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短片《親愛的籃球》: 給籃球運動的一首絕美情詩

“詩電影”的基本元素為隱喻、象徵和節奏,在電影敘事藝術中,把意境表現為境與人的交融。兩者相互轉化融合,大大拓展美學時空,藉以升華出無限的意象之美。 先後獲得第9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和第45屆“動畫安妮獎”的6分鐘動畫短片《親愛的籃球》就是使用這種手法的佼佼者,本片在詩電影的基礎概念上,完美地將蒙太奇語言詩歌化。

蒙太奇語言的運用,就是通過巧妙的鏡頭剪切來拓展出屬於作品的獨立電影時空,但其與電影藝術本身“以鏡頭語言藝術化的表現現實”這一特質互相衝突。所以早在21世紀初,就有電影藝術家提倡把蒙太奇語言“詩歌化”,以期解決這一衝突(例如日本電影《情書》等)。《親愛的籃球》一片中也成功地運用大量的“詩化蒙太奇”語言和段落,來柔化傳統蒙太奇製作與電影本質的衝突。

比如作品首尾部分反覆出現的“襪子籃球”與“真實籃球”的對比:兩者多次互相轉化,其本質就是採用象徵手法講述本片主人公——知名籃球運動員科比·布萊恩特把理想變成現實。又從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找到個人價值與意義的心路歷程。這與旁白的同名詩歌《親愛的籃球》互相呼應。 營造出一種優雅靈動的節奏與共鳴。也是用最精簡的蒙太奇語言將夢想實現的抽象過程,具象化地展現給觀眾。這與講究語言精鍊的詩歌本質是相同的。

又比如同時段主人公幼年形象和成年形象的交疊出現、轉換,以及尾聲里。人物形象多次從幼年切換到成年,從成年切換到幼年。最後成年、幼年兩個原本非同時空的人物打破了時空局限。同時出現,這樣反覆再重複,最終完全重疊的段落設計也與詩歌蒙太奇重複渲染的原理相同,層層疊疊。交錯並融。充滿了激情與感染力。另外,本片以粗栃素描畫作為基稿,所以畫面無彩,包括主人公幼年形象,但成年後的主人公球衣形象卻是彩色的。這種加強象徵性符號的手段,與詩作者把主題符號化、象徵性處理一樣。眾所周知,科比的24號紫金色球衣已成為其個人符號。作品對球衣形象做彩色強調處理,就是在模仿詩歌處理主題符號的手法。對全片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強調作用,優雅靈動的節奏設計,精鍊的鏡頭語言,對主題事物符號化處理的加強。凡此種種,諸多典型詩化蒙太奇手法綜合起來,就營造工《親愛的籃球》一片類似詩歌般的優美質感、帶給觀眾極高的審美享受。

同時,詩化蒙太奇手法也不只表現在影片節奏、鏡頭語言、主題事物的符號化等設計上,它海透在各個細節中。比如講述主人公因傷病退役的高潮轉折點時,影片大膽採用了全彩透視圖來說明主人公身體狀況,以說明他不甘不屈又不得不接受現實的矛盾心理,這段別具匠心的定格透明質感全彩透視片設計具有強烈夢境般氣質的神秘美,也最能體現本片“詩化蒙太奇"手法水平 。配合情緒恰到好處的田外音史加震撼人心,帶給觀眾絕妙的情感體驗。還有主人公離開一段的設計;動態的人物背影漸漸融化在白光中,最終只剩“24”這個極具象徵意義的數字閃耀良久,與周圍融為一體。這既象徵者主人公對籃球的熱愛使其生命得到凈化升華。也說明主人公已經告別過去,即將開始一段全新而燦爛的生命歷程。這種象徵意味極強的蒙太奇語言,也與詩歌藝術主題升華是相同的手段。 這樣大量的細節累積起來,配合整個作品節奏、鏡頭語言、符號加強的總體設計,成功營造出一種童話般的意象之美。

綜上所述,《親愛的籃球》其實就是從主人公角度,以“詩化蒙太奇”的特殊手法,寫給籃球運動的一首絕美情詩。 因為情真意美,才有了如此巨大的情感渲染力。 正因如此,它的巨大成功,從傳播學角度來說,是與其製作初衷與受眾定位,以及主人公的特殊背景分不開的。 《親愛的籃球》從本質上說,就是一部人物小傳,是為科比的退役營造氣氛所用。 所以儀式感極強的詩化蒙太奇手段,正合其用。 主人公本身作為公眾人物的偶像性,也使觀眾能輕易產生代入感。 因此它的成功雖出乎意料,卻也在情理之中,但這卻不代表它的成功可以輕易複製一一詩化蒙太奇與詩歌一樣,屬於高抽象性的藝術手法。 使用時必須結合好題材,考慮好受眾範圍。 否則“情詩”寫得太假太濫,反而會使作品落入曲高和寡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