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中途島》折戟中國, 國產主旋律電影讓美國主旋律失靈了?

電影快訊 1501℃

作者 | 邢書博

翻拍版《中途島》上映,爛番茄評分解禁,冰火兩重天。爛番茄新鮮度僅35%,13鮮24爛,iMDb打出6.2分,M站均分也只有50分。

而在大陸,上映8天,僅拿到1.7億票房,話題遠遠落後於《少年的你》《大約在冬季》《天氣之子》等影片。

編劇韋斯·圖克說:“太平洋戰役是漫長而複雜的,我希望這部電影重新激發人們對了解中途島的興趣。”

但影評人認為,“中途島”介於一部糟糕的電影和一部平庸的電影之間,它離一部好電影還差得遠,更是對這段波瀾壯闊歷史的浪費。

影評人幾乎都覺得不怎麼樣,而觀眾滿意度似乎很高。

《決戰中途島》折戟中國, 國產主旋律電影讓美國主旋律失靈了? - 陸劇吧

豆瓣上一位觀眾說愛艾莫里奇其實拍的是一部“戰爭科普片”,影評人看不上很正常。

“(這部片子)沒怎麼渲染戰爭殘酷,反而很有娛樂指數。劇情“一拖三”,看《中途島》,贈《偷襲珍珠港》+《轟炸東京》,就那些戰役都捋了一遍,卻驚喜欠奉,講了一個連小白都能看得懂的戰爭史故事,所以叫科普。場面好看,且第一次在電影中詳盡的展示了“俯衝轟炸”這種華麗又危險的戰術。(說明特效有誠意)”

艾默里奇每次給美帝拍馬屁都開掛,這次也不例外,難得的是這次還塑造了立體的反派。反派的幾位演員和歷史上的原型一致,保證了基本史實不出錯;但盟軍主角則雲集了漫威+DC+《速度與激情》的主演,有很多還是在超級英雄電影里以反派著名。

如果總結一下的話,可以理解這部愛國主義電影其實是披着主旋律電影外衣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或者說是艾莫里奇的《美國隊長》,還是抗日神劇題材的。

也許是今年國慶檔中國主旋律電影的大放異彩,令觀眾對於美式愛國主義電影的審美趣味和市場前景都有了能夠比較的標的。網上對翻拍版《中途島》頗有微詞,也常常會與最近的國產主旋律電影去比較。

這種比較在過去幾年常常見諸報端。當時的評論者認為中國主旋律電影傾向於宏大敘事,卻常常空餘說教,連基本的故事都講不好,沒有人情味。反觀好萊塢的主旋律電影,如《拯救大兵瑞恩》或者《愛國者》,善於從小人物着手,見微知著,很見功力。

當然,電影是一門創新的藝術,國內有些主創們底板都不改直接拿來抄肯定是不對了。

然而西方社會並不是鐵板一塊。比如對於美國影片《愛國者》,英國輿論的看法則截然相反。英國人指責這部電影“將一場著名的美英之間的戰爭演變為一部好萊塢復仇片。”

但是,當今年國產主旋律影片也學會了從小處講故事,拋卻說教有了人情味的時候,評論的風向又開始指責好萊塢主旋律電影過度娛樂化和類型化,傾向太嚴重,對於愛國主義題材來說不夠嚴肅。

矯枉過正走極端是一種病,得治。

客觀來看好萊塢主旋律電影,重點不在其商業化,而在於其任何一種題材都可以把愛國主旋律當作一種娛樂元素嵌入到影片中。這裡有一個基本國情就是好萊塢的所謂政治正確。

這意味着好萊塢每部電影雖未經過審查,但每位主創其實在心裡早就自我檢視了很多遍了。

在這個體制下,任何想要獲得票房或獎項的好萊塢電影,如果不講政治正確,即便能夠上映,也是斷送自我職業生涯的自殺行為。除非像托米的《房間》這樣的史上最爛電影不考慮藝術和商業價值,自己出錢請影院放映;或者像德國導演法斯賓德一樣靠賣屁股賺錢拍電影,那當然無可厚非,再說他也不在好萊塢。

《房間》海報

而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觀眾想看國產主旋律,且只能在國慶檔看的根本原因所在。市場或者政策並沒有要求中國的電影從業者所拍電影必須含有主旋律元素,因此主旋律電影扎堆國慶檔除了政治意義上的獻禮片,剩下的所有相關題材電影都只有一個訴求,奔着賺錢的。

既然大部分主旋律電影只是市場行為,那麼當然不該受到指責,自然也擔不起什麼讚美。唯一值得讚美的電影,只有好電影。好電影的標準古已有之:典型人物,典型形象,視聽語言成熟有創新,服裝化妝道具制景特效合理優美有審美情趣。

因此說,影片質量才是決定電影價值的試金石,而不是影片題材本身。

從世界範圍來看,主旋律電影類型片化是平衡市場價值、藝術價值和政治意識的最佳選擇。

中國影人在這方面還在追趕。比如《戰狼》系列是軍事類型動作片,《紅海行動》是戰爭片,今年的《中國機長》和《攀登者》是懸疑災難片。但《我和我的祖國》和《決勝時刻》等獻禮片,在類型片種類上就有些面目模糊了。固然國慶檔票房口碑雙豐收,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不足,那就是主旋律電影類型片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因為對於觀眾來說,相比於好萊塢,我們能看的國產電影類型和題材還是太少了。因此要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解決好不好看的問題。

類型片是好萊塢發明的,主旋律類型片的品類自然也是好萊塢最多。以愛情小品這個類型片種類為例,好萊塢有《亂世佳人》、《桂河大橋》,有美法合拍的《珍珠港》,我們只有《前任攻略123》和莫文蔚唱的那首歌。你在這些電影里看不到亂世風雲下戀人們的抉擇與時代悲劇,只能看到韓庚拉屎沒帶紙然後糊到手上。

眾所周知,變形金剛系列電影是漫改電影。但央視網分析稱,這部電影兼具“推廣美軍裝備,展現超強作戰能力”、“詮釋美軍作戰理念,再現作戰模式”、“宣傳愛國主義,完成徵兵‘KPI’”的政治軍事任務,是一次全方位的三軍聯合軍演。

一位影迷分析了其中一個鏡頭,令人咋舌:《變5》中,V-22“魚鷹”運輸機返回基地後,遭到“眩暈”(Blackout)的襲擊,“眩暈”化身MH-53重型直升機,利用電磁干擾切斷了美軍通信設施。隨後,美軍又派出A-10“雷電Ⅱ”和AC-130“幽靈”空中炮艇,才得以穩住局勢。最後,還是現役第五代戰鬥機F-22“猛禽”發揮了關鍵作用。此外,電磁炮、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等美軍重量級軍備,在電影中也都出盡了風頭。

上圖為變形金剛花絮

下圖為美軍白沙導彈靶場資料,可以說電影完全復刻了真實演習時的場景

從首屆奧斯卡獲獎影片《翼》到20世紀80年代湯姆·克魯斯主演的《壯志凌雲》,再到這幾年持續火熱的《速度與激情》,都有軍方的影子。當年,《壯志凌雲》上映後,自願報名去空軍服役的年輕人大幅增加。難怪有人說,獲得商業成功之餘,好萊塢的戰爭片和科幻片,經過多年“政治進化”,越來越像美軍的宣傳片。

一方面,軍方需要藉助電影向民眾宣傳美軍和愛國主義;另一方面,電影方需要藉助軍方強大的力量。五角大樓與好萊塢的攜手,讓軍方和導演實現了互利、共贏。

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好萊塢主旋律元素在科幻片《獨立日》、戰爭片《敦刻爾克》、愛情片《飄》、動作片《第一滴血》、懸疑恐怖片《翻譯風波》、喜劇《第22條軍規》、傳記片《阿甘正傳》中都有涉及;

反觀國內主旋律電影電視劇,固然有《我的團長我的團》《士兵突擊》等經典軍旅題材影片,但大多集中軍事題材上,類型太過單一,無法俘獲圈層之外的觀眾。如果你在網上發帖,還會被田園女權說是直男審美。可笑至極,主旋律難道還分公母嗎?

根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電影《中國機長》累計票房超越《速度與激情8》,躋身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十名。至此,國慶上檔的兩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均已進入中國電影票房前十,且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十名中除《復聯四》之外均為國產電影。

不過《速8》和《復聯4》也都是美式政治正確的產物,宣揚個人英雄主義和美式愛國主義,所以票房總榜固然能看出中國影人的努力,也能看出美國人在娛樂片里塞進美式價值觀的狡黠。

這不能不說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美國隊長》是美式愛國主義的化身。受此影響,鋼鐵俠愛好者把美隊的塗裝自發復刻到了偶像鋼鐵俠身上。而美隊的這身塗裝,來自美國星條旗。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第九區》里驅逐外星人是美國移民政策的投射;《陽光小美女》中的公路旅程,宣揚的是美國中產家庭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綠皮書》更是直截了當,讓白人混混為黑人音樂家服務,選的白人還是具有西西里品質的意大利移民,是最被美國盎克魯撒克遜白人看不起的劣等白人。你看,即便在一部反種族歧視電影中,白人依然會歧視地位更低的白人;

對於主旋律電影而言,說教和宏大敘事是web1.0階段,這個階段最早從希特勒時期的德國導演里芬斯塔爾《意志的勝利》《奧林匹亞》等影片開始就見諸端倪,更不用說納粹當年為了讓全國老百姓日日聆聽元首的講話,竟然貼錢在全球首先普及了收音機;

而由美國開創的主旋律類型片則開創了從個人成長、兒女情長與時代洪流相結合的方式,用潛移默化的套路達到統戰目的。目前國產主旋律電影正在像這個方面努力。

但主旋律類型片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觀眾對於套路式愛國已經麻木了,於是反套路就成了新的風向。

最近,一段截取自美劇《新聞編輯室》視頻在社交媒體上重現,可謂把反套路式主旋律做了一次教科書級別的演示。

視頻中,學生問主角,美國為什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

台上的其他嘉賓回答,美國多元化,有機遇,自由和民主等等。這是美國夢的標準答案。

主角回答,美國一點都不偉大。美國既不是民族最多的國家,也不是人均GDP最高的國家,還不是唯一的自由民主國家。美國一點也不特殊。但是……

一個“但是……”巧妙的完成了主創對於一味地美國彩虹屁的反感,同時也激起了觀眾對於他接下來要說的話的好奇心。一次成功的愛國主義反套路演講,就這樣飄洋過海從HBO落戶到騰訊視頻然後被我找出來給現在的你看到了。論美式主旋律宣傳,不服不行。

國產電影在票房排行的霸榜無疑值得肯定,說明了國產電影作品的向好趨勢,越來越多的觀眾願意為國產電影買單;與此同時,電影票房排行前十中《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紅海行動》等主旋律電影的絕對優勢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令人矚目的新現象,其背後是新時代“強起來”的中國觀眾愛國情懷的體現。

中宣部旗下期刊《半月談》撰文指出:主旋律電影沖入票房前十值得欣喜,但我們也必須看到,票房優勢並不意味着其在藝術創作層面的絕對勝出。

許多網友觀影后也指出,一些高票房的主旋律電影或多或少存在着藝術手法上粗糙的問題,過於注重視覺效果的渲染和大場面的衝擊感,對愛國主義題材的演繹流於簡單化,人物塑造臉譜化、故事情節老套的問題較為突出。

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觀眾也有理由期待作品擁有與票房體現成正比的藝術價值,粗糙的作品不可能長期擁有高票房。一個偉大的時代需要經典的作品,作為主旋律電影,不應滿足於享受觀眾情懷的紅利,應在藝術上精雕細琢,創作出讓觀眾滿意、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經典作品。

莫被浮雲遮望眼,票房應該是藝術創作的助推器,而不是檢驗藝術價值的最高標準。用出色表達成為觀眾愛國熱情的代言,用優秀作品成為大眾文藝的旗艦,讓國人的文化自信底蘊更為深厚,讓主旋律電影真正成為凝聚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的重磅載體。

而對《決戰中途島》而言,艾莫里奇雖然拍不好主旋律,但還算拍了一部合格的戰爭災難片。畢竟,豆瓣小清新都給這部片子打了7.7的高分呢。可見中國觀眾是多麼容易滿足。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