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明星紛紛失業?整個2019年65%的演員無劇播出

第一財經日報12月16日報道 “今年我已經8個月沒有拍戲了。”迪麗熱巴在8月的一檔綜藝節目上說。

同樣的,上一代的偶像霍建華,會在家裡開玩笑時說到“我失業很久了”。明道也在參加《演員請就位》時透露,已經大半年沒有演過戲。

這三位演員跨越了三個偶像年代,但共同的“訴苦”背後,是這些曾經爆紅甚至正當紅的演員,好像都沒有戲拍了。

演員們到底面臨怎樣的生存狀況?什麼樣的演員才有戲演?

DT君找到了內地、港澳台共計9481名演員的演藝生涯資料,進行了一些簡單的分析。

整個2019年

65%的演員無影視劇播出

2019年的演員行當確實不那麼耀眼了。

在我們統計的全部演員中,一年能有5部及以上作品播出、在觀眾面前頻繁露臉的光鮮人實在是極少數——在全部演員中的佔比不過1%。

大多數演員在2019年並沒有刷到什麼存在感:20%的只有1部作品播出,更有65%的人這一年中就沒有在影視劇里露過臉,不管是作為主角還是配角。

2019年沒有作品播出,不僅意味着整整一年都沒有曝光量,背後可能是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工作邀約。

我們計算了這些2019年無影視作品演員的空窗期(從最近一部作品播出距離現在的時間段),發現只有5%的演員空窗期在一年以內。

這些2019年沒有影視作品的演員中,超過6成演員空窗期在2年以上。這其中當然也包含不少隱退、轉型的因素,但絕大部分演員無戲可演是不爭的事實。

與公司招人多少受行業環境影響類似,演員拍戲機會的多少,同樣也要考慮到大環境的好壞。

但最近影視行業確實並不樂觀。

我們統計了最近幾年廣電總局備案公示的電視劇數量,以每年第三季度進行對比,我們發現,在2016年之後,在廣電備案的電視劇數量就逐年下滑。

到2019年的第三季度,備案電視劇數量相較2016年時已經下滑超過1/3。

電影的數量也在減少。2019年上半年,在廣電備案的電影數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391部,減幅達到22.5%。

影視劇數量少了,演員的工作機會自然也就少了。

什麼樣的演員更加堅挺?

在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演員的競爭上崗顯得異常激烈,什麼樣的演員能獲得寶貴的工作機會呢?

演技、外形、機遇等等要素沒有標準可循,但我們對可以用數據評估的性別、年齡、學校等演員特徵進行分析,最後我們發現了一些大的規律。

首先從性別來看,女演員面臨的競爭相對更加激烈。

單看2019年無影視作品播出的演員數量,空窗的男演員的絕對數量更多。但從概率來看,女演員在2019年無影視作品的比例更高,比男演員高出7個百分點。而且,女演員的平均空窗期也比男演員長近100天,也就是說整體待業情況更嚴峻。

除了我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迪麗熱巴這樣的年輕女演員,也有曾經的頂流女明星在各種公開場合訴苦接不到戲的事實。

“我們需要年輕導演來扶持”“請各位導演給機會,謝謝”……今年7月28日的青年電影盛典上,海清、姚晨和梁靜就在舞台上共同喊話導演和製片人,稱自己“作為熱愛表演女演員卻缺少機會”。

而站在年齡的維度來看,儘管有楊紫和肖戰密集出現在屏幕上,也有19歲的四字弟弟憑藉《少年的你》大放異彩,但在更大的盤面里,年輕並不是演員的優勢。到達50歲之前,演員在演藝圈的艱難程度隨着年齡的增加而降低。

20-40歲的中青年構成了演員的大半壁江山,但也面臨最為激烈的競爭和最殘酷的磨練,生存並不容易。

如果他們可以努力堅持打拚到40-50歲,就會迎來從業最為優越的年齡段。不管是空窗期時間,還是在2019年的空窗比例,40-50歲的“老戲骨“們都比其他年齡段的演員更低——也就是說,獲得機會的概率會更高。

這也與我們今年的觀察相符。在2019年,諸如王千源、黃渤、梅婷、馬伊琍等演員都有3部或更多作品新播。

但在我們統計當中,年齡在40-50歲之間並且在2019年有播出作品的女演員,只佔到28.4%。這又一次證明了我們之前“男演員比女演員更好接戲”的論點。

除了以上兩點,我們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比較維度——學歷。就像我們普通人依靠學歷找工作一樣,影視行業也看重科班。

如下圖所示,中戲、北電和上戲畢業的演員與其他演員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如果在三大名校之間再做比較,中戲出身的演員競爭力更強一些,校友們的平均空窗期明顯比另外兩所學校更短。

看到這裡,你發現了嗎?

演員也正在面臨著一個不太好的階段。他們可能過去大紅大紫,可能現在初出茅廬,但演員面對的現實問題也不比我們少——年齡、性別、業務能力、畢業院校……

雖然演員的收入天花板有時候高得嚇人,讓吃瓜群眾感嘆是“貧窮限制了想象”。但實際上我們能看到的只是頭部演員。在他們之下,還有更多的人在跑着龍套。這大部分的人與我們差不多,也都以“社畜”的身份生活着。

在遭遇職業發展瓶頸時,普通人可以通過跳槽、換崗、再培訓重新上崗等方式來進行改變。那麼對於演員這個行當,碰到大環境的寒冬之後,他們有哪些路子來完成重新洗牌呢?

演技類綜藝能帶來新出路嗎?

最近討論比較多的是演技類綜藝。

大家對這類節目抱有純樸的想象和期待,希望被埋沒的有實力的演員獲得機會,以此作為一種契機,來推進對影視大環境的正向優化。

那麼,演技類綜藝真的帶來了新出路嗎?

目前在市場上一共有三檔主要節目,分別是《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後稱<巔峰對決>)和《演技派》。

這三檔節目是三種不一樣的玩法。有老演員又有新生代的導演選角真人秀《演員請就位》,還原了導演選角的過程;一群新人跟着於正在宮裡混的《演技派》,專註於在新演員里摸彩票;李冰冰、張國立、佟大為、李宇春集體亮相的《巔峰對決》,則更聚焦於大牌明星的才藝展示。

由於這三檔節目都剛播出不久,對於演員工作機會的影響暫時沒辦法通過公開信息查詢到,我們選擇了另外一個更直接的方式——比較這些節目對參與演員的人氣影響。

從節目本身來看,《演員請就位》吸引了更多觀眾的眼光,微博話題閱讀量過百億,遙遙領先於另外兩檔節目。

節目本身更高的曝光量,確實也給演員帶來了切實的人氣增長。我們比較了三檔節目演員在過去三個月的微博粉絲變化(該數據由艾漫數據提供),發現參與《演員請就位》與《巔峰對決》的演員這期間的漲粉更多,平均每人漲粉超過40萬。

但由於《演員請就位》的演員粉絲基數更低,所以這個增長量對他們的影響明顯要大於《巔峰對決》的明星演員們。

將參與這三檔節目的演員混在一起比較,微博粉絲增幅TOP 10的演員中有9位來自《演員請就位》,粉絲增長數量TOP 10的演員中則有6位來自這檔節目。

所以可以得出結論,對於演員來說,參與演員類綜藝確實會帶來人氣的增長。用微博粉絲增幅來粗略地評估這個影響,《演員請就位》幫忙提升了42.5%,《演技派》幫忙提升了21.4%,《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則幫忙提升了6.8%。

這種人氣的增長是否可以切實地轉化為更多作品機會,其實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但至少目前有了一些好的苗頭,比如說演員王森就對記者表示,參加完《演員請就位》之後,來找他拍戲的越來越多了。

但像王森這樣的發聲並不普遍,畢竟,65%演員無戲可演的背後,其實是影視行業大震蕩的餘聲。

從2018年5月份爆出“陰陽合同”、影視行業二級市場一天蒸發超百億市值開始,經常被影視人放在嘴邊的“行業寒冬”才算真正到來了。

隨後而來的針對影視行業的稅務嚴查、明星限薪以及影視公司霍爾果斯大逃亡事件等,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相繼倒下。今年3月份傳得紛紛揚揚的限古令,也讓大量古裝劇在影視公司的庫存里積了灰。如今正在熱映的《慶余年》,早在去年8月就已經殺青。剛剛上映沒幾天的《劍王朝》,殺青時間比《慶余年》還早4個月。

如此規模的頭部劇尚且擠壓這麼久,資本退潮下演員們的演藝生涯會受到多大影響自不必說。

說到底,演員只是個職業而非光環。在行業遇冷的時候,演員更需要通過專註和專業贏得來自於行業內外的尊重。

如此看來,中腰部演員通過綜藝節目證明自己的演技、提升人氣,以博得更多導演與觀眾的青睞,即便在短期內尚不能看到直接的作品成果,但從長遠來看,未嘗不是個厚積薄發的過冬方式。

作者 | 阿米、郭雅瓊

數據 | 羅鈺婧、鍾黛、李飛、艾漫數據

(原標題:一線明星紛紛失業,數據告訴你今年的演員有多難 | DT數說)

(責任編輯:馬文靜_NBJS9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