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導演監製網絡劇, 平台和導演各圖什麼?

作者 / 美國麗人

主流電影導演與劇集市場之間的聯繫正在變得愈加密切。

陸川將執導網絡劇《西部警事》,薛曉璐將執導電視劇《在不安的世界安靜的活》;馮小剛監製的網絡劇《劍王朝》,陳凱歌監製的網絡劇《民初奇人傳》,趙薇監製的電視劇《誰都渴望遇見你》,以及陳思誠監製、編劇的網絡劇《唐人街探案》即將播出;管虎擔任藝術指導的網絡劇《古董局中局之掠寶清單》與陳嘉上監製的網絡劇《不說謊戀人》正在拍攝中;劉鎮偉監製的網絡劇《異域檔案之暹羅密碼》正在播出中;周星馳、王家衛兩位名導,也一度傳出將參與劇集項目的消息。

劇集市場這塊蛋糕,突然得到了電影導演的集體關注。

導演也要完成KPI

電影演員重歸小熒屏,大多是受到高片酬吸引。電影導演積极參与劇集項目運作,背後也有各自的原因。

在某些劇集項目中,這些主流電影圈的導演不僅以導演、監製、編劇身份參與制作,還拿出真金白銀投資,成為項目背後的投資方之一。

薛曉璐將執導的電視劇《在不安的世界安靜的活》第二出品方為佳文映畫,該公司由薛曉璐任董事長,此項目顯然為薛曉璐旗下公司投資電視劇。

趙薇監製的電視劇《誰都渴望遇見你》,陳思誠監製、編劇的網絡劇《唐人街探案》,馮小剛早前擔任投資人的電視劇《火王》,以及管虎早前執導的網絡劇《鬼吹燈之黃皮子墳》、監製的網絡劇《怒晴湘西》,都是類似的情況。

導演本人或參股的公司即是項目投資方之一,在此緊密的利益捆綁關係下,他們以不同身份,積极參与項目運作就稱不上什麼大驚小怪之事了。

去年以及今年,影視市場遭受重挫,這些電影導演一方面參與劇集項目運作,一方面也不放棄電影市場,也有點兩手都要抓,兩塊蛋糕都要吃的意思。

以馮小剛為例,2015年,馮小剛曾與華誼簽訂對賭契約,在每年度業績目標需較上一年承諾的凈利潤目標基礎上增長15%的業績壓力下,馮小剛必須積極貢獻營收,以完成對賭協議。2017年開機的《火王》《劍王朝》兩部劇集項目,均是馮小剛作為有KPI壓力的電影導演,想要在劇集市場分一杯羹的佐證。

這是分擔投資風險的常規操作,可以預見,在業績壓力下,今明兩年,將會有越來越多導演參考這一投資策略,同時遊走在影、視市場中。

也有另外一種情況,電影導演本身與劇集項目有前史聯繫,也會積极參与到相關項目中。

例如《唐人街探案》《北京遇上西雅圖》《畫皮》《大話西遊之愛你一萬年》《美人魚》《冒險王衛斯理》等劇集項目,均與各電影導演早前執導或編劇的電影項目關係密切,大多是同名電影項目的電視劇翻拍版。邀請影版導演為劇版坐鎮,相當於一種信用背書,目的在於提高項目的市場信任度。

導演本人也是獲益匪淺。趙薇監製的電視劇《誰都渴望遇見你》,以及王晶監製的網絡劇《冒險王衛斯理》《新六指情魔》中,主演均為公司旗下藝人,一旦項目成為爆款,導演以及旗下公司所獲得的收益便不僅僅止於眼前單部項目的發行收入,自家藝人的商業價值也會隨之水漲船高,未來能為公司的長線發展提供保障。

鍍金還是真奉獻?

2017年,某都市職場劇陷入討薪風波,在該項目中擔任藝術總監的某知名導演因名氣太大,一時之間成為眾矢之的,頻頻出現在媒體的負面報道中。

不久,該項目導演發表微博,稱該知名導演在自己央求下掛名藝術總監,為幫助自己實現優秀導演的夢想才參與項目,與該項目投資、融資、資金使用所有事宜毫無關係。

掛名一直是影視項目運作中相當常見的操作。今年剛剛完結的某軍旅題材獻禮劇,因劇集質量與想象中有較大出入,也一度傳出該劇總導演實為掛名,扶持學生導演的聲音。

這些風波指向一個問題,知名導演,是否該為影視項目掛名?

在常見的操作中,知名導演多掛名監製、製片人、出品人、編劇等身份,也有直接掛名總導演、導演或聯合導演的,目的是利用自身的知名度,順利將項目賣出,同時也可以在播出時爭取更多觀眾支持。

如今,觀眾已經越來越精明,作品播出之後,該導演究竟是深度參與該項目,還是僅作鍍金之用,正常觀眾都能從作品質量當中判斷出來。大多知名導演掛名的劇集項目,關注度很高,口碑卻比較寒酸,遇到了觀眾“反水”之後的報復性打低分操作。

對於導演本人而言,頻繁為質量參差不齊的項目“代言”,也是對自身口碑、市場認可度的一種消耗,無異於殺雞取卵,後果是難堪的。

流媒體的大勢與邊界的模糊

導演作為一種職業,與編劇職業、攝影職業、演員職業之間的界限是分明的。但是,電影導演與電視劇導演,電影編劇與電視劇編劇,電影攝影師與電視劇攝影師,電影演員與電視劇演員之間的界限,如今是越來越模糊的。

在國內市場,很多香港導演、香港演員,都出身TVB,如導演王晶、周星馳,演員劉嘉玲、梁朝偉、劉德華、周潤發,如今雖活躍於電影市場,但在剛剛踏入影視行業時,他們便先與電視劇結緣,因此很難將他們具體限定在電影導演或電影演員的框架中。

王晶曾執導2005年電視劇《小魚兒與花無缺》

內地很多知名導演、演員與影視行業幕後人員,也是同樣的情況。例如曾執導《鬼吹燈之黃皮子墳》,並監製《精絕鬼城》、擔任《古董局中局之掠寶清單》藝術指導的管虎,早年便積極活躍在電視劇市場,曾推出《黑洞》《冬至》《七日》等多部電視劇。

在影視工業高度發達的海外市場,電影與電視劇之間的界限比較分明,尤其好萊塢的電影演員與電視劇演員,一度涇渭分明,區別明顯。

隨着時間的推移,影視工業在變化,市場環境也在變化,影、視之間的邊界也在逐漸模糊。

流媒體的大勢是近幾年影視市場最明顯的外在變化。

去年,Netflix發行的電影《羅馬》獲得威尼斯、奧斯卡、金球獎三大知名獎項認可,便是流媒體平台影響電影市場的案例之一。

2018年電影《羅馬》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威尼斯最佳影片三項大獎

在此之外,奧斯卡影后、影帝參與流媒體電影、電視劇作品,也在成為席捲好萊塢的流行趨勢。

艾瑪·斯通主演Netflix電視迷你劇《瘋子》,格溫妮絲·帕特洛主演Netflix喜劇《政客》,朱利安·摩爾主演Apple TV+預定劇《麗賽的故事》,瑞希·威瑟斯彭主演Apple TV+開門劇《晨間風雲》,妮可·基德曼主演亞馬遜懸疑劇《大小謊言》,都是近幾年的典型案例。

流媒體平台的出現,改變了觀眾的內容觀看方式。電視內容不需要守在電視機前觀看,電影內容也不需要走進電影院觀看,這會相應帶來內容生產方式與生產體系的變化。

流媒體平台為了搶奪用戶,不惜一切代價,用高規格的網生內容吸引用戶注意。在流媒體平台之間你追我趕的競爭中,內容製作規格不斷加碼,電視電影與院線電影、電視劇與網絡劇之間的界限,也會愈發模糊。

在國內市場,明顯感受到的一點是,相較傳統電視台,網絡視頻平台更加在意劇集內容的電影感。

電影人入局網絡劇、億級投資,是網絡視頻平台企圖說服觀眾的常見宣發手段。當中已經誕生過成功案例,因此網絡視頻平台信任這種製作模式,在不缺錢的情況下,未來將會繼續沿用這一製作理念。

觀眾對內容的發行渠道並不敏感,真正能引起觀眾注意的,是內容的質量。同樣一部劇集項目,市場成績如何,很大程度上與項目發向電視台還是發向流媒體平台無關,只與內容質量有關。

祈禱電影導演入駐劇集內容市場不僅是玩概念而已,市場競爭是殘酷的,如果不真正在內容上下功夫,觀眾絕不會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