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演員, 影視製作中各種事故傷亡層出不窮, 只是鮮有報道而已

沒有一部電影值得為其犧牲生命,更為沒有一個影視項目值得為其犧牲生命,不要讓電影萬歲淪為口號。

11月27日,浙江新聞發文證實,演員高以翔在錄製《追我吧》節目時搶救無效去世。

今天又被這則不好的消息刷屏,借用朋友的話說,因為高以翔是演員的原因,才讓影視圈加班猝死的消息得到了擴散。我們聽說過的事故僅僅是冰山一角,在中國現今影視製作中,各種事故傷亡層出不窮,但只要不涉及明星,就鮮有報道而已。

影視製作過程通常是一個100到1000人的劇組,在2個月到6個月的時間裡,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且沒有固定休息時間,甚至連續拍攝3個月都沒有休息日。每天轉點在不同的拍攝場景,各場景和要求都不相同,又面臨周期及預算的壓力。這般情況下,製作的不安全和不確定性跟任何高危行業比,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然而,對劇組有所了解的讀者,自然明白,在影視行業的現實中,連法律認可的勞動關係都未必能滿足,更不要說按照國家標準工時制度休息。

對於一些大製作的電影,這些方面自然有改進,可是對於一些小成本的製作和電視劇、綜藝節目來說,這些都是重災區。大家都知道不對,為什麼這些事情還在發生呢?

首先,肯定是因為預算的原因。因為攝影棚、機器、人工全部都是成本,時間就意味着預算。就是大家拿命換錢。好的作品都是需要”磨“的,其實對於這種做法,也不知道如何評價。

當然,對於綜藝來說還有演員檔期協調的原因。

對於影視人來說呢?首先就是就是影視門檻太低,想做這行的人太多,有些人連續加班工作就是為了生存。很不容易拿到了一次的拍攝機會,雖然不掙錢,可是他終於到了某個位置,所以他就需要忍受這些欺凌和不合理。

資源分配不均。舉例來說,一個東西需要一百塊來完成,可市場就只給你50塊,工作人員只能強行去工作。中國人對於這種工作方式也非常習慣,所以就產生了“糊弄”。所以對質量、對完美的追求遠遠還不是我們追求的東西,我們還在追求生存。

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出品、製片等等對於工業化的理解。這些人的態度和對工業化的認知,決定了他們以什麼的姿態來完成工業化。只有他們知道了工業化可以為製作、為行業帶來什麼。所以,學習工業化,學習工業化中對於人的尊重,我們的道路還很長。

說到這些,大家肯定會對標好萊塢,那在美國是怎麼避免這些的?其實在中國和美國拍攝,最不同的環節也許就是“和工會打交道”。

在長達百年的時間裡,通過不斷發展、合併、罷工和談判,各種工會逐漸成為了美國影視行業里具備強大話語權的組織實體。工會集合全部會員的力量,與僱主方談判最低工資,工作條件以及福利待遇。經過談判所形成的條文和規章,就演變成為了影視劇製作過程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而這些準則進而成為美國電影工業體系的規範。

美國電影工業體系的工會眾多,劇組僱傭了一個工會工作人員,也就必須和工會簽訂整個製作的工會協議,從而每個在美國僱傭的工作人員,都必須按照工會標準對待。和工會合作似乎很麻煩,從客觀上來講,工會的各種條條框框確實是限制了劇組靈活性,大大增加了劇組運營成本;

但從另外一方面講,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條條框框,逼着美國劇組在開拍前把計劃做到細得不能再細,用精密的計劃來換取時間,節省金錢。而嚴密的拍攝計劃,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拍攝質量。同時,工會的存在保證了比較健全的福利,許多美國工會的會員甘願數十年如一日的做一個工種而不會轉行,行業里也就因此積累了一批又一批技術過硬的專業影視工作人員。

舉例來說,美國各個城市一般有專門負責拍攝許可發放的部門,拍攝前一般需要提前至少4天以上進行許可的申請,提交的內容會包括詳細的拍攝時間,拍攝內容,停車街區,交通管制和火警需求等,如果拍攝複雜,最好再提前一些時間安排和部門開會。但,一般中國劇組會不太習慣提前很久確定詳細的每天拍攝內容,這點就很讓人頭大,所以大家提到劇組都感覺在等時間,可以為什麼等時間,很多人怕是都不知道。

當然,無論說什麼,劇組人員的安全保障應該是劇組的重中之重。

作為一個藝術和商業結合的文化產物,影視的最大的特性就是它的商業性和娛樂性。而如果讓影視製作變成為一個消耗生命和健康的過程,都是對其創作者不負責任的表現。更重要的是,對投資人和製片人來說,他們不但應該慶幸有一群執着夢想的電影人參與到項目中,同時更應該清醒認識到拍攝中人身安全的重要性。因為一旦事故發生,不僅對整個影片的拍攝製作周期和投入造成極大損失,對創作人自身及家庭也會造成莫大傷害。

營造更安全的拍攝環境、擁有更強的安全意識、安全製作,是我們每一個業內人的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