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社區食堂的做法值得學習,既安心又暖心

香酥鴨、宮保雞丁、木耳花菜、清炒萵筍……

今天(2月2日)上午10時45分,求是村的浙大五食堂,冒着熱氣的飯菜已經出鍋,師傅們正忙着打包,米飯與菜分別裝上滿滿一盒,已經打包好的飯菜在置餐台上整整齊齊碼成了山。“兩葷兩素,管飽!”說話之間,打包的師傅也沒有停下手中的活兒。

中午十一點半,食堂準時迎客。與以往不同的是,雖說是迎客,客人卻不能進門,大門邊的窗戶成了臨時的發餐窗口。發餐的師傅與取餐的工作人員都戴着口罩,沒有過多的言語交流,即便有,也多是需要幾號套餐,飯夠不夠之類話題。

食堂負責人徐勝林告訴記者,浙大五食堂作為求是社區食堂,日常提供早、中、晚三餐,平日來就餐的居民較多,尤其是老年人,不想做飯就來食堂解決,菜品選擇多還省事。現在特殊時期,出於安全考慮,就選擇讓居民打包帶走,昨天第一天賣出70餘份,估計接下來還會增加。

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於求是村的老年人而言,吃飯是個大問題,這些天看到一些老人出門,不是去買菜就是外出就餐。

為了減少居民外出,社區與食堂共同商討方案,提供快餐外帶和上門送餐服務,安排網格員為轄區內的弱勢群體送餐上門,解決其後顧之憂。另外,有了社區食堂的支持,街道、社區、物業等工作人員也告別了點外賣的日子,每天可以吃上熱騰騰的可口飯菜,真的太感動了。

前來購餐的徐阿姨笑着對記者說,一周沒出門了,家裡的菜也快吃完了,本來還擔心吃飯問題,沒想到政府考慮得如此周到,飯菜搭配合理,味道也很好。

眼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這場戰“疫”中,沒有旁觀者,我們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求是社區食堂為戰鬥在一線的工作人員提供了堅強有力的後勤保障,也給予社區居民一份暖心與安心。

通訊員 | 莫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