾世藩自己出錢買了40本,

送給親戚朋友。

鍾南山說:

父親就是這樣,

他對事業有着執著的追求,

總是希望別人過得更好。

05

1987年,

這位深明大義的知識分子,

這位偉大而又屢遭磨難的醫生,

這位溫暖而又嚴肅的父親,

在臨終之際特別囑咐鍾南山,

千萬不要開追悼會,

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

就在生命的最後幾天,

鍾世藩還和鍾南山,

討論磁場是否對病毒毒性有作用。

鍾南山一直記着父親一句話:

“只要能為人類創造點東西,那就沒有白活。”

06

1979年,

鍾南山考取公派留學資格,

前往英國愛丁堡大學進修。

但英國法律不承認中國醫生的資格,

導師不信任鍾南山,

把2年的留學時間限制為8個月,

鍾南山暗下決心為祖國爭氣。

他拚命工作,

取得了6項重要成果,

完成了7篇學術論文,

其中有4篇,

分別在英國醫學研究學會、

麻醉學會和糖尿病學會上發表。

他的勤奮和才幹,

徹底改變了,

外國同行對中國醫生的看法,

贏得了他們的尊重和信任。

當他完成2年的學習後,

愛丁堡大學和導師弗蘭里教授,

一再盛情挽留他。

但鍾南山回國決心已定,

他說:“是祖國送我來的,祖國正需要我,我的事業在中國!”

2002年11月,

我國廣東省部分地區,

悄然出現的SARS,

在經歷了兩個多月的始發期後,

擴散到我國內地24個省、

自治區、直轄市。

在全球共波及亞洲、

美洲、歐洲等32個國家和地區。

截至2003年8月7日,

全球累計發病例數為8422例,

平均病死率達9.3%。

這種從未有過的,

發熱和肺部感染疾病,

使萬眾陷於恐慌之中。

鍾南山院士果斷地意識到,

這是一種新型病毒,

目前尚無特效藥物,

但他始終堅持在

醫療最前線救死扶傷,

他臨危受命,

出任廣東省“非典”醫療救護

專家組組長,

他向廣東省衛生廳主動提出:

“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

那一年,鍾南山也已67歲。

鍾南山後來經常回憶,

父親從小就告誡他講實話、講真話,

這是父親的態度,

也是自己的追求。

在抗擊非典戰役中,

曾經有三個“岔路口”:

病原體和衣原體之爭、

治療方法、疫情判斷。

如果他沒有在這三個“岔路口”堅持住,

也許整個廣東的抗擊非典局面,

就改變了,

全國的形勢就會不容樂觀。

因在抗擊非典中的卓越貢獻,

鍾南山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被廣東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的特等功,

2004年4月8日,

被授予國內衛生系統的最高榮譽稱號

———白求恩獎章。

今天,

我們提及和梳理這段往事,

希望它不失其時事意義。

作者簡介

張貴平,石家莊鐵道大學教師,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河北省預防醫學會健康科普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在癌症醫學、經濟管理、哲學社科、音樂美學等方面有重要研究成果。著作《生命如此美麗》。

編輯|尹蓁 責編|黎曉心

來源|貴平老師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