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又”廷與《利刃出鞘》: 論吳孟達思想在歐美懸疑片中的運用

文 | 名偵探河小西

剛剛上映的好萊塢大片《利刃出鞘》和趙又廷有什麼關係?

首先我們要知道趙又廷為什麼叫趙又廷。趙爸爸趙樹海已經有了個兒子,又來一個,故名又廷。廷是族譜排序,他的哥哥叫趙中廷。

這個“又”,是又來一個的意思。

這個“又”,簡簡單單的一個副詞,卻成為了懸疑神作《利刃出鞘》中一個重要的破案線索。可以說,正是這個“又”字,讓真兇浮出水面,讓真相大白於天下前。

當護工瑪塔按照哈蘭的指示爬下房子,剛巧被站在窗前的老奶奶看到,老奶奶說的卻是:“蘭森你來了?”

請注意,“又”。

在《大話西遊》中,至尊寶(周星馳)不斷使時光倒流回來救晶晶,吳孟達第一次看到周星馳利用月光寶盒大喊,升天了,後來周星馳再次使時光倒流,吳孟達又看見說,又升天了,馬上自問:“我為什麼要說‘又’呢?”

對啊,為什麼要說“又”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蘭森來過一次,第二次又來,所以叫“又”。

從這個“又”字可以看出,老奶奶不是認錯了人,而是清楚地看到了兇手,而且看到了兩次。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燒腦神作,你可能感覺有點頭暈,如果你看過了它,就應該很清楚我在說什麼。

這部電影彷彿迷宮,錯綜複雜撲朔迷離,反轉又反轉,但是我們可以總結一下,這個電影的核心,可以簡化為四個字:密室自刎。

一個著名的推理小說家在自己家中歌喉自刎而死,從血跡噴射的痕迹判斷,他是自殺,但是,怎麼就好像總有點不對勁。大偵探白朗被一個神秘的僱主指派來偵破此案,如果他不是自殺,那又是誰下此毒手?

這種本格派的經典殺人模式,在偵探小說的歷史譜系中屢見不鮮。第一篇偵探小說愛倫坡的《莫格街凶殺案》就是一篇密室題材的作品,偵探小說的豐碑《福爾摩斯探案全集》中也有《斑點帶子案》這樣的密室殺人作品。而在阿加莎·克里斯蒂著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中,一個美國人死在了他的包廂里,他被刺了十二刀,可奇怪的是,他包廂的門卻是反鎖着的……

密室殺人,是“不可能犯罪”的一種,考驗的是作者的功力和讀者的腦力,如何讓“不可能”變成“可能”,對作者和讀者都有着不同尋常的誘惑力。

於是,各位推理界的大拿都嘗試涉足於此,以證明自己的能力。東野圭吾寫出了《白夜行》、埃勒里·奎因寫了《中國橘子之謎》、《名偵探柯南》愛用這種花招,而今天,曾經導演了《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的萊恩·約翰遜帶來了一部幾乎可以視作是向阿加莎·克里斯蒂致敬的《利刃出鞘》,確實讓人興奮不已。

事實上,“偵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和硬派小說大師達希爾·哈米特(《馬耳他之鷹》)正是導演推崇的兩位懸念小說家。

這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會選擇採用復古的莊園、復古的美術和攝影,還有《利刃出鞘》中偵探在查案時採用的是一對一的單獨問詢方式,這和波洛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查案方式如出一轍。讓在場的每一個人在彷彿“羅生門”般的敘述中,慢慢呈現出案件的不同側面,從而展示人性。

而從第一個鏡頭展示這個咖啡杯,上面寫着:“My House My Rules My Coffee!!”最後一個鏡頭,女主捧着這隻杯子站在陽台上,首尾形成一個迴環。這樣的阿加莎式的敘事野心比比皆是。

神探白朗像阿加莎筆下的大偵探波洛一樣抽絲剝繭,讓真兇無處遁藏。一個“又”字這樣的細節,太容易被人忽略了,在神探眼中,卻是一把利劍,刺破黑暗的遮蔽,讓陽光照進其中,充分證明了細節就是魔鬼的真理。就好像導演設定了遊戲規則,所有人就像棋子,在其中被“上帝之手”所操縱,做出他們命定要做出的事。

當然,這部電影也不是一點bug沒有。

瑪塔作為護工,事實上——儘管不是故意——造成了哈蘭的死亡,她何以心安理得地繼承了哈蘭所有的遺產?而哈蘭,在毫無身體不良反應的情況下,何以就下定決心抹脖子?僅僅為了讓護工脫罪?這簡直就是真愛!

不過瑕不掩瑜,一部無尿點的燒腦神作,我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了。影片在頒獎季期間表現亮眼,收穫爛番茄新鮮度98%、Metascore 84分、豆瓣8.4的高分成績,被贊絕非無聊的陳詞濫調,精彩程度堪稱年度最佳。《洛杉磯時報》稱:“導演萊恩·約翰遜不僅拍出了一部假象叢生的‘客廳謀殺案’,還精心鋪陳出了一環扣一環的敘事情節,無愧是最傑出的懸疑類型導演。”

再加上演員超強陣容:“007”丹尼爾·克雷格和“美隊”克里斯·埃文斯領銜,《水形物語》里飾演大反派特工理查德的邁克爾·珊農、“恐怖片女王”傑米·李·柯蒂斯、《銀翼殺手2049》里的“女神”安娜·德·阿瑪斯、《逃出絕命鎮》的主演勒凱斯·斯坦菲爾德、《小丑回魂》里的傑登·馬泰爾,還有《被解救的姜戈》里的唐·約翰遜……

咱們也不多劇透,推薦給還沒有去影院觀賞的朋友,就一個字:爽!如果是二刷,那就再加一個字:“又”爽!

大家還都在看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