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很多情感的鋪墊過於倉促, 顯得不自然

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給作品的立意打五分,但是給配音和前半段劇情打三分甚至兩分。我們八零後看的神話故事都是在說順應天意,順從一種框架,而這個故事卻在說,我命由我不由天,就因為我是豹子精、龍族,不公,所以我要抗爭什麼的,從這個角度,給五分。但是說到配音,就是很大的扣分項了,這也是國產動畫片的通病。為什麼叛逆的少年就一定得是痞里痞氣的,還一定得是京腔的?感覺都是不過腦子的照抄,這個真的太讓人反胃了。

雖說哪吒不是普通人,生下來就會功夫,說話還一套一套的,非常老成。但是咱能不能稍微過渡一下。別自始至終都用一種成人的音線,真的太違和了,所以三歲生日宴之前的劇情,看得可尬了。可以說和神話中的哪吒沒有半毛錢關係,不過是借了個IP寫流水賬煽情故事,國漫特效不配擁有好編劇,看完電影聽到一個小屁孩問他媽說,為什麼哪吒有黑眼圈,媽媽回答那是壞人的象徵,這就是我認為電影劇情欠缺的原因。

人物角色和現在社會如出一轍,得不到父母關心的熊孩子,因為愧疚討好孩子和自我犧牲的家長,隱形中承擔父母角色,對孩子打不得罵不得的長輩太乙真人,還有處處讓着哪吒、承擔保姆角色的管家,懼怕勢力的平民百姓。如果不記得神話中的哪吒是怎樣的形象,能從電影中感受到角色的人性色彩么?即使我只有十多年前遙遠的記憶,也能回憶哪吒的叛逆,悲情和勇敢,如此飽滿的人物形象,在這部電影中,得不到體現承擔家族責任的苦情敖丙,改邪歸正的官二代哪吒,充其量只是變形記而已。

哪吒給人一種14歲北京小痞子的感覺,而內核又是漩渦鳴人的人設,怎麼感覺呢,很奇妙。段子比較老,不適合周星馳的粉絲看,劇情也比較簡單粗暴,沒有什麼亮點,而為了煽情而煽情的設置,讓我想起我小時候看的那些香港電視劇,所有的小概率的巧合都會發生,因為編劇想要,這樣讓觀眾很難受。特效很好,打鬥很精彩。不過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打鬥都要有節奏感?歐美的打鬥節奏感都很強,國產的武術應該是以變招的精妙而突出,哪吒這部我覺得編劇太崇洋媚外,或者是不自覺的就以外國標準為主了。

打起來跟着音樂來,所以觀影的時候,會覺得一切看起來既視感太強,沒有驚喜的感覺。李靖和他妻子對哪吒的愛太過於深厚,以致於沒有真實感,我認為父母和哪吒的羈絆和情感,要通過一些具體的溫暖的事來體現。影中哪吒開始給我的體驗就是,一個很討厭很愛搞破壞的小孩,很難理解他的父母為什麼無理由的如此縱容溺愛他,李靖有三個孩子,為什麼偏偏對哪吒那麼執着,在後面哪吒看到豬給出的回憶後,對人們態度的轉變有些急促。

也許是因為時間不夠,很多情感的鋪墊過於倉促,顯得不自然。立意很清晰,但也許是為了照顧全年齡,淺顯沒有深度,導致最後看起來最燃的一段感覺還是差一點啊無法否認這是部成功的電影,但是我對它是有些失望的,這是部優秀的作品,然後和“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神作比還是有差距的,國產動畫電影有很長的路要走的。總之,國產動畫的製作方面已經進了一大步,但是配音,呵呵噠,還在原地,毫無創新,動畫里的主要人物都很美哇,尤其李靖和小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