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狟先森
8月17日點映的《八佰》,口碑一路飆升。作為第六代的中國新生代導演,管虎確實把中國類型片的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部亞洲第一部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電影,無論就音效、戰爭場面都是相當令人震撼。
電影中的一個小細節非常有意思。當時的四行倉庫裡面並沒有民國旗子,於是蘇州河對岸、租界里的童子軍楊惠敏把旗子綁在身上,在戰爭第二日的夜晚偷偷泅渡蘇州河,冒着被狙擊的危險將旗子送給謝晉元。這段雖然沒有太多的特寫,卻非常地感人。
那麼,在真實的“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時,楊慧敏這面旗子真的是晚上趁着夜色、泅渡蘇州河送過去的?
就讓我們一起考古一下。
01 獻旗子的原因
關於當時危急時刻,楊惠敏為什麼會挺身而出將旗子送到四行倉庫,一般有兩種具有影響力的說法。
第一種是講,楊惠敏看到四行倉庫周圍的建築除了少數幾個飄着英國國旗外,全是日本人的國旗,中國國旗一面都沒有。身為童子軍的楊惠敏非常憤怒,心想如果能把國旗升上去,那是何等的振奮人心呀!
於是楊惠敏主動請纓,向市政府要了一面大的旗子,在晚上泅渡蘇州河,把國旗交給謝晉元。1975年版的《八百壯士》中,飾演楊惠敏的林青霞正是按照這個說法演繹的,也因此傳播非常廣。
另一種說法是,謝晉元致電第八十八師,請求上級想辦法送一面旗子來鼓舞士氣,師部於是把這個任務交給上海商會,商會隨着將獻旗的任務交給了童子軍服務團團員楊惠敏。楊惠敏接受了這個任務並從思想倉庫以東的公共租界進入四行倉庫。
02 楊惠敏自己的說法
楊惠敏關於獻旗也有兩個說法。
1938年3月19日武漢出版的《大俠魂》中,刊登了《楊惠敏自述》一文。在文章中,楊惠敏詳細說明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那是十月二十七日的早晨……我在垃圾橋看到四行倉庫的周圍插滿了太陽旗,我當時一方面說不出來的氣, 一方面又想到……假若有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那是何等莊嚴燦爛的事情啊! 因此我就跑到市政府報告張秘書, 請為制大號國旗一面, 送交四行倉庫我軍應用。”這個自述表明,獻旗是楊惠敏自己看到周圍景象之後,主動做出的選擇。
但是1938年4月2日,長沙出版的《戰時童子軍》第十六期中刊登了楊惠敏的《獻旗報告書》一文。在這篇文章中,楊惠敏是這麼說的:
“民國二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八十八師的師附張紹良先生果真來找我了,他的來意是要叫我越過租界到閘北謝團留守的四行倉庫去, 獻國旗於八百個壯士。”很明顯,這個說法就意味着獻旗是上面交給楊惠敏的任務。
獻旗一事轟動整個上海,上海童子軍總會對於楊惠敏的行動勢必是了如指掌的,對於事情的來龍去脈,也會如實上報給中國童子軍總會。那麼,楊惠敏提交報告書時,也更有可能真實地說明獻旗的經過。但是在《大俠魂》中,可能會增加一些演繹成分。
圖:1975年版飾演楊惠敏的林青霞
因此,綜合這兩份材料,獻旗的大致經過是:楊惠敏因88師部的請求,將旗子送到四行倉庫中去。那麼,電影中的經典場面:楊惠敏泅渡蘇州河又是真的嗎?
03 泅渡還是走橋
10月26日傍晚,謝晉元率領部隊進入四行倉庫後,立刻讓部隊把倉庫周圍的所有口子全部堵住,只留下東面那道和公共租界相通的牆上開了一個口子。從這個口子出去不遠處就是垃圾橋,走一會兒就到租界的西藏路上了。當年是戰地小記者的曹聚仁回憶說,儘管日軍對四行倉庫的封鎖密不透風,但是“我們之間,一直通行無阻。”
可見,倉庫和租界之間有一個通道。獻旗是為了鼓舞士氣,也是為了向租界內的外國人展示中國人反抗侵略的不屈意志,因此必須要穩妥進行,那麼拋棄本來就有的通道選擇“泅渡”這麼危險的辦法確實有些不合乎情理。
楊惠敏自己在《大俠魂》中的說法是“我走到垃圾橋……隨又匍匐地上爬過了許多沙包堆, 約二小時之久,我終於爬到了四行倉庫,將國旗獻給謝團附和楊營長。”在《獻旗報告書》一文中,楊惠敏交代自己成功給謝晉元送了一封信後,市政府才把獻旗任務再次交給她,於是“很快地再度越過租界,完成了這件工作。到了下午四時左右,乃見我國旗高揚於八百壯士誓死留守的四行倉庫之上空。”
結合曹聚仁和楊惠敏兩個人的回憶來看,大概率可以確定楊惠敏並不是像電影里所展示的那樣趁夜色泅水渡過蘇州河,而是下午進入連接租界和四行倉庫的那條通道里完成了這次獻旗行動。
作為藝術的電影難免會有一些浪漫的色彩。但是當時年僅十幾歲的楊惠敏冒着生命危險去將象徵著國家榮譽的旗子交到四行倉庫的守軍手中,這絕對是一個名垂史冊的歷史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