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寒冬丨演技類綜藝節目的崛起

2017年浙江衛視《演員的誕生》可謂引爆綜藝圈,不但引起眾多話題關注,更是直接讓眾多演員在資源方面得到了質的飛躍,比如新晉小生——彭昱暢。

本着有熱點大家一起蹭的影視綜藝製作原則,《我就是演員》《演員的品格《演技派》等等“表演類”綜藝應運而生。甚至連央視都加入了這股風潮。當然,從偶像選拔,到穿越劇,到歌曲選秀,再到真人秀。當一個選題爆紅之後,立馬出現同質化的綜藝節目這在中國影視圈並不新鮮。但窺其本質,每一次風潮之後,我們還是能從中看出中國娛樂市場,甚至是中國社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而今年,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影視寒冬的到來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至2018年5月,中國高校開設表演專業的院校達147所,這個數據還在增加,因為就2019年初,教育部公布的新增備案本科專業的名單中,就又有17所學校新增了表演專業。2019年藝考結束後,僅北京電影學院一家表演專業,報考人數就達10454人,而計劃招生人數則為60人。錄取比例174:1。我們就假設每年每個學校招生人數為30人,147所學校,一年表演專業錄取人數也達到了4410人。顯然,實際數據是遠遠大於這個數據的。就在每年這麼多人湧現的一個專業里。作為演員的他們,能夠被觀眾看到的寥寥無幾,而能夠被觀眾熟知的更是鳳毛麟角。而已經出演過一些影視劇作品的人也數不勝數。在這些人里,並不缺乏有演技的演員們。

例如《靈魂擺渡:黃泉》里的扮演女主三七的何花,和曾經出演《武林外傳》中祝無雙的倪虹潔,就有着非常亮眼的表現。然而市場環境卻並不允許她們去發光發熱。

再加上近些年愈演愈勝的頭部流量聚攏效應,和稅務事件之後管控力度的加強,不管是剛畢業的新秀還是沉寂多年的戲骨,這幾年都感到越來越迫切地渴望曝光機會。

這幾年裡,幾乎每個月都有網紅被大家通過一些社交渠道熟知,然後他們為了維持自己的高曝光率,除了在眾多活動與緋聞和綜藝節目里刷臉以外,做演員就成了維持名氣最好的辦法。因為一部劇或者一個電影的播出能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也或許因為人設,劇情,服化道去記住他們。尤其網絡大電影的崛起,更是讓演員變成了網紅或偶像藝人發展里的一條龍服務選擇。俊男靚女,精緻服化道,引人入勝的劇情,本應該是很好的發展前景。但實際情況卻是:慘不忍睹。眾多網紅或偶像藝人們,用着千篇一律的配音,毫無波瀾的表情,油膩的刷着臉。

在演員和網紅們如此強烈的曝光需求下,表演類綜藝這個新品類就具有了極大的吸引力。不僅是演員新人、流量明星希望在節目中嶄露頭角,就連老演員們也同樣希望在這裡找到更多機會。因為相比演一部劇或電影,綜藝在曝光效果上顯然更加省時省力,也更加討巧。

而從節目方角度出發,表演類綜藝這個選題也足夠新穎。而且相比於其他小眾綜藝(如街舞、說唱),演員綜藝由於影視作品語料豐富和演員的充足儲備,杜絕了小眾類型綜藝做幾期就素材不足的問題。同時題材與內容也增加了更多的可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