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樂的《犯罪現場》, 好一場法官作弊的狼人殺, 警察暈頭轉向

《犯罪現場》是古天樂在2019年的第五部電影作品,商業上可以說非常成功,斬獲票房2.53億。別看票房相對於動不動10億以上的國慶檔不值一提,但是對於小成本製作的港產片來說,已經賺得盆滿缽滿。豆瓣評分6.4,比《反貪風暴4》的6.0略高,因此也被譽為古天樂的年度最佳。

這部電影本身的故事藍本其實是有趣的,講述的是一個犯罪團伙搶劫珠寶店,傷及平民,還槍殺了警方卧底,收到了警察和平民的聯手報復的一宗謎案。一名罪犯被割喉身亡,少了一袋珠寶,查案的警察一頭霧水,到底應該從哪裡查起?

這個故事具有足夠的懸念,但是坦率的說,在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對於人性的刻畫還是過於淺表。本來可能可以拍成無間道的,但是最終還是落入了俗套,雖然故事有多次反轉,但是缺乏深刻的人性支撐,讓這種反轉變得過於兒戲。所以總體來說這部電影6.4的評分,還是比較客觀。

雖然電影評價一般,但是有一些問題還是值得我們去探討一下:

港產電影好像始終都擺脫不了狼人殺模式,始終在警察、法官、罪犯和平民角色之間打轉

《犯罪現場》就特別像一局法官作弊的狼人殺,因為被殺的是法官的人,法官怒了,他偷偷告訴了平民誰是狼人,讓平民把狼人逐個殺死。警察還在那傻傻地查來查去,發現懷疑對象一個接一個在公投之前就被殺死了,暈頭轉向。《犯罪現場》可能比較有新意的就是這次讓平民當了一把主導。

但是換一部港產警匪片呢?其實還是這些元素,高高在上的法官或者警司,被權力和犯罪耍得團團轉的警察,有情有義又罪有應得的罪犯,平民或為被害者、協同犯罪者、線人。

不單單元素重複,演員也是不斷地重複,同一個演員陣容包辦了幾乎所有的港產警匪片,同一個演員在這部片是警察,那一部片可能就是罪犯,在下一部片又是卧底,看多了,說實在的觀眾真心有點跳戲的感覺。

古天樂是一位高產的勞模演員,演技也是杠杠的,但是連續那麼多部類似題材的電影,真的會讓人產生視覺疲勞。有時候一晃神,真的會忘記他在電影里是警察還是匪徒。比如在《犯罪現場》里,他去查一個私人會所監控的時候,就被人當成了警察,十分有趣。

以《犯罪現場》為例,有沒有破局的可能?

上文提到,我認為這部影片的最大問題其實在於角色的刻畫上的不足,每個人物角色都點到為止,信息不足,以至於發生反轉的時候,並沒有汗毛豎直的感覺。

1、參考年度最佳反轉犯罪電影《調音師》

印度神片《調音師》顯然是2019年的最佳劇情反轉的犯罪電影的神作。在電影里,發生了多次的劇情反轉,而且每次反轉都讓人細思恐極,為什麼?就是因為裡面每一個角色的人性塑造都極度的清晰和稜角分明,比如販賣人體器官的小團伙,每一個人的樣貌、性格、動機都歷歷在目,出場的時間也不算多,但是人物刻畫非常豐滿。

翻過來看《犯罪現場》,閉上眼睛想象,四個罪犯除了古天樂演的汪新元,其他三個罪犯你記得了多少?一出場就被炸死的李燦森演的歐陽是個什麼樣的人?都幾乎沒有交代,而歐陽卻一度是殺人劫財的嫌疑人。

警官葉守正的動機就是為了幫卧底警員報仇?安志傑演的何兆東為什麼如此偏激?譚耀文演的姚笙為什麼要殺警官?

就是因為這些關鍵人物的刻畫都比較淺表,所以導致了當劇情發生反轉的時候,故事不驚心動魄,觀眾內心只會淡淡說一句,哦原來不是他。

2、港產片沒落的原因在於格局越做越小,開始失真

《犯罪現場》這種故事如果放在過去,那是佳作,因為世界還真的就是那樣的,特別是回歸前後的香港。但是現在馬上踏入21世紀20年代了,這個的故事已經開始失真。由於失真,所以片頭螞蟻吃蜘蛛的寓意、鸚鵡的人證等等的巧思都變得沒有意義。

試想一下這種故事在內地會成立嗎?太難了,從古天樂在金店掀開頭套那一刻起,天眼系統基本可以讓他無所遁形。

另外第一個劫匪被割喉的時候,法醫在現場獲取的信息似乎都不多。割喉的是何兆東,當過兵,所以他割喉的方式應該是標準的吧,一般的平民能夠很專業地給人割喉嗎?

一個警官蠢到和三個平民合作犯罪,就是找死。因為這三個是平民,不是專業罪犯,用腦子想一想就知道會破綻百出,最終只能被繩之以法。第二個罪犯和孕婦一起被炸的時候,也沒有人再查監控去找誰放的炸彈。

警察在這個案件裡面始終都過於弱智,被罪犯耍得團團轉。

犯罪片其實最需要的就是邏輯嚴密,只有合理,才會真實。而港產片一直沿用的套路,已經開始離真實越來越遠。

3、其實港產警匪片還是有自己的優勢,只是一直沒看到他們的發揮

港產片的優勢其實就是香港作為一個特殊的地域,罪案發生的跨度和國際化會更加的明顯。我們都知道內地具有完善的保安體系,是外國傭兵的禁地,槍支管制嚴格,很多的故事拍攝還是具有比較明顯的局限性,所以最近幾年比較火爆的片都是發生在邊境和國外。

而香港則完全不一樣,它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國際融入度相對較高,反而比較適合拍攝一些跨境國際犯罪的題材。

香港就那麼點大,如果天天拍攝警察拿着點38左輪手槍辦案,演來演去還是那幾個警察和匪徒,真的沒什麼看頭了。

香港電影市場和內地市場融合是共贏的趨勢

有人說“港產片”已死,這話說得過於絕對,但是趨勢確實不盡人意,造成港產片沒落的原因,其實是時代變遷的結果,不單單是港產片,準確的說是整個香港的娛樂圈走向了沒落。這是因為市場的萎縮和市場的競爭造成的。

市場的萎縮:香港市場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時下的年輕人都是傾向於西方的文化,看的都是歐美影視產品,還有開始看內地影視的,本來就不大的市場被進一步細分。

市場的競爭:隨着周邊市場的新興,內地電影、韓國電影甚至印度電影都開始了比較快速的發展,香港電影市場的領先性已經大不如前。在競爭之下,港產片不進則退。

但是香港顯然還是有一大優勢,本來和內地就是一個整體,融合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就拿《犯罪現場》來說,內地市場票房2.53億,香港票房才不到700萬,哪個市場更重要,對於投資者來說一目了然。

香港電影和內地融合具有明顯的優勢:

1、解決演員的資源問題

內地市場大,大量的內地優秀演員都北上發展,香港電影如果還不全面融合,就會導致演員用無可用的現象。現在香港警匪片里的同臉現象就是一個很好的反映。

2、解決拍攝的可行性問題,讓藝術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香港電影一直以來還是偏商業化,近年已經很少有文藝片,因為虧不起。但是融合到內地市場,很多原來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都可以實現,無疑對於真正熱愛電影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誘惑。

比如拍攝中國機長的導演劉偉強就曾經感嘆,所有的機場和相關部門都配合他的拍攝,以前根本不敢想。如果他還窩在香港,可能他這輩子都拍攝不出來一部《中國機長》這樣的作品,這樣的作品對資源有硬性要求。

做一個假設,如果《犯罪現場》放到內地拍,如果讓《烈日灼心》的導演曹保平來拍,會拍成什麼樣的作品呢?一點都不誇張,如果那樣拍,我覺得古天樂可能離內地的影帝獎項不遠了,他有這樣的潛質,只是目前還困在那個圈圈裡。

結語

回到電影本身,《犯罪現場》在今年的港產片里,確實算得上佳作,也確實是古天樂的年度最佳。但是坦率的說,電影離優秀還有一定的距離,期待着香港電影更大的變化,再現那個香港電影時代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