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24年配角, 成了好老婆專業戶, 49歲連奪兩個影后

繼內地第一個柏林電影節最佳女主角之後,詠梅憑藉《地久天長》,再奪金雞影后。

單憑“詠梅”這兩字,大部分觀眾對不上臉,認識她的人,少之又少。彷彿這位雙料影后是橫空出世。

甚至在斬獲柏林影后之前,她的微博粉絲只有5萬人。看完她的照片後,很多人才恍然大悟:哦,原來是她啊!《中國式離婚》里的肖莉,《小歡喜》里的劉靜!

入行24年,她不停地演着劇紅人不紅的配角,在詠梅的世界裡,似乎從沒有“着急”二字。只是,24年過去了,人們依舊不認識詠梅。詠梅是蒙古人,奶奶給她起名森吉德瑪,藏語里意為“仙女”。父親因為喜歡毛澤東的詩詞,特別是那首《卜算子·詠梅》,於是便有了這個中文名。

梅花傲然獨放於寒冬,不與百花爭艷。她演了24年配角,走了多數演員不想也不願走的路,幾乎從未主動爭取過任何一個角色。靜佇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與娛樂圈這個名利場,始終保持着恰到好處的距離。

這一切,離不開家人的言傳身教。詠梅的爺爺以前是軍官,用她的話來說就是,特立獨行、清高至極、完全不合群。作為電力工程師的父親,在某種程度上也有爺爺身上的影子。父親是為電力工程師,看到昔日的徒弟和兄弟們紛紛選擇下海經商,“掙該掙的錢,也掙不該掙的錢”很是氣憤,覺得這些慾望足夠毀滅他們。

以至於後來那些兄弟和徒弟們被他罵得再也不敢上家裡來了。“他不是一個沒有能力讓自己物質富足的人,只是不選擇那樣的生活,而是以一種超脫的姿態活到了最後。”父親從小跟她說:“日進一斗米,夜睡八尺床,人的需求無非如此。”“你不要去跟慾望賽跑,你不要去追那個東西,那東西會把你帶到深淵裡。”

他會經常問她最近讀了什麼書,會帶她聽鄧麗君、蘇芮,聽古典樂、民樂、俄羅斯歌曲。淡泊名利,重視精神財富,是父親教給她的第一件事。有一次,詠梅看到父親看的畫冊上有個果女,臉一下子就紅了,父親把她叫了過去給她講這是藝術、這是美。

不盲從、做一個獨立思考的人,是父親教會她的第二件事。當中國父母普遍都奉行“贏在起跑線”的教育方式,父親卻一點都不急,反而在詠梅身上種下一顆“不合群”的種子。1991年,畢業於北京對外經貿大學的詠梅,在深圳找了份專業對口的文職工作,過起了朝九晚五的白領生活。大概是因為外貌出眾,詠梅被朋友推薦去拍廣告。在那個年代,一個月工資也不過400元,一條廣告收入卻高達100元,這讓她十分興奮。

就像冥冥之中註定了一樣,進入娛樂圈的機會,開始源源不斷地出現。之後,許戈輝邀請她做兼職主持人,正好那時候有個電視劇找許戈輝演,因為沒時間,許戈輝就嚮導演推薦了詠梅。

45天拍攝,詠梅拿了1萬塊片酬。但剛入行的詠梅,與現在謙卑低調的影后截然相反,心氣高得很:“有戲來找我時,我還看不上小角色,跟人家說不是女一號就別找我。”巴不得奧斯卡、戛納、柏林全部拿下。

直到2003年,拍《忠誠衛士》,才讓她從心底和態度上對表演徹徹底底地起了一顆尊敬之心。

裡面有一場戲是很長一段獨白,自己一個人對著錄音機講半天,看到劇本的時候,她當時就覺得:“這場戲太傻了,怎麼會有人看呢。”於是就跑去跟現場導演商量,沒過多久,總導演就過來問她:“你為什麼不演這場戲?”詠梅就說她為什麼,總導演一聽,特別生氣,很嚴肅地說:“你要演,你演了以後就知道你會不會演了,你要相信你自己。”

這是詠梅第一次覺得自己怎麼那麼不知深淺,自以為是。經過這次事件,她對演戲的態度,有了一個質的飛躍。2004年,詠梅憑藉《中國式離婚》里的女兒肖莉一角走紅。

隨之而來的是各種邀約和機會,以及金錢的誘惑。這與父親教給她的價值觀相悖,她陷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痛苦中。她想安靜下來。於是,她將電話呼叫轉移至中國移動的秘書台,有短信來就看一下。

這個習慣,她一直堅持至今。她一直相信,當一個人足夠優秀時,大家看得到。而真正有心的人想找一個人是一定找得到的。“我在等着那個屬於我的角色,我不急,你也別急”真正厲害的人,從來不着急。因為,時間能證明一切。汪涵曾說:“海清是中國好媳婦,詠梅是中國好老婆。”從《曼穀雨季》里魅力成熟的布邑瀾,到《中國式離婚》里善解人意的肖莉,再到《孝子》里相夫教子的好兒媳。24年配角之路,讓詠梅成了好老婆專業戶。無論是熒屏角色,還是外形氣質,她永遠給人一種溫柔知性、安安靜靜的感覺。但詠梅骨子裡,卻是酷的、剛的、叛逆的。她喜歡有力量的東西。上大學的時候,她愛上了搖滾樂,聽崔健、唐朝、黑豹。巧的是,1993年,詠梅在火車上遇見了當時黑豹樂隊的主唱欒樹,也就是王菲的初戀。兩人相談甚歡,臨別時交換了BP機。後來黑豹樂隊的新歌《Don’t Break My Heart》要拍MV,需要一位漂亮姑娘,欒樹立馬通過BP機找到了詠梅。一來二去,兩人相戀、結婚。1994年,欒樹離開黑豹樂隊。為了自己熱愛的馬術,帶着詠梅親手用木頭在石景山蓋起了馬場。馬場住宿條件簡陋,沒有暖氣,到了冬天,廁所水管經常凍住,洗衣機的水也隔三差五地上不來。小兩口卻過得快活似神仙。欒樹喂馬、訓練、清理馬廄,她則在家聽歌看電影、發獃曬太陽,有戲拍了就走20分鐘出山去劇組。偶爾叫上一夥朋友聚一聚,喝喝酒,聊聊天。多年以後,詠梅回憶起來,仍覺得住在石景山的那七八年是人生中最好的光景。有段時間,他們過得有些拮据,大家納悶欒樹為何不寫歌掙錢,詠梅回答說:小欒的才智是上天給予的,我從來沒有懷疑過,不是每一刻都會有靈感出現,我有信心和他一起等待那個時刻,也許很快,也許是一輩子,不急,也急不得。最窮困的那幾年,詠梅一直陪伴在欒樹左右,而詠梅,也成了欒樹口中的司令員。兩個互相契合的靈魂在年輕時相遇,攜手走過二十多年後,詠梅依然還能信誓旦旦地說:“我們白頭偕老是沒有問題的。”不疾不徐,一切剛剛好。陪她看遍塵世風景是他,陪她看細水長流的還是他。說實話,我羨慕這樣的愛情。在《地久天長》里,詠梅扮演一位失獨的母親。她用一種不動聲色的隱忍,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麗雲喪失愛子的切膚之痛,真實又壓抑。比歇斯底里的慟哭更加絕望。雙料影后,實至名歸。很多人看完之後才得知詠梅是丁克族,從未有當過母親的經驗。不禁感慨,這樣的好演員當了24年綠葉,太可惜了。她卻很討厭這樣的言論,認為這是放大了功利,電影不再是純粹的藝術:“好的作品最重要。”自己不過是個幸運兒,碰上了一個與她靈魂融為一體的角色。於她而言,生活才是她的主場,演戲不過是人生的一部分。那些大片大片的職業空窗期,她讀書、看電影、練瑜伽。她說,這是另一種豐富。從生活里吸收的養分,轉頭又滋養着她演戲。哪有人能一直幸運下去。令人嘆服的演技背後,不過是歲月的沉澱,是生活賦予的真實,更是一場綿長的厚積薄發。她可以很自信地說出“這幾年媒體在講中年女演員的困境,對此我沒有困惑”這樣的話。她活得通透無比,溫柔又堅定。但外界的任何評判似乎都跟她無關了,大鬧一場後,她轉頭安心繼續生活。認真過好每一個稀鬆平常的日子,豐富自己,比什麼都重要。詠梅向我們證明了不爭不搶、不着急的人生也一樣可以擁有自己的高光時刻。49歲第一次演女主角,就連奪兩個影后。只不過,我們今天才真正認識她,不是詠梅的遺憾,而是我們的遺憾。只希望未來多些像詠梅這樣的好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