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柏村回憶錄談兩岸關係:以“中華民國”為招牌的“台獨”時機已過

今年滿百歲的前“行政院長”郝柏村以10年時間,親筆撰寫25萬字成《郝柏村回憶錄》,他特別重視兩岸關係,許多章節都提到相關論述,尤其提到1972年中國大陸與美國簽定的“上海公報”終結“台灣地位未定論”。他也強調,“九二共識”是走向和平統一的正道,“統”“獨”沒有模糊地帶,過去以“中華民國”為招牌的“台獨”時機已過去了,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以“虛統”掩護“實獨”的時代過去了。

郝柏村4月中風仍在靜養,由兒子、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代表出席8日“郝柏村回憶錄新書發表會”,包括馬英九,海基會首任秘書長陳長文,同樣今年滿百歲的退役上將、新同盟會榮譽會長許歷農,以及蔣經國的文膽、前“總統府”副秘書長張祖詒都受邀出席。

在回憶錄里,郝柏村花了很的長篇幅來談“兩岸關係的變遷”與“九二共識”。

以下是他書里涉及此部分的全文:

秦始皇於兩千多年前統一中國,他不僅以武力統一疆域,更重要的是以武力統一了書同文、車同軌。因此真正的中華民族是以中華文化為基礎,融和了漢滿蒙回藏及其他少數民族,包括台灣的原住民。

台灣人無論血統、語言、文字、風俗習慣,都是正統的中華民族一部分,孔廟、關公及媽姐,都是台灣人崇敬的信仰中心,亦如大陸各民族。

台灣在中日甲午戰爭後割讓給日本,雖經五十年的殖民統治,除百分之二的皇民化家庭,絕大多數台灣人仍傳承中華文化道統,以迄一九四五年。

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投降,依開羅會議宣言及波茨坦協議,台灣回歸中華民國懷抱。隔年,“中華民國憲法”在南京制定,台灣“國大代表”十餘人參與“制憲”及爾後“行憲”,台灣成為“中華民國”固有疆域的一部分。成功制定“憲法”是蔣公在內戰期間唯一政治成就。

一九四九年,“中央政府”播遷至固有疆域的台灣後,一面以確保台灣不受共黨統治為近程目標,一面更以建設台灣為“三民主義模範省”,為統一中國的長程“國策”。

一、“上海公報”終結“台灣地位未定論”

兩岸自一九四九年隔海對峙後,完成統一是當時兩岸政府堅持的政策,初期均以採取武力統一為訴求,台灣準備反攻大陸,大陸則以武力解放台灣為號召,因此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九年,三十年間,為兩岸間武力戰階段,以一九五八年震驚全球的金門戰役為最高潮,是兩岸交火時期。

此外,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一年,聯合國代表權的爭奪戰為兩岸外交主戰場,共二十二年,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其間,國際曾有妥協性建議,即中共政權取代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中華民國”淪為“普通會員國”,亦即在聯合國內有“兩個中國”的席位。但為我方斷然拒絕,正因為“中華民國”的主權與疆域如為國際公認限於台澎金馬,則“台灣共和國”隨時可能成立,台灣將永遠割離中國領土主權之外。

一九七一年,聯合國表決由中共入會,我政府毅然退出聯合國,以堅守一個中國的原則。次年,中共與美國關係解凍,簽定“上海公報”,美國立場有三:

(一)雙方承認,世界只有一個中國,為兩岸人民的共同主張,美國對此不持異議。

(二)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

(三)台灣問題必須和平解決。

上項說法,所謂中國,並未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是具有戰略模糊的,這對我們是有利的。中共隨即聲稱,世界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我們的立場則是“中華民國”為唯一合法政府,因此經國先生以“三不政策”肆應,即與中共政權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其意義在雖已退出聯合國,但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中華民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

兩岸關係的框架,其實是美國和中共兩個強權在“上海公報”中決定的,我們雖未參加,但是文字並不違背我們一個中國立場。從此,兩岸關係的本質是具有國際變素的內政問題,但非國與國的關係。台灣是“中華民國”的領土,“上海公報”也終結了“台灣地位未定論”,斬斷了“台獨”之路,對我們有利。

二、一九七九年迄今,兩岸實質停火併展開交流

一九七九年,美國與中共建交。美國以與我“斷交、撤軍、廢約”三項條件,換取鄧小平宣布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零點起,停止炮擊金馬,亦即片面宣布停火,實踐美國在“上海公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主張。

美國與我們斷交是不利的,但換來台海停火,對我們是有利的。不過,古今中外,從來沒有兩個交戰團體,未接觸、未談判、未妥協而停火的。

處此情況,我們既不能公開宣布接受停火,更不宜宣布不接受停火。我們作了內部處理,外島司令官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零點起,未奉“國防部”命令,不得對大陸射擊,兩岸實質已進入軍事戰停火時期,迄今已四十年了。

何謂共識?我的解釋:“共識是沒有文字的協議。”共識非片面可以決定,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須長時間的磨合,其效果則等同協議。

其實早在金門戰役爆發隨後,蔣中正“總統”與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於同年十月二十三日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中華民國”反攻大陸主要是靠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而非憑藉武力”。中共與美國建交時,發表“致台灣同胞書”,揭櫫力求祖國和平統一的基本政策,並於隔年九月三十日提出在此基本政策下,謀求台灣問題和平解決的進一步努力。至此,兩岸關係發展正式朝着和平解決方向邁進。

隨着兩岸停火的發展,蔣經國“總統”以“三民主義”之自由、民主、均富為號召,為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但堅決反對“一國兩制”。一九八七年,他宣布解除戒嚴,開放大陸探親,行之多年的“三不政策”開始鬆動。尤其兩岸停火了,戒嚴解除了,兩岸人民非法交往日甚,以大陸人民偷渡入境最為嚴重,拘留于靖廬者曾達數萬人,並於強力遣返時發生跳海和悶死的悲劇。

基於人道的立場,急謀解決,乃由兩岸紅十字會,於一九九零年在金門開會,達成合作遣返的協議。這是兩岸四十多年來首次的非官方接觸,金門由交火的第一線,轉為談判交流的第一線,時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秘書長的陳長文律師,在談判過程中貢獻至巨。

顧及兩岸人民交往日漸頻繁,有關權益或糾紛日多。兩岸官方雖拒絕接觸,但也分別成立海基會與海協會,以資深望重的元老擔任負責人,透過白手套的方式,處理人民之間的事務性問題,為兩岸官方的共識。惟兩會會談前提是在一個中國的原則,這是首要的政治議題,必須先行確立。

兩岸代表乃於一九九二年在香港開會,討論一個中國的原則。大陸說,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說,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雙方均堅持己見,無法達成書面協議,但最後達成共識,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一個中國的內涵,由各自口頭表述,此即“一中各表”的由來。

三、小布什與胡錦濤正式提出“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在磨合期間,常有分歧的表述。大陸方面一貫說法就是:雙方以口頭聲明的方式確認“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系以“一個中國”為主體,諱言“各自表述”。

台灣方面說法:“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是對於它的涵義,雙方同意用口頭聲明方式作各自表達”,強調“一中各表”的意涵。

所謂“一中原則”,中共初期說:“世界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我們當然不能接受。後來,中共則改稱:“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都是中國的一部分,現在尚未統一”。這種說法是客觀的,似可見中共的態度漸趨理性。

新加坡的兩會商談雖無“九二共識”的名詞,但以後蘇起先生定名“九二共識”,各方稱便。二○○八年三月底,美國總統小布什與胡錦濤通電話,正式提出“九二共識”,為日後兩岸三方合作的基礎,大陸則引伸出依“九二共識”,兩岸和平發展。自此,一九七九年迄今,近四十年可謂為兩岸交談交流時期,就當初我方主觀、片面通過的“國統綱領”而言,兩岸的和平發展過程,實與“國統綱領”所擬若合符節。我以“九二共識”形成過來人的身份,對“九二共識”有幾點基本的看法:

(一)現階段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以共識為基礎。所謂政治協定、軍事互信協定,在可預見的未來,是不可能的,非必要的,非急迫的。

(二)共識是沒有文字的協議,民進黨以找不到文字協議,即視“九二共識”不存在,這是昧於事實的狡辯。難道停火沒有文字協議,民進黨就可隨時對大陸開火嗎?

(三)“九二共識”的磨合是漸進的,從“上海公報”起算,前後長達三十多年,得來不易,是兩岸和美國三方的共識。

(四)“九二共識”是台灣人民現階段安全福祉的保障。

(五)“九二共識”的基本路線,應為“棄獨”、“不武”、“緩統”。

(六)“九二共識”是走向和平統一的正道,“統”“獨”沒有模糊地帶,過去以“中華民國”為招牌的“台獨”時機已過去了,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以“虛統”掩護“實獨”的時代過去了。

(七)所謂和平統一,就是任何一方不以片面的意志,強加於對方的統一,是從和平發展中培養雙方統一的共識,台灣人民對於所不同意的統一條件具有充分的否決權,已使台灣人民在“中華民國憲政”法統下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