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潘耀明執導,劉德華、白宇、莫文蔚領銜主演的華語災難大片《焚城》11月1日全國公映。此前的首映禮上,張藝謀稱讚其“特效鏡頭與災難鏡頭做得很好很逼真,很多大場面,填補上了香港電影的空白”,《流浪地球》系列導演郭帆也稱讚其帶來了“撲面而來的震撼”。
《焚城》海報
故事發生地在香港,某回收廠突然發生大火,在火災現場驚現大批電子廢品。這一事件引發了全港的輻射危機,700萬市民的生命安全懸於一線。為了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政府代理特首 cecilia(莫文蔚 飾)緊急成立危機應對小組,專家范偉立(劉德華 飾)臨危受命。與此同時,消防隊長黎傑峰(白宇 飾)和他的隊友們也義無反顧地奔赴充滿未知危險的輻射區域。然而,在處理危機的過程中,政府高層為了防止社會動亂,選擇對信息進行封鎖。災難來臨時,人性博弈反倒成為影片中最震懾人心的部分,每一次抉擇,都將牽動着700萬人的性命。
劉德華 飾 范偉立
近年來,香港電影的話題中,傳統類型港片式微、扛票房演員青黃不接都已漸成老生常談。隨着香港新一輪現實主義創作浪潮的興起,一批青年創作者、演員的成長也逐漸受到業內外關注。其中,江志強監製的《梅艷芳》《還是覺得你最好》《毒舌律師》影片,似乎都帶着昔日港片熟悉的風味又頗有創新,在票房上也是叫好又叫座屢獲佳績。
江志強,這位華語電影的伯樂,投資過宮崎駿、李安、張藝謀,陪伴着《卧虎藏龍》《英雄》《捉妖記》等影片一路成長。這位金牌監製此次在港片領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大手筆”。《焚城》涉獵了華語災難片中的一處空白領域,情節上是緊張刺激的歷險,視覺上是驚心動魄的奇觀,而整個故事背後的創作初衷,則指向多年前江志強無意看到的一則關於“有毒洋垃圾轉運”的真實報道。
看似遙遠的災難其實與每個觀眾都息息相關,而江志強希望通過《焚城》這部電影,讓觀眾回到電影院感受視聽的震撼,也意識到那些潛藏於現實生活中的憂患與溫度。
電影上映前,江志強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
江志強
【對話】
《焚城》講災難來臨時,香港人的應對之姿
澎湃新聞:影片是虛構的,但看起來很有真實的代入感,其中有一些現實的參考因素嗎?
江志強:2019年在開發劇本的時候,有一個編劇給我看《時代周刊》轉載了16年香港的一篇報道。當時美國政府已規定要求廠家回收電子垃圾,並按照每噸700美元予以補貼。報道中,美國一位研究電子垃圾回收的環保專家,好奇於電子垃圾回收處理後的去向,便在環保收集站共計放下100多個追蹤器。半個月後,他發覺有80%的電子垃圾最終來到香港。他聯合香港本地的環保人士與香港的記者,追蹤發現這些電子垃圾被藏在香港新界,那裡有很多神秘的維修廠,守衛森嚴無法深入調查,甚至聽說是有黑勢力暗中保護。所以他們推測那些被認為在美國完成回收處理的電子垃圾被非法商人運到香港,拆下其中有用的電子零件後,再將其他垃圾轉運到東南亞國家。
這篇報道2017年在亞洲拿了一個傳媒報道的大獎,但全香港大部分人都沒對此投入關注。我覺得這對我甚至對全香港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社會議題,所以這次我抓住機會,通過社會議題拍一部災難大片——報道是真的,但具體到情節是虛構的,因為我想編導一部在視覺上真實、刺激,情節上緊張而帶來感動的商業大片。
香港人很喜歡看災難片,但從來沒想過災難會發生在自己家裡。所以我就想拍一部我們香港的災難片,而且是帶有我們自己的社會議題的災難片。這樣的題材有機會吸引全世界範圍內的關注與討論,因為這不僅發生在香港,西方發達國家利用商業——暫且不論是否合法——將他們的工業廢料運向世界各地。我相信這對世界範圍內各國而言都具有話題性與吸引力,所以我就着手拍這部電影。
澎湃新聞:消防員救火的故事也是港片很成熟的一個題材了,這一次是讓消防隊去面對一個危險物質泄漏的情境,算是對這個類型的拓展和創新嗎?
江志強:我們通過這個電影描繪的是每一個香港人,不僅僅是包括影片中的消防員,每一位官員、災難來臨時的每位市民,他們都是電影中的元素,也是我們想要表達的一部分。
我們想,當災難降臨到人身上時,假如有一天香港大禍臨頭,香港人會如何應對?所以《焚城》就是講香港人應對之姿。我相信當災難來臨時,有一些香港人會站出來,還是願意挺身而出跟災難作鬥爭。當然一旦有災難,消防員一定是沖在最前線的戰士,也是影片中我們花費大量筆墨描繪的群體。
澎湃新聞:除了火場之外,這次開闢了後方決策的新“戰場”,這部分還挺具新鮮感的,在設計這部分的人物關係上有濃縮了對香港社會的一些觀察和思考嗎?
江志強:沒有,這是編出來的。雖然是通過一個跟香港相關的社會議題,但其實並沒有想藉此向香港政府說教一番。劇本創作的出發點僅僅在於吸引觀眾。
從片中角色來看,除了個別奸商以外,其實所有人都不是壞人。伴隨着故事發展,角色在過程中採取什麼樣的決定,都在正常人思考範圍之內,角色之間觀念上的衝突,只是因為雙方採取的方法與思維模式不同,並沒有針對到某個角色。
澎湃新聞:電影里還描繪到香港各色各樣的市民,他們面對災難時的選擇。其實包括《梅艷芳》與《毒舌律師》,近幾年安樂公司的電影都想講述香港的精神,《焚城》中有想對香港精神進行什麼樣的表達嗎?
江志強:電影中有一句對白:你要相信他們。影片中我想表達的所謂香港精神,其實非常簡單。即使是滅頂之災,當災難降臨時,香港人會站出來,香港人是值得被相信被託付的。我希望影片能傳遞一個信息,縱使香港並沒有發生過如影片中所描述那樣程度的災難或事故,但舉重以明輕,我希望大家能多關心身邊小事,因為每一個你所付出的一點點關心,對香港都會是一個更好的保護。世間總會出現小小的意外,你的保護可能就是對本可能發生的災難的預防,就是挽救可能犧牲的消防員的生命。我希望通過這部災難電影,讓我們多關注身邊的每一個事情。
莫文蔚回歸銀幕,劉德華永不停歇
澎湃新聞:最近劉德華先生出演電影的頻率很高,接連主演多部香港電影。作為香港影壇的常青樹,劉德華好像越戰越勇。你怎麼評價這個階段的劉德華?
江志強:劉先生是一個永遠不會停下來的人,我們都很佩服他。劇本完成後,我心目中最合適的演員就是他,他的形象與劇中角色完美適配。不同之處在於,劉先生經常飾演英雄角色,但《焚城》並不是一部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或者說劇中的英雄其實是老百姓。這跟劉先生以往的電影有所區別。我跟他過往合作過許多電影,他也相信我對劇本的判斷,所以我們很快達成合作協議了,包括我們在帶年輕演員一事上也很快達成共識。香港現在很多年輕演員都希望與劉先生級別的演員合作互動,我們這幾年提拔了百餘位新人演員,這也是劉先生與我們的共同願望。
《焚城》劇照
澎湃新聞:莫文蔚也是闊別許久再次出演電影。過去對於莫文蔚的關注點集中在她的性感與美貌,但這一次所飾演的角色需要展現她截然不同的一個側面。能否分享一下這次請她出演的故事呢?
江志強:其實莫文蔚和白宇都是我的選擇。莫文蔚已經十幾年沒拍戲了,當時我找她的時候她忙着開演唱會,接到邀約她自己也很驚訝,還問我“你覺得我還可以演戲的嗎?”我說,我敢肯定,她未來會越發活躍於銀幕上。
年輕的時候我們看到莫文蔚的漂亮,現在年齡有所增長,她身上的氣場和劇中政府高官的角色非常搭配。影片的時間發生在1996年與2007年,當時香港政府內部有許多官員是由英國選拔培訓而來。而莫文蔚正好也有在英國讀書的經歷,然後回到香港發展,她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氣場和劇中角色所需要的非常相似,包括跟劉先生演對手戲時所表現出來的強勢。這是選莫文蔚的原因。
莫文蔚 飾 cecilia
白宇先前跟我並沒有過合作,但是我曾經在公司其他人的推薦下看過他出演的劇。我當時選白宇時,劇組裡不少人感到震驚,問“白宇是誰?”但影片拍完之後,劇組中多了許多白宇的粉絲。可能現在香港範圍內白宇粉絲數量就要超過內地的了。
白宇 飾 黎傑峰
澎湃新聞:安樂這些年在電影主創的選擇方面蠻大膽的。之前重用了幾位很成熟的編劇轉導演。作為災難片肯定是更重視覺效果的電影,是不是出於此考量,選了原先一直在做攝影師的潘耀明擔任導演?
江志強:這幾年我也跟他合作了很多電影,包括《梅艷芳》《捉妖記》,都是他擔任攝影。潘耀明在拍《捉妖記》時,超過4000個特效鏡頭都能抽絲剝繭,處理得很好。但潘耀明不單單是一個攝影師,他是有經驗有能力擔任導演的。他執導過兩部電影,我對他的能力非常熟悉。
我當時決定拍《焚城》時,能預見拍攝的難度。雖說全片主要場景集中在回收廠中,但香港根本沒有這麼大的一塊地,只能找五塊分布在香港各地的場景,合在一起以達成影片中回收廠的效果。而在這五處場地中間來回調度,這過程非常辛苦,需要能力和經驗將其策劃清晰,這背後的複雜程度並非一位新人導演能掌握的。
澎湃新聞:《焚城》在香港電影里絕對算是“大製作”了,對於其中的呈現有哪些挑戰?
江志強:特效方面,這倒不是體量大小的問題,而在於創意。特效的效果呈現不在於多,更不能喧賓奪主,特效的目的是配合劇情。《焚城》將特效容納到劇情當中,而且有許多頗具創意的鏡頭出現,我覺得在這方面做得很好。
澎湃新聞:從你看到那篇新聞報道到最後電影呈現過了好久,而且字幕中有出現五位編劇,所以劇本是經過了很多稿的修改和推翻嗎?
江志強:對。你可以想象從開拍到最後經歷三年半到四年的時間,所以是有經過無數版改動的。我們花6年到7年拍一部電影也是常有的,比如《焚城》的劇本是在2019年後開發的,《還是覺得你最好》《毒舌律師》也是同時期開發的。開發時間,從第一天寫劇本算起,到現在有六七年,但從真正籌備算起的話,應該是三年半左右。
《焚城》劇照
希望觀眾重拾對港片的信任
澎湃新聞:剛剛提到前些年同時進行的幾個項目,包括《毒舌律師》與《梅艷芳》,安樂的電影偏向於現實主義,體量上也更輕巧些。現在大家常說電影大環境不如從前,大製作未必能收穫令人滿意的票房。去開發《焚城》這樣的大製作,在當下這個環境下對投資人來說是不是冒險的?
江志強:我們對於製作體量與預算的考慮,僅僅在於這個題材到底需不需要大體量製作。像《毒舌律師》,這類電影沒有必要大體量,因為它的賣點不在於場面,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但《焚城》不一樣。倘若不解釋災難,不大場面地描繪災難,很難為故事帶來說服力。從第一天確定要拍開始,就要有這是一次籌碼很大的賭博的心理準備。
但現在如果只想着要謹慎、安全就不做電影了。不論現如今電影市場大環境如何,我們公司只懂做電影一件事,算得上別無選擇。所以只要找到一個合適的題材,就盡一切努力把它做好,做到觀眾滿意為止。這個過程我們需要照顧到諸多方面,無論特效還是音樂,我們都要竭盡全力做到盡善盡美。
澎湃新聞:這幾年港片在內地票房表現上不如前幾年,今年可能除了《九龍城寨》之外的幾部港片的票房都不盡如人意。你作為香港的投資人怎麼看待現在香港電影在內地市場的處境?
江志強:確實現在香港電影的處境很困難,很多內地老闆都不願意投資香港電影了。近年來許多港片都沒能滿足觀眾所要求的新的東西、好看的東西、不套路的東西。所以觀眾離開了我們,老闆投資意願下降,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覺得我們香港的電影從業者們需要做到的便是通過一部部質量過硬的電影,將觀眾們對於港片的信任一部部拾起來。
澎湃新聞:電影中重複出現了一句台詞: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您個人最懷念香港電影的哪個時代?
江志強:我從小就很喜歡香港電影,但我個人其實很少懷念過去,我更傾向于思考如何迎接未來或者說迎戰未來。因為懷舊對我而言並沒有好處,我盡量把過往都忘記,每天起來都思考今天如何做得更好,這是我拍電影的一個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