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生靈》--世上的可愛,有人鼓勵我告訴你

世上,什麼話最讓人聽得進去?

想了半天,其實,最是帶着點“母性”氣息的、站在“我想讓你感受別人對你的好”的角度述說的話,最能讓人聽的入心入耳吧。

所以,以這樣的心情和筆觸寫下的文字,更像一位母親想給自己的孩子讀的詩。

這詩,會關於什麼呢?

是那些我們生命之初就感知到的靈動存在--那些溫柔的小生靈嗎?鳥、貓、狗、馬······天長日久,它們不止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是我們因其更顯凝練的一生開始感知生命意義的夥伴。“但今天西方養狗盛行,大多還是作為生活的安慰。西方人與人疏遠冷淡,獨居很多,寂寞是心頭難以驅散的陰雲,狗便成了忠實的朋友。因為狗不會騙他,不會有名利要求,不會對之提防,反而通曉人性,了解他的習慣,幫他做事,並給他以無窮樂趣,生命尚需以生命為伴。”所以,為了更加明白生命彼此陪伴的珍貴,就從生命原初,開始接受、懂得那份相伴的溫柔吧。

這些如詩的文句里,一定還有關於自然里的草木生靈的--遠到阿爾卑斯山周邊的村落、維也納的森林、巴黎的天空,近到名字熟悉卻依舊陌生的黃山、綿山、杭州花巷,是我們一路行來,從來“看不出”它們本身具有的那些從容的美,還是認不清我們曾出於害怕的心理遠離了的森林、天空里,一直存有我們始終嚮往的美?我們的逃避是為什麼找借口?是為了身邊的自然早已變得面目全非,還是身邊一起守望時光的人已悄然不見?一個人最初的人生思索,多數離不開“最初的相聚,總會因為種種原因無奈分離”。所以,便開始嚮往遠方,想讓新的人和事,再次填滿內心。可是,歸根結底,對遠方的嚮往是在鼓勵我們一直頭也不回地“走出去”,還是要讓我們振奮起來,讓自己所處的地方也變成別人嚮往的“遠方”呢?愛,追求的當然是真實;美,則是時刻存在於身邊和心頭的真實。阿爾卑斯山上的人,“要愛就真實地愛,”於是,尋到了內心真正想要的美,也就時時與自然草木生靈同在了。

至於那些隱藏在時間裡的精靈般的“美的粒子”,則需要一個個獨立的生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將它們採擷--這條道路上,也許孤獨,好在卻總能收穫無盡的因為美而感到的震撼,並在遇見會心的、對美的感知接近的人後,獲得加倍的喜悅。花瑤人的嫁衣、剪花娘子們剪出的剪紙、賀蘭人的皮影“唱燈影子”······看到過的人無不知其可貴,但又恐懼於它們會“以這難得的壯美姿態而消亡”--這也是生命的必然狀態,也是詩意的生髮由來。那麼,就細心聽,慢慢讀吧。

世上的可愛,有人鼓勵我告訴你--用詩一樣的語言,用滿懷着愛的心。從此,萬物生靈,將成為你我內心深處始終無言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