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五億探長”的原型: 一生比電影還傳奇, 4大黑幫全部賣他面子

1991年9月,由劉德華、吳孟達等人主演的傳記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上映。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拍攝的電影,講述小警察雷諾如何一步步成為華人探長,最終淪為大貪官的故事。

雷諾的原型是呂樂。呂樂,1920年出生於廣東海豐縣,後來去了香港。來到香港後,呂樂擺過地攤、擦過皮鞋、拉過人力車,20歲是加入香港警隊。他從制服警員干起,一路升到便服刑警,最終升到香港最為繁華地區港島及九龍區的總華探長,還統領全港刑事偵緝處(CID),一躍成為香港四大探長之首,成為呼風喚雨的存在。

在呂樂眼中,真正能讓他刮目相看的是當年九龍的探長藍剛。藍剛和呂樂曾在香港警署防腐敗行動中互調,這是呂樂看得起藍剛的最重要原因。能從擺地攤,成為呼風喚雨的探長,呂樂自然有着強大的手段。一方面,呂樂在處理案件時雷厲風行、強硬果斷;另一方面,他和黑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巧取豪奪,以此充當他們的保護傘。

60年代的香港黃賭毒猖獗,呂樂卻如魚得水。當時香港有四大黑幫,14K、新義安、潮州幫和勝和,這些黑幫老大全部都要給呂樂面子。用呂后的原話就是,“我根本不用親自帶隊去抓人,如果有案件要破,直接向黑幫老大要人即可。”

位高權重,黑白通吃,呂后的家產急劇膨脹。當時香港人都知道呂樂購買房產出手闊綽,經常一口氣購買幾個單元甚至幾層樓。出來混,遲早要還。1968年,如日中天的呂樂突然金盆洗手,退居幕後,但江湖上關於他的傳言層出不窮。

70年代,香港社會貪污現象愈演愈烈,一度連消防隊救火都要事先收取“勞務費”。當時香港警察圈子流傳這樣一句話,“貪污在香港警察隊伍中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就像晚上睡覺,白天起床、刷牙一樣自然。”在這樣的背景下,1974年香港立法局通過《香港特派廉政專員公署條例》,宣布成立一個“與任何政府部門包括警務處沒有關係的獨立的反貪組織”,即香港廉政公署(ICAC) 。

幾乎在廉政公署成立那一刻,呂樂攜家人出逃香港,去了加拿大。據廉政公署統計,呂樂在職期間,貪污所得摺合港幣達到了5億元,“五億探長”之稱由此而來。後來,呂樂去了台灣,並在台北購買了一棟豪宅,長居台灣長達30年之久,偶爾也會返回加拿大。

2010年5月13日,呂布在加拿大溫哥華病死,終年90歲。呂樂貪污5億,竟然還能安詳晚安,這也算是一個“傳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