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中途島」:雙方高層決策失誤下,餓狼與狐狸的對決

一看標題中的“決戰中途島”幾個字,其實哪怕不了解這段歷史的人都應該能覺察出是一部講述戰爭的影片。沒錯,“中途島戰役”是1942年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起偷襲美國珍珠港事件半年之後,日美在南太平洋爆發的一場規模聲勢浩大的海戰。美國海軍憑藉出色的情報搜集和破譯早早知曉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圖謀,在中途島環礁成功擊退日本帝國海軍艦隊的攻擊,獲得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以小搏大”的戰役之一。當時的美軍在海空領域的軍力明顯大幅弱於日本,然而美軍卻以沉沒一艘航空母艦為代價,一舉擊沉日本四艘主力航空母艦和一艘巡洋艦美國的取勝徹底改變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格局,為二戰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扭轉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後反法西斯盟軍節節敗退的局面,因此這場戰役也被歷史學家視為二戰的轉折點

《決戰中途島》正是改編自“中途島戰役”,該片由羅蘭·艾默里奇執導由伍迪·哈里森、盧克·伊萬斯、帕特里克·威爾森、曼迪·摩爾、艾德·斯克林、淺野忠信等主演 。於2019年11月8日在北美、中國內地同步上映 。

以上只是對“中途島戰役”這段歷史的一個簡單科普和該影片的由來的一個溯源,今天我們不去過多的考證探討歷史,只是簡簡單單就影片而探討一下影片:

首先影片開始的時候,美國廣播宣告說不參與戰爭,至於戰爭會不會影響到美國無法預知。那也就是說,此時的美國對法西斯國家的侵略行徑呈現的是一種”綏靖政策“,既不支持也不反對,而日本也無意在此時和美國有什麼衝突。那麼,後來為什麼日本人突然翻臉偷襲珍珠港哪?其實片子中也有明確交代,那就是日本在向外急速侵略擴張的時候面臨著一個很棘手的難題——能源供應緊張和不足,恰恰此時美國人遏制住了通往日本的海上能源供給線,日本人想給美國人以教訓,就這樣珍珠港事件爆發了。

珍珠港事件的發生令美國人錯愕和措手不及,同時深諳打蛇不死反被咬和做事做絕這兩個道理的日本乾脆選擇了向美國全面開戰。我們知道,日本是一個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所以他天生具有窺伺他人國土和資源的狼子野心,這個民族本身就自帶侵略性,沒辦法不搶活下去都很難。這點上和一頭餓狼沒什麼區別。

美國這個國家不管是任何時候,參戰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了利益,有利可圖。多國海盜和移民組成的國家自然是天生的對財富情有獨鍾,這點上看美國正好印證了無奸不商那句話,活脫脫一隻老狐狸。可以想象,這麼兩個國家交戰可不就是相當於餓狼和狐狸對決嗎!

其次,影片中一個日本軍人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日本的珍珠港行動是在喚醒一位熟睡的巨人”。要知道當時日本可是在多個地方侵略,東北亞的朝鮮半島、南亞、東南亞諸國及主要的正在侵略東方大國。可見此時的日本高層決策和美國再去開戰顯然是不明智的,日本彈丸小國無論是人口和資源都經不起他們這一折騰了。而美國高層的決策失誤就失誤在錯誤的以為日本不會打美國的主意,面對瘋狂侵略的法西斯竟然採取了“綏靖政策”。電影中一開始美國處於劣勢除了是軍力不如人外傲慢的錯判形勢和決策更是致命原因。

所以說,美日這場戰爭的最終爆發其實就是彼此的誤判和輕視導致了決策失誤而必然的一個結果。至於說為什麼最後美國人勝了,其實深層次原因是打仗就是打經濟,美國人整體國力明顯優於日本,無論怎麼打打多久最後也一定是美國獲勝。中途島海戰這一役日本海軍受到“致命打擊”,美日海上實力反轉。然而,如果說此戰扭轉了整個太平洋戰場的局勢我是認可的,但說這場戰役是二戰的轉折點我內心裡其實不大認同。原因嘛有兩點:

第一是影片中美國人自己說過日本人先打中途島接着就是西海岸,到時候美國人不是說日語就是被殺死。可見美國人並不是為了所謂的“為世界和平而戰”,只是他們自身受到了攻擊後被迫的自衛而已。第二是日本人當時戰線過大過長已經到了力有未逮之時,明顯的心有餘而力不足,正如《亮劍》里陳賡大將說的那樣:“日本人已經是秋後的螞蚱了,而我們再打個十年八年照樣打不垮”。所以,說什麼沒有美國的原子彈中國還得和日本人打幾年這話不可全信。

這部影片中還出現了幾個中國人的鏡頭,表面看美國人很同情中國人看不慣日本人殺害平民的畜生行徑,其實發煙那個鏡頭又明顯是在醜化中國人,不免讓人生氣和鄙視這種低劣的伎倆。只不過片中參戰士兵和飛行員一個個鮮活的故事,給人以彷彿可以將觀眾帶入到1942年太平洋中途島附近那場令人難以置信的戰爭,身臨其境切身感受當時的激烈,總的來說也算是一部很不錯的片子吧!


不知道看到此篇文章後的您又是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