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在電影院里人人“嘲糊”的陳凱歌, 在綜藝里卻這麼的惹人愛

用實力圈粉的導演

最近,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正在持續熱播中。我抱着湊熱鬧的心態去圍觀,沒想到卻一眼喜歡上了陳凱歌導演。很多網友看了也紛紛表示:看了這個節目,沒想到被凱歌導演實力圈粉了!

陳凱歌確實用實力說話,就像他在節目的宣傳片中曾經說過:“電影是導演的藝術”。

陳導的言下之意是:在表演時,演員一般處於被動狀態,導演才是佔據主動的角色。一個演員演得好不好,除了看演員本身的演技和爆發力,還要看導演教得好不好。

比如牛駿峰和郎月婷的那一期,兩個人演了一段《海洋天堂》。陳導親自上陣指導,調整了好幾個細節:

原本的劇情是姐姐攔着弟弟抓狂,陳導改成姐姐看弟弟發瘋、不阻攔,一下子就從側面突出姐姐的形象。

接着,陳導把原本的弟弟撕日曆、姐姐撿,改成了姐姐撕日曆,弟弟撿。特別是弟弟撿日曆的時候小心翼翼,彷彿那就是捧着姐姐剩下的生命,讓人看了為之動容。

這個改動真妙!牛駿峰和郎月婷的演技,再加上陳導的指導,《海洋天堂》片段可以說是前三期里,個人最喜歡的一段表演。

很多演員經過陳導的點撥,馬上就能心領神會,表演的層次也變得更加多樣化了。這足以證明他深厚的導戲功底。

怪不得牛俊峰說:陳凱歌是中國最會調教演員的導演。

陳凱歌也在一個訪談節目中談到:我對所有的演員一視同仁,即使他只是一個配角,我也要對待他們像對待主角一樣。

陳凱歌認為,一部戲光有主角是不行的,還需要配角的襯托,所以配角的戲也很重要,一定要幫他們把戲講透了,讓他們明白劇本,才能把角色演好。

所以,陳凱歌才敢在《演員請就位》裡面說:他們選我太正常了,他們是想把自己從一個偶像派的演員,變成一個真正具有實力的演員。

陳凱歌作為一名導演,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真情實意拍電影

陳凱歌能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為他自己有底氣,有實力。

陳凱歌的父親陳懷皚是一名著名的導演,陳凱歌算是第五代導演中根正苗紅的科班子出身。他是至今惟一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華人導演,還在第四十七屆希臘塞薩洛尼基電影節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陳凱歌的成就離不開家庭的影響。他出生於藝術家庭,十六、七歲時

在《霸王別姬》中,文革時期,段曉樓和程蝶衣被一群紅衛兵五花大綁地壓到街頭武鬥,受盡折磨,這也是陳凱歌自己親身經歷的影射。

那時,雖然父親在他的眼裡很有權威,但陳凱歌當時作為紅衛兵,迫於周遭的壓力,最後竟然跳出來批鬥了父親。

他告發了父親之後,事後覺得很對不起他。但父親沒有指責他,反而待他更好,這讓陳凱歌十分痛苦。

對此,陳導一直覺得很對不起自己的父親。所以他後來在很多作品中,都會積極去探索電影中所謂的“父子情”。

1984年,陳凱歌執導電影《黃土地》,榮獲了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黃土地》中,女主是黃土高原上一個貧苦人家的女孩,翠巧,她自小就由父親作主定下娃娃親。在那個時代,依然是父母之言,媒妁之約。

這位父親雖然善良,可又有些愚昧。他要求女兒在四月里完婚。在結婚那天,心有不甘的翠巧毅然逃婚,要划船渡河去追求新生活,可惜最後被淹死......這是那個時代的悲劇,也是家長制社會帶來的悲涼。

陳凱歌一直沒有停下探索“父子情”的腳步。接着,在《趙氏孤兒》中,陳凱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動:

第一個最關鍵的問題來了,如何讓程嬰把自己的兒子主動送出去合理化?

在這個問題上,葛優飾演的程嬰只是一個小人物,他有自己的私心。所以,最後陳凱歌設定為他是在出於無奈的情況下,才把自己的兒子送出去的。

那麼,把這個孩子救了之後,程嬰會怎麼對待他?是要讓他從小在仇恨中長大,還是等他長大成人後有了自己的是非判斷,才告訴他真相呢?

很明顯,程嬰選擇了後者。

最難得的是,陳凱歌認為,一個正常的孩子應該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那麼,該如何把天真和本質還給孩子?

因而在劇中,我們才能看到屠岸賈帶着孩子去逃學,去撒野,去玩......這才是一個孩子該有的童年,而不是一味地讓他生活在仇恨中。

這樣一來,陳凱歌的《趙氏孤兒》和傳統的舞台劇版本不一樣了。程嬰也不再是大義凜然的形象,他根本沒有大義滅親,主動獻出自己的孩子。

不得不說,陳凱歌做出的改動,令整部戲充滿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濃的人文氣息。

他用自己的真情實意,誠誠懇懇地去拍電影。

上山容易下山難

總想着下山後就揚名立萬,但下山後,才發現苟活已屬艱難。

隨着社會的發展,電影市場競爭越發激烈,這就意味着陳凱歌在電影這條路走得越發艱難。

就像《道士下山》的海報里有一句話:總想着下山後就揚名立萬,但下山後,才發現苟活已屬艱難。

如果把電影比作一座大山,把陳凱歌比做登山者,那麼在他的電影生涯里,既有上山時登臨高峰的暢快,也有下山時遭遇滑坡的艱難。

陳凱歌在青年時代時,也像很多當下的年輕人一樣,充滿了浪漫的理想主義和開創新局面的勇氣。他早期的作品《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等,對中國電影舊有的敘事套路和拍攝手法,都是極大的挑戰,被視為開創了一代風氣。

而他1993年的作品《霸王別姬》,更是獲得了殿堂級的戛納金棕櫚獎。他當年的輝煌一度成為了人們對他的評價標杆,高不可攀。

不過,他最後還是應了那句老話:上山容易,下山難。任何人都不可能永遠站在高處。

如何從容下山,也是一門學問。當年的陳凱歌,就曾在不上不下的尷尬處境中,倍感糾結。

沒有人能一輩子順風順水,陳凱歌也不例外。

2005年,惡搞《無極》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被不少人看成是陳凱歌在攀登電影高山時,遇到的一個非常大的坎。當時正在柏林的陳凱歌,難掩真性情,他直接怒斥惡搞者:一個人不能無恥到這樣的地步!

一時間,網絡上的流言四起。在這個事件中,有不少支持陳凱歌的聲音,為他鳴不平,也有不少聲音對他提出質疑。

但是,陳凱歌覺得自己只是真性情,有話直說。這,就是他真實的自己。

自省多於教化,謙遜多於傲氣

對陳凱歌來說,歲月是一位最好的老師。

隨着時間的沉澱,近幾年的陳凱歌給人的感覺莫過於:自省多於教化,謙遜多於傲氣。

有時候他面對網友的調侃和揶揄,會盡量保持低調的姿態。有時候他在給演員講戲時,嚴肅之餘,竟然還會和年輕人說說玩笑。

最近,陳凱歌在《演員請就位》中的表現可圈可點,他對年輕演員既嚴肅,又充滿了關愛,希望他們能夠在自己的鞭策下快速成長。

所以,他給年輕人講戲時,一向都是一針見血。

就像在最近一期中,陳凱歌抽到了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在排練中,他直接批評陳若軒抱住沈夢辰時,表演痕迹太明顯,表演技巧太重,看起來太假了,應該重新調整。

他還要求沈夢辰反覆拍攝同一個鏡頭,然後來回反覆觀看監視器,以便調整自己的表演。王寶強在拍《道士下山》時,也是被他要求演完一次看一次監視器。陳凱歌要讓他知道“過與不過”的原因,這樣演員才能成長得更快。即使這樣做累一點,多花一點時間也無所謂。

未了,沈夢辰還說到:在《妖貓傳》中,光是張雨綺的一個回眸鏡頭,陳凱歌就拍了有七、八十條,足以見得他對演員的要求有多麼嚴格!

所以,說他是最會調教演員的導演,一點也不為過!

陳凱歌曾就此說過:我要保持初心,同時又不丟失內心的“驕傲”。像年輕人學習,向觀眾學習。

“驕傲”不是自傲,驕傲可以把自己往理想的方向推,驕傲意味着對自己有要求,驕傲意味着不看輕自己。

就像魯迅說的:一國有驕傲的國民,真是一國的希望。

陳凱歌經常拿這句話勉勵自己,也希望能和所有的年輕人共勉。

如今的中國影壇,似乎是小鮮肉和流量正當道的時候。而陳凱歌,似乎是混沌中的一股清流,帶來了更多純粹和驚喜。

【排版 | 沐漪】

【每日話題】關於陳凱歌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柴叔愛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