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動不動就說“破次元壁”, 美學標準沒有壁丨娛論

奧特曼與漫威推出聯動漫畫,次元壁破了!周深與李克勤合唱《野狼disco》,次元壁破了……時間回到2018年底,網上突然流傳起徐錦江的圖片,有人說所謂聖誕老人是紅帽子的白鬍子老頭,不就是《九品芝麻官》中徐錦江扮演的雷豹嘛。網友拿徐錦江的劇照進行了各種狂歡式戲仿、改造,把他都玩壞了。徐錦江是傳統影視演員,成為B站的熱點,被認為是破了次元壁的一次奇觀。類似的,還有紀曉嵐與和珅被彈幕強行捆綁為CP,女老生王珮瑜在90後中被追捧,都被認為是打破次元壁的現象。

徐錦江在《九品芝麻官》中紅帽子白鬍子的形象,被認為和聖誕老人一樣。

所謂次元壁,是來自日本的一個概念,主要是指二次元動漫世界與三次元現實世界之間的牆壁。後來這個概念被放大為不同受眾之間、不同觀念人群之間涇渭分明的界限。尤其一些亞文化人群,在互聯網時代得以聚集,互相撫慰、抱團,共同抵禦外界的偏見、敵視,並形成自己的語彙,建構起自己的小文化。逐漸地,各個圈層人群呈現社群化的趨勢,並開始線下接觸。

原來只是圈地自萌、與世無爭,某些人群的初衷是建立次元壁以自我保護。次元壁的建立,讓趣味相投者聚集,然而時勢一變,某些圈層開始不滿足圈地自萌,開始看壁外的人不順眼,要主動破壁。這些年在文化上,一些亞文化破壁,開始轉守為攻。

就影視文化上來講,這個問題比較突出。出現了在審美領域的觀念衝擊,對三次元文化進行否定,將三次元定義為“老人的、過時的”,突出次元壁內外的鄙視鏈,進而欲取代傳統美學標準,建立以互聯網文化為基礎的“新美學”。在文化上認定自己具有天然的先進性,這是這些年的“二次元”的文化姿態。

2017的電影《閃光少女》,自稱是一部表現二次元文化的電影,影片營銷方推出一個口號“24歲以上禁止入內”。姑且不說營銷方對電影市場認知的謬誤,只看其咄咄逼人的進攻姿態,擺出對次元壁外莫名的鄙視態度,顯現出的“文化自信”是嘆為觀止的。

《閃光少女》中的2.5次元樂隊(有認為自己是二次元圈子的角色,也有三次元的隊員)。

任何自信來自於勝利。我們不禁要問,這些圈地自萌的次元壁內的青年,他們的“勝利”是什麼。當然不是文化的優勝劣汰,來自於資本的加持。有數據宣稱,中國的二次元用戶擁有3億以上,BAT等互聯網巨頭在二次元領域進行戰略布局,大量資本、資金扶持、孵化國產動漫、遊戲,並依此鞏固90後受眾,不失時機地向影視內容做擴張。隨着B站在美國的上市,更是標誌着二次元市場的熱鬧才剛剛開始。

我們觀察一下次元壁發明國日本的情況,日本的各種亞文化蓬勃發展圈地自萌,時間長了,圈子越來越小,越來越多,越來越碎片化,在電影上的反映是市場被切分得越來越小,最終喪失了全民市場,在世界上日本電影尤其是商業類型片已經失去了原有的位置。

電影、長視頻需要全民化程度越高越好,目前排斥次元壁以外人群,在美學風格上急速轉變,低齡化審美、注重顏值、去深刻性、去中心化,在我國電視劇領域已經出現中老年觀眾的大量流失。不得不說,從產業角度看,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趨勢。

有趣的是,關於打破次元壁,周杰倫的新聞最多,如果一個人總是打破次元壁,那麼說明這個人其實沒有“壁”。

審美上,沒有所謂的圈層標準,圈層的評價體系在美學的標準體系中是沒有價值的。《三國演義》和《權力的遊戲》是同一個美學標準,《阿凡達》和《泰坦尼克號》的導演都是卡梅隆,不同次元,但是評價其影片的也是同一個美學標準。說到底,是藝術品質。

《泰坦尼克號》和《阿凡達》的電影海報,風格、題材迥異。

影視作品,即使相當一部分是通俗文本,在通俗文本中,也有其對藝術品質和觀賞性的美學標準。各種亞文化,破壁還是不破壁,幾千年來人類形成的美學標準不可能被顛覆,正如不管科學如何發展,勾股定理和阿基米德原理是不會改變的,這是必須向他們明確指出的,在圈層文化中自我陶醉自我催眠互相欣賞的群眾,看上去並不明白這一點。

在文化產品上,在文藝創作中,切忌標籤化,主動給自己貼上所謂二次元標籤,或者某個圈層的標籤,標籤是無法替代內容的,企圖以標籤的“先進”等同於作品、產品的先進,是自欺欺人。更何況,這個次元壁概念,是個現象而已,在文化範疇里,跟先進無關。

當然,恩格斯提出文藝批評的標準包含美學的標準和歷史的標準,對於圈層文化、“破壁”概念在進行文藝批評時也應該採用歷史的標準,充分考慮其具體的時代環境、文化背景,尤其是當下的互聯網文化、青年文化的特殊形態,才能做出更全面更客觀的批評。

□汪海林(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