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上映的電影《我們倆》,豆瓣評分8.7分,這是一部成功的小成本電影,整個電影的拍攝幾乎都是在一個北京衚衕的老院子里完成。
全部演員不超過10位,這還包括搬家時的2個搬運人員,出現不到10秒的老太太的女兒,以及若不是演員表中的標示,很多人都忽略出現過約2秒的老太太女婿。
全部故事都是以小馬和老太太的日常展開。
故事的一開始,大學生小馬穿着軍大衣披着雪,整張臉凍得紅彤彤地在衚衕巷子里找房子租住,最終問到了老太太院子里,剛好老太太家還有一間空的。
當小馬拿着鑰匙去看屋子時,展示在屏幕前的那個房子在觀眾眼裡看來就是個廢棄的屋子,而老太太在另一頭就開始念叨了一句“(房租)不能太低,地理位置好”,然後又念了一句“也不能太高,窮學生”。
這一開場就讓人意識到,這並不是個好相與的老太太。而後面一句又讓人覺得這也不是個完全冷漠的老太太。
從小馬住進老太太院子里,而發生了一系列生活瑣事。
從打電話要給錢,用冰箱給買魚,想用廚房自己換煤氣罐等等,單單因“電話”這件事就產生了極大的分歧。又因小馬偷偷用暖氣這件事,大吵一架。
小馬:“你是個怪老太太,怪不得沒人伺候你”
老太太:“你是個不咋地的姑娘,沒小夥子會娶你”
一開始兩人極其不對盤,後來關係慢慢緩和。
有一幕讓我很有感觸,快過年了,小馬在院子里忙活,掛了很多燈籠又貼了對聯、窗花。老太太坐在自己屋子裡問小馬“你過年回老家嗎”,小馬邊掛燈籠邊回答“不回”,然後低聲嘀咕“誰不想回去呢”。
隔天,小馬拿着電話費單從外面回來,問老太太是不是打了長途電話,電話費從三十多變成幾百塊,說這長途的費用,應該老太太自己給。
老太太堅信自己沒有打外省的,而小馬同樣堅信自己沒有打長途,兩人因此大吵一架,固執的老太太再次叫小馬趕緊搬走,說了一頓不善言,小馬傷心跑走了。
老太太跑到院子里把小馬貼的窗花、對聯全撕掉了,還用手杖把院子里的燈籠都挑下來了。
最終發現,結果是自己的孫子打的外省電話。
老太太自己又把對聯、窗花貼回去了,又在院子里掛滿了燈籠,一切如同當初小馬做的。
在除夕夜,老太太做好了一桌菜,坐在屋子裡,時不時看向院子。夜深了,小馬回來了,並不搭理老太太的叫喚,老太太拄着手杖到小馬門前叫她吃飯。
在除夕夜漆黑的不安的風裡,老太太喜歡上了這個倔姑娘。
這一段劇情也是整個故事的轉折點,從這件事之後,老太太似乎好相與多了,兩人的關係越發和諧,如同孫女與奶奶,小馬會嫌自己屋子熱而跑到老太太屋子裡睡午覺,覺得老太太屋子太沉悶而動手改造……
一切似乎都向著美好發展。
然而,小馬最終還是如老太太最初叫罵的那樣搬走了,老太太看小馬在收拾,看到那個小馬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屋子再次變成空蕩蕩的,問小馬:“就這麼搬空了啊?”。
觀眾看到了老太太渾濁的眼中有些一些我們不懂卻似乎又明白的情緒。
如同過年過節你跟家中老人說不回家時,家中老人重複的那句“不回家啊?”。
這部電影,一開始有些沉悶:衚衕、巷子、破舊的院子、老人。除了小女主有個名字“小馬”,其他人都是“無名氏”。
而後,劇情漸入,有笑點有淚點,明明只是老太太和小馬之間相處的瑣事,卻會在某一瞬令你開懷,又在某一刻讓人紅了眼眶。
電影的前半部,老太太和小馬拌嘴,大家看到了是老太太的不好相與,小馬的委屈。而後半部分,老太太喜歡上了小馬,她們之間的拌嘴,多數是小馬無理取鬧。
就如小馬給老太太牆上貼滿了海報,結果過了幾天老太太跟小馬說,她看着那些海報睡不好,不舒坦,叫小馬撕掉。
小馬堅決要留下一張,最終看中了老太太家的一副老畫,結果過了幾天,老太太又來找小馬,說自己總覺得少了什麼,心裡空落落的,要小馬把畫還給她。
小馬大概覺得老太太又在無理蠻纏,生氣得把畫掛回去,又把之前堅決不讓老太太撕掉的畫撕了。
其實,電影中老太太這種行為是可以理解的,如同家中老人,她們有自己的一套。
若是先前的老太太,固然不會過了幾天,直到自己實在是覺得不舒坦才來找小馬,叫小馬幫忙把房間恢復、撕掉海報、還畫等等。
有個情節,很觸動,在電影的後半部分,老太太生病了,小馬去看望老太太,然後老太太的女兒就話裡帶刺地說,對一個外人比對自己家裡人還親,然後又對小馬說,要不你帶她上你那裡住?
其實現實中,很多人也是如老太太女兒那樣,不明白老太太為什麼親近小馬,不明白老太太需要的是什麼。
電影的不足之處,第一點,小馬撿的那條被拋棄的狗,寄放在路邊修鞋匠那裡,但之後都沒有這隻狗出現。
觀眾的猜想,可能小馬根本沒有去領回這隻狗,而是藉機丟給修鞋匠,這也是觀眾覺得最可能的結局,當然還可能是給別人領養了。
雖說這一段之後整部電影的小插曲,甚至覺得有與無都沒影響,但既然有了這一段,始終是一個謎。
第二點,電影中出現的時間,是有問題的,如同小馬幫忙做的那也被撕掉的日曆是2002年,而在除夕夜,背景中電視播放的是2005年的春晚,以及小馬用暖氣被警察查封,封條是1994年等等。
第三點,就是在故事的最後幾分鐘的結尾,拍攝水平明顯不足,這也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不足,也或許是15年前的技術未達到我們的預期。
忽略這些並沒有影響大局的不足之處,這部小成本電影,可以說非常成功的。想要傳遞的情感,觀眾也接收到了。
小馬是個朝氣勃勃帶點倔的小姑娘,而老太太年輕的時候是個御姐,扛過槍騎過馬抽過大煙,她比小馬還倔,但是她老了。
這個生人勿近、不好相與的老太太,算計、摳門、又事兒媽,被金雅琴演得入木入骨,那念詞兒的功力,一下子就讓人入戲。
一個你喜愛的老人、你的父輩或祖輩最多只是你精神上的嚮導,而對於老人,這個年輕人便是他精神乃至物質一切的全部。
老太太坐着,用拐子戳戳地,大叫一聲“小馬!”,小馬就風風火火地跑了過來。
整部電影小馬都是一個在“奔跑”的形象,她是一個發展和上升的年輕人,跑到這裡,跑到那裡,跑進破舊的院子,找到合適的,自然就跑走了。甚至在離開時,在喜歡上她的老太太面前,一句軟話也沒有。
小馬終究沒有像一個善解人意的好姑娘一樣極力忍讓老太太,她年輕的靈魂還要轟轟烈烈,而老太太已經過了奔跑的年齡,她的生命安靜,生活乏味。
一個行將就木,一個生氣蓬勃,這不妨礙感情羈絆的產生,但強弱的對比終究衍發了失衡。小馬跑進了她的生命,最終還是留給了她孤獨,老太太從強硬變為妥協,又從妥協變得軟弱,她的眼神越發悲涼起來。
這部耗時三年的小成本電影,溫情催淚,看完《我們倆》,給家中盼你回家的老人打個電話吧,告訴她/他,你很想念她/他。可以的話,就回家一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