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瓦爾特,曾經的紅色記憶更經典

當我們談論老電影的時候,我們在說哪些片子呢?《地道戰》、《平原游擊隊》、《上甘嶺》或者《英雄兒女》。

這些電影無一例外,大都承載着我們對於一個年代的回憶。而那個年代應該被銘記在國人的心裡。

對於任何一個喜歡電影的朋友來說,戰爭片是一個逃不開的影片類型,尤其是很多老電影中,戰爭片佔據了絕大多數的位置。

而對於國人而言,在過去,我們談論的老電影不僅僅是國內的戰爭片,很多老一輩他們在小時候,是可以經常觀看到國外的影片的,雖然這些影片基本上都是戰爭片。

但總有一部會作為經典永流傳,比方說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影片。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是一部老少皆宜的電影,作為二戰題材的就經典影片,本片對於國內很長一段時間內的戰爭片都有着啟示意義。

當然,作為同樣的題材電影,本片與國內同時間段的影片相比較也有着諸多的雷同。

總之一句話,這是一部可以留在影史上的作品,即使它曾經承載着宣傳的作用。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主要講的是二戰時期,薩拉熱窩民間組織反法西斯戰士瓦爾特人在當地與德國納粹鬥智斗勇的故事,本片共分為假扮、犧牲、揭秘、鬥爭幾個部分。

通過對瓦爾特本人的直接描寫以及對德國納粹的公允刻畫,歌頌了二戰後期,在敵後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反法西斯人民的偉大精神。

同時對於那些企圖投降敵人苟且偷生的特務間諜們給予警醒。

怎麼樣?這部電影看上去是不是非常的正能量。

不過大家一定不要忽視,這部電影的年代意義。

對於國人來說,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能接觸到這樣的的作品本身就已經很不容易。在特殊的時代,我們身邊能有的僅僅是特殊意義的影片.

而本片能在國內大範圍內公映,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本片的主題與國內曾經的抗日環境是有契合點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同時本片能被大家所熟知,還在於它的經典和優秀。

如果我們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待本片,一定會覺得這是一部承載着宣傳意義的電影,但是這個放在當時,可以說是與國內的曾經的戰爭片完全契合的了。

而南斯拉夫作為曾經的國際共產主義陣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國家,而國內觀眾對其的了解少之又少,但是通過本片之後,大家對於這個國家的了解就更加的深刻了。

說到與國內戰爭片同樣的特色問題,大體上我們可以這樣捋一捋。

本片不論是台詞還是主題的設立,以及人物的設定和故事的曲折度來看,基本上與國內的很多同時期戰爭題材電影高度吻合。

雖然這種吻合一定意義上源於當時國內與蘇聯親近的情況下,電影產業也是那樣看齊。

首先說題材,本片的題材自然是英雄主義,可能大家對於這樣的設定很不感冒,但是細想一下,其實很多很多的影片,尤其是戰爭影片中常用的設定都是英雄主義。

可能好萊塢的那種英雄主義大家願意接受,但是東方陣營中的英雄主義大家喜歡打上問號。

這個是由於價值觀取向產生的差異,這點不談,大家可以繼續看。

其次就是反法西斯陣營中的勇於犧牲的人民。這一個角色的代表人物,在本片中我們看到的就是鐘錶店的老闆。

而在國產電影中看到的人物最知名的莫過於劉胡蘭。

在太平盛世,大家一定不能理解劉胡蘭的犧牲精神,但是在戰爭時期,正是由於這樣的國民,我們才能迎來和平。

第三點是敵人與英雄的鬥智斗勇。

敲重點了,這裡的敵人可不是抗日神劇中的傻子,而是真正的具有着狡詐滲透能力的大兵。

影片剛開始的時候,那個假扮瓦爾特的敵人一點也不殺,他利用游擊隊員們對於瓦爾特的不熟悉屢次得手。

人民群眾中間的那些反抗力量一次次遭受重創。

而這樣的情景,是普通的抗日神劇中不具備的,這也造就了本片最終在那個年代成為經典。

最後一點自然是對於敵人的後方進行重創。

每一部主打敵後鬥爭的電影總是繞不開敵後鬥爭的殘酷性,這種殘酷性體現在影片中就是對那一火車皮的石油進行毀壞。

表面上看是他們毀壞了石油,實際上是阻礙了前方戰線上的敵人的進攻,這一點也突出了敵後鬥爭的重要性。

本片中的這些點也成為了今後很多宣傳性的電影中必不可少的橋段,除此之外,本片中的經典台詞絡繹不絕。

比如說“空氣在顫抖,彷彿天空在燃燒,是啊,暴風雨就要來了”、“這座城市,他——就是瓦爾特!”等等。

對於國內觀眾來說,這些台詞早已經從耳熟能詳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

雖然本片帶有着濃重的宣傳色彩以及無實物表演成分,但經典依舊是毋庸置疑的。畢竟,只有經典,才能永遠的留存在觀眾心中。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