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傳: 這是一部被低估的神作

萬里長空,劍氣縱橫,慕然回首,那部《蜀山傳》正在燈火闌珊處。

將來的事,將來再說。2001年,誰都不會想到,寄託了徐老怪心血和厚望的情懷之作《蜀山傳》上映,遭遇了票當與口碑的雙滑鐵盧,成為眾人口中的大爛片。

單純從數字表現來看,此話並不過分,總投資接近9000萬港幣,內地票房2000萬,香港票房1200萬不到,虧的底朝天;豆瓣評分最初6.3,經過18年的緩慢增長也只到了6.6,數字可謂凄慘......

但是《蜀山傳》真的是爛片嗎?我一開始就認為不是!認為是爛片的,絕大多數原因都是劇情空洞、特技過於絢爛喧賓奪主,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人對改變了看法,豆瓣評論區的評價逐漸出現了反轉。

評論有很多,各不相同,主旨卻是一樣的,劃重點:這是一部被過分低估的神作。

被低估,是因為理念太超前,遠遠超越了那個時代。論本質,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它都有被稱作神作的理由。

從劇本來源看,《蜀山傳》的整體概念源於一代神魔武俠小說大師李壽民的《蜀山劍俠傳》!

原著作者李壽民,又名李善基,筆名還珠樓主(不是環珠格格),被譽為“現代武俠小說之王”。他的小說想象力豐富,突破了傳統武俠的概念,第一個在傳統武俠小說大量引入了神魔的構思。

嚴格來說,他的小說不是武俠小說,而是玄幻仙俠小說。他的構思格局龐大、氣勢恢宏,在人魔神的善惡之爭中加入了儒、道、釋三教的哲理,融會貫通、寓意深遠。想象力之豐富,文筆之華麗,令人嘆服,影響深遠,後世武俠小說有很多概念都來源於他的小說,比如金庸的降龍十八掌就參考了李壽民小說中的降龍八掌,比如梁羽生的《白髮魔女傳》就取材自《蜀山劍俠傳》里的白髮龍女。

李壽民一生著作38部,其中31部是《蜀山劍俠傳》,包括正傳、外傳、別傳、前傳、後傳等等。

構思奇妙恢弘,卻很難被搬上銀幕,但是從文字到影像的改變,難度增加了不止一點點,幸好我們這個時代有徐克。

原著豈是池中物,一遇徐克便化龍。

整體構思出自《蜀山劍俠傳》,具體化的豐富則來自徐克。徐克是華語娛樂圈的另類,雖然出生在越南,求學於美國,卻痴迷東方古典文化。他想象力豐富,尤其擅長運用特效來為電影添磚加瓦。

為了把他心儀的《蜀山劍俠傳》搬上銀幕,徐克於1983年已經做過一次嘗試,拍了一部群星薈萃的《新蜀山劍俠》(這也是林青霞第一部武俠電影)。該片是華語電影首次請好萊塢特效團隊參與制作,是華語電影特效史的里程碑之作。正是在這部電影中,徐克首次在華語影壇把神魔玄幻元素融入古裝武俠,開創了“東方魔幻”的流派。

如果說李壽民是玄幻小說的開拓者,那麼徐克就是玄幻電影的創造者!

但是因為技術原因,徐克還有很多奇思妙想未能實現,對於他來說,這是一個遺憾。

直到1998年左右,徐克看到了好萊塢特效技術的迅猛,意識到機會來了,於是他決定重啟《蜀山劍俠傳》項目。

為了完美構建他心中瑰麗精巧的神魔世界,徐克聘請了好萊塢4家頂級特效公司助陣,在製作的過程中使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特效技術,運用了超過100台電腦,幾百名特效技術人員,前後歷時三年,預算一超再超,最終總成本從當初的4000多萬港幣漲到近9000萬左右。

效果華麗絢爛,令人震撼,比如開頭張柏芝的瓦片狀玉碎。

比如蜀山世界的仙氣飄飄,意境悠遠。

比如武器、動作場景的變化萬千,氣貫長虹。

特效完美到令人震撼。

在這之前,周星馳的《少林足球》以400多個特效鏡頭居於港影榜首,《蜀山傳》打破了這個記錄,並把距離拉到難以突破。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2001年《蜀山傳》上映,票房口碑遭遇兩連敗,成為徐克職業生涯的滑鐵盧。

現在回過頭看,不得不說一句可惜,因為《蜀山傳》無論是在演員陣容還是特效製作都是當之無愧的神作,演員有張柏芝、鄭伊健、古天樂、吳京、林熙蕾、洪金寶、譚耀文等等,特效製作就不用說了,徐老怪的想象力創造力華語影壇無出其右,《蜀山傳》之後,華語影壇再無絢麗燦爛的神魔大作。

這種反差來源於徐克的電影理念遠超時代,在玄幻概念還未形成的時代,徐克卻已經把玄幻電影搬上銀幕。僅僅一年之後,2002年華夏大地PC互聯網興起,玄幻小說逐漸崛起,在2012移動互聯網開始之後玄幻概念真正深入人心,仙俠電視劇開始大行其道,《仙劍奇俠傳》、《古劍奇譚》、《蜀山戰紀》等仙俠玄幻劇火爆一時。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技術更為先進的今天,無論是在熒屏還是銀幕上,卻再也沒有拍不出一部好的玄幻仙俠作品。

這時,觀眾才逐漸明白《蜀山傳》的價值,原來當時是徐克懂了,觀眾沒看懂,市場沒看懂!

這就是《蜀山傳》為什麼是神作的真正原因!超越時代的理念!

徐克遇上李壽民,就是中國特效的開始,就是中國玄幻概念影像化的先行者!

本以為是開始,卻已經是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