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落幕,沒有舞台,音樂也能溫暖人心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宇浩

沒有華麗的舞台,沒有酷炫的音響,甚至沒有尖叫大合唱的歌迷。那些萬人迷的音樂人,有些在錄音室唱,有些在自家書房唱,有些甚至在略顯簡陋的樓道里唱……但這些,都不妨礙“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線上演唱會,成為一場溫暖的、被載入史冊的慈善演出。

北京時間4月19日上午10點,由Lady Gaga、克里斯·馬丁等藝人共同發起的“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線上慈善演唱會,落下帷幕。從凌晨2點啟動算起,總共持續了8個小時,旨在致敬為新冠肺炎做出貢獻的醫護人員,並為世界衛生組織COVID-19籌款。

看到陳奕迅在女兒的書房裡,穿着T恤,深情彈唱起披頭士樂隊的《Love》,很多網友表示,“心裡暖暖的”。再看演唱會的主題“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直譯過來就是“同一個世界,都呆在家裡”……夠硬核,不玩虛的,直接就宣傳起居家隔離的防疫方法。

在像素高低都不太一樣的鏡頭裡,那些平日光芒萬丈的大佬們,似乎變得更可愛,也更加平易近人。

00後們大愛的Billie Eilish,一副還沒睡醒的樣子,就在搭檔老式風琴的伴奏下,開始唱起歌來,有網友促狹“終於看清她綠頭髮的染色色號了”;

泰勒·斯威夫特坐在鋼琴前,背後是一面頗具中國風的“荷葉牆”背景,她彈唱的這首新歌,送給身患癌症的媽媽,也送給全世界因為新冠而去世的人們;

還有歌神張學友,以前巡演團隊都是幾百號人的陣仗,這次他連伴奏都是自己播放,手機拿過來一點,然後投入地唱。

當音樂為慈善而發聲,一切的金錢、地位、種族都會褪為背景,只留下最真摯的溫暖。

正如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所說:“雖然大家還需保持距離,但仍可以一起享受美妙的音樂。音樂會將發出強烈的信號,彰顯全世界團結一致應對疫情的決心。”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給世界帶來深刻影響的慈善演唱會,並不少。

1971年,孟加拉獨立戰爭的爆發造成大量難民流離失所,在前披頭士樂隊吉他手喬治·哈里森的發起下,著名的孟加拉慈善演唱會在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舉行,演出陣容包括林戈·斯塔爾、鮑勃·迪倫、埃里克·克萊普頓、比利·普林斯頓、利昂·拉塞爾等。

最終,共籌集到善款1200萬美元,這也是歷史意義的第一場搖滾明星慈善義演。

還有,就是35年前的那場傳奇慈善演出——“Live Aid”了。直到現在,很多人都認為,“Live Aid”是史上最偉大的演唱會,沒有之一。

當時,非洲大地出現了大規模饑荒,超過1億人面臨著糧食短缺的威脅。

搖滾歌手鮑勃·吉爾道夫無意中看到新聞報道後,深受感觸,寫了一首叫《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的歌,呼籲大家關注非洲饑荒。

受到鮑勃·吉爾道的啟發,不久後,邁克爾·傑克遜與萊昂內爾·里奇創作出了那首聞名遐邇的《We Are The World》,為非洲籌款數千萬美元。

這兩首遙相呼應的慈善單曲,接連創下了公益奇蹟。

巨大的影響力,讓鮑勃·吉爾道萌生了另一個想法:為什麼不再做一場慈善演唱會,繼續幫助非洲呢?

最後請到的神仙陣容,連鮑勃·吉爾道自己都不敢相信——U2,大衛·鮑伊,菲爾·柯林斯,鮑勃·迪倫,麥當娜,皇后樂隊,滾石,到保羅·麥卡特尼,艾爾頓·約翰、尼爾·楊、恐怖海峽、齊柏林飛艇、斯汀……隨便哪一組音樂人拎出來,都能開一場爆滿的演唱會。

後來在自傳中,鮑勃·吉爾道回憶,他當時一度非常焦慮,因為所有的大牌樂隊,都沒有簽合約,都是靠口頭約定。但最終,無人缺席。

1985年7月31日,“Live Aid”先後在英國倫敦和美國費城拉開帷幕,近十萬歌迷擠爆現場,並且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做了轉播。

如今,參與過那場搖滾盛世的樂隊,有些人已經離世,有些流離失所,“Live Aid”註定成為了一場絕唱。

也正是皇后樂隊在Live Aid上演出的那首歌曲《Radio Ga Ga》,深深地影響了一個熱愛音樂的美國女孩。學習音樂出道後,她給自己取名為Lady Gaga。

Live Aid落幕35年後的今天,當全世界面臨新冠肺炎的恐慌,那個叫Lady Gaga的女孩,也決定辦一場慈善演唱會。

這像是一種宿命,但更是音樂、是搖滾精神的薪火相傳。

這些舉全球之力的慈善演唱會,或許動因和目標不一樣,但是他們都對時代具有重大的意義,用音樂去感知世界。

也許,並不能拯救世界,但能夠使全人類連接在一起,發出最震撼人心的力量。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