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4.8分,史上最謎《花木蘭》,迪士尼究竟拍了個什麼玩意?

傳媒一班 系【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看娛樂熱點深度解讀,認準理娛君!

【本文主筆:聶兄】

歷經風波,這部《花木蘭》終於上映了。

習慣性地去某榜單一瞧,頓時心裡一涼。

怎麼連五分都沒有?這是要撲街的節奏啊!

迪士尼投資兩億美元的大作,劉亦菲+鞏俐+李連杰+甄子丹的超級陣容,還有這幾年鋪天蓋地的宣傳造勢,結果,竟然這麼慘!

想當初首映時,各大社交媒體都是一片讚美、褒揚之聲。

究竟出了什麼問題,能讓觀眾們高度一致,集體給出差評呢?

雖然“花木蘭”的故事源自中國民間,存在中西文化差異和審美異同,但迪士尼的招牌還在,只要正常發揮,不至於過不了及格線吧?

退一步說,就算按商業爆米花電影作為標準,把特效、畫面、鏡頭之類的嚴格把控,觀眾們也不會太過嚴苛。

但在看見電影宣傳海報後,一股不祥的預感,頓時撲面而來。

這……是什麼鬼?迪士尼有錢僱傭全世界最牛的法務部,也不願意請個好點兒的設計師?

完全是二十年前古裝片的感覺啊,還沒有盜版光碟做的用心!怪不得觀眾老爺們不買賬,設計費最多十塊,不能再多了。

咱們就從畫面和審美入手,看看這片子究竟還藏着多少雷?

以下內容涉及部分劇透,請謹慎閱讀。

花木蘭,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著名的巾幗英雄,經過迪士尼的魔改之後,是這樣的:

《木蘭辭》里的對鏡貼花黃,不是把臉塗黃!!!

要是不仔細看,你都認不出,這是國際影星李連杰,明明身份是皇帝,怎麼造型像個太監總管?

然鵝,上面只是一道開胃小菜,還有這樣的:

這古怪又搞笑的扮相,臉上的粉得有十斤吧?日本的藝伎,穿越到了迪士尼拍的中國古裝片里?

據歷史記載,花木蘭是北魏人,生活在北方,但是片中卻生活在南方的土樓里......

這就是導演對中國元素的使用?

男性總是留着怪異的八字鬍,女性臉上永遠抹着十斤脂粉,要麼長得丑,要麼靠造型師逆天的職業素養,強行扮丑。

總之,沒有最丑,只有更丑。

對不起,直接整段垮掉。

沒錯,導演就是通過一大堆千奇百怪的服化道,來證明自己很懂中國,很懂傳統,很懂得怎樣“靠近”中國觀眾。

就差貼臉上前怒吼:“看,我們多麼東方,多麼傳統,沒有人比我們更懂花木蘭了!”

製作方戴着有色眼鏡,YY出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東方世界,對古代中國報以極為刻板的印象,把那些似是而非的文化符號,進行匪夷所思的混搭。

最終將一個簡單的傳統故事,變成不忍直視的詭異畫面大雜燴,以滿足西方人的獵奇心理,自己還感覺極為良好:看,多麼完美的結合!

雖然服化道讓人窒息,但萬一是個好故事呢?

暫且抱着畫面不夠,故事來湊的心理,那麼咱們再來聊一聊劇本和故事。

花木蘭的故事,咱們中國人從小就耳熟能詳,替父從軍,巾幗英雄,保家衛國。

故事流傳了上千年,自然有其魅力所在,規規矩矩地拍,總能挽回一些口碑吧?

但下一秒就感覺自己被狠狠摑了一巴掌:這到底想講什麼呢?

東方傳統故事,怎麼就摻雜進了西方的女巫元素?

鞏皇(鞏俐)飾演的女巫,造型是這樣的:

這鷹爪,這眼妝,不知道鞏皇當時心情如何,有沒有千萬匹羊駝奔騰而過。

片中,女巫本來是女主的敵人,但在一次完全不合邏輯的變故之後,竟然想把女主招到自己麾下,說話一順嘴,竟然把草原騎兵的秘密給泄露了。

隨後還挺身而出,替女主擋了一箭......然後,就這麼死了。

鬧了半天,鞏皇就是個工具人?這一系列的劇情邏輯,真的無限迷惑。

為什麼游牧民族的騎兵,會帶着投石車到處亂跑,是給自己增加後坐力嗎?

皇帝明知道部下叛變,為什麼還敢和對方單挑?

為什麼幾十個刺客就能把京城鬧得天翻地覆?

不斷提及的氣不是超能力嗎,後面怎麼沒影兒了?

鞏皇到底是敵人還是木蘭的人生導師?

明明是個歷史架空故事,為什麼木蘭會冒出一對小翅膀?

劇情邏輯之迷惑,讓人直撓頭髮,最後一絲希望也破碎了。

細節上的槽點實在太多,我不再一一多說。《木蘭辭》的故事多麼完整,製作方就不能借鑒一下嗎?

滿分作文放在這兒,為什麼不學習?

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本以為這會是一次中西文化的結合,歷史與現代的交融,但這個電影屬實讓人如鯁在喉。

想吐,又不知道吐哪裡。

情節上的起承轉合,是無法忽視的硬傷,邏輯鏈條徹底崩盤,讓人捋不出一點頭緒。

即便是畫面做的再有東方味道,也難掩內里的蒼白平淡。

花木蘭本是女兒身,久在軍營,人物性格和內心戲本應該是複雜的、多面的,往往有着很多意想不到的衝突,可以去加工設計,讓故事更有看頭。

但片中卻處理得太過潦草,並沒有把木蘭的真實身份作為重點因素。

沙場猛士的勇猛、堅毅,可不是吊著威亞翻幾個跟頭、耍幾下劍,就能表現出來的。

花木蘭的故事之所以上千年來經久不衰,除了家國情懷以外,還有一個原因:

它直接撕開了封建社會的禁忌話題:男女平等。

本來只是一個弱女子,卻隱瞞身份,替父從軍,征戰沙場,巾幗不讓鬚眉,闖出了一份讓男人都羞愧不如的功業。

這個故事的核心之一,就是古人對於男女平等、身份意識的思考與抗爭精神,在男權社會中得到另一種高度的認可。

導演和編劇完全可以在這一點上大做文章,直接拔高故事主題,奈何棄之不用。

無論從畫面視覺還是故事劇情的角度看,這部電影都讓人一言難盡。

刻意將眼花繚亂的文化符號,混搭拼接成一鍋尷尬的亂燉,以滿足某些群體的奇怪心理,這絕對不是一句文化差異就能概括的。

之所以惡評如潮,都因為這原本就是一地雞毛。

真的很想問問製作方,是怎麼把一次開卷考試,做成這種答案的?連修改重來都不知道從哪裡入手。

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曾經有一位老師,這麼說過。

現在想給張藝謀導演的《長城》道歉,您老人家真的很不容易。

本文是作者作為“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而寫,來今日頭條看娛樂,有點有料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