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開始為什麼看不到鹿晗吳亦凡這些“小鮮肉”主演的電影了

小鮮肉最早是2014年中國粉絲對韓國男明星的稱呼。

“小鮮肉”指的是年輕,帥氣,肌肉紮實的男演員。

發展到今日,引申成長相俊俏,年輕,有活力,擁有粉嫩稚氣的臉龐,外表分不出性別,出門必須化妝打粉底的男明星。

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以所謂的“歸國四子”為首,即鹿晗,吳亦凡(美籍),張藝興,黃子韜等人。

在擁有超高人氣的同時,他們的電影片酬也隨之曝光,目前最高的是吳亦凡2000萬,相對現在的電影一上映就幾億起步的票房,感覺片酬不算高,為什麼今年開始,這些人主演的電影銷聲匿跡,難道“小鮮肉”不管用了?

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1,前車之鑒,就拿鹿晗去年主演最高票房的《重返20歲》,最終票房也才3.64億人民幣,現在除去3%電影專項基金,5.5%的稅款,40左右的院線分成,10%左右的發行方分成,剩下的才是30%多點才是片方的收入,這收入還要除去宣傳費,導演演員片酬,和拍攝影片的消耗,還有的剩,才是投資方所賺的錢。

現在小鮮肉的女友粉大部分是10-25歲的女孩子,消費能力有限,加上小鮮肉大部分都是一個表情演一部戲,念課文一樣的台詞功底,所以比較有經驗的消費者,一看到小鮮肉主演+大IP,就基本確定是爛片,不會去電影院看,甚至不會在視頻網站上付費觀看,所以,2016年-2018年,大部分投資方在小鮮肉主演的電影里虧的頭昏眼花的。2019還敢請沒演技的小鮮肉拍電影,那是真愛。

2,網傳“限娘令”的結果,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娘則中國娘”這句話大家都聽過把,作為龍頭的央視決心禁用娘炮藝人上自己的節目,地方衛視也跟着走,畢竟,不能讓一個個濃妝艷抹的男人成為青少年的榜樣,2018年底有一個有趣的調查,採訪小學生夢想是什麼,跟曾經的宇航員,科學家不同,現在小學生的夢想,大部分是成為明星,這不是個好兆頭,還好現在的風頭,在央視的撥亂反正後,慢慢吹向了正軌。娘炮藝人也在紛紛轉型。

那麼現在的小鮮肉,資源好點的,都往電視劇發展,畢竟電視劇對演技要求沒電影那麼高,而且是推向視頻網站,和電視台賣的,這些觀眾大部分不用付費的,可以很好的把他們的粉絲資源最大化。

資源差點,或者完全沒演技的小鮮肉,都扎堆上綜藝節目,特別是真人秀,結果是不斷的內耗,最終的結果是有一些更年輕,敢博眼球的新的小鮮肉在混戰中勝出。

留不下作品,轉型不了,結果就是成為小眾明星,慢慢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