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武術,配着音樂“舞蹈”

娛樂頭條 4738℃

馬來西亞武術,配着音樂“舞蹈” - 陸劇吧

馬來西亞武術“席拉”

本報駐新加坡特約記者 辛 斌 本報特約記者 劉恆之

馬來西亞武術“席拉”(silat)又稱馬來防身術,為馬來文化的一環,有時會結合音樂作為舞蹈演出,具有很高的觀賞性。2019年,馬來西亞武術“席拉”以及印尼“武術傳統”班卡席拉(pencaksilat),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馬來西亞席拉是一種自衛與生存的格鬥藝術,其主要靈感來自動物的動作,起源於對虎、鷹等野獸搏鬥的觀察。僅在馬來西亞,就有超過150種席拉招式。席拉既有全接觸的格鬥,也有單人、雙人、團體的套路表演。席拉也使用眾多種類的武器,如馬來短劍、古姜匕首、彎刀、三叉戟、長矛、摺扇、手杖、衣物、鐮刀等。

席拉發源於馬來群島,可追溯到琅卡蘇卡王朝早期。11世紀到14世紀達到頂峰。16世紀,葡萄牙人襲擊馬六甲,企圖壟斷香料貿易。馬來席拉練習者勇敢抵擋了40多天,最終失敗。葡萄牙人殺害了很多會席拉的人,剩下的習武者逃往偏僻地區。即使在今天,據說最好的席拉大師大都來自與外界接觸較少的農村。

席拉最初是勇士學習的武術,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練習者和培訓人員,並在馬來西亞各地建立了培訓中心,因此這一習俗已超越其作為武術的地位,成為一項表演藝術和一種健康休閑的大眾運動。

由於缺乏書面記錄,馬來西亞席拉的歷史大多是通過傳說和考古得知。在馬來半島的傳說中,有個叫蘇卡娜的女子,目睹了一場老虎和大鷹的搏鬥。通過模仿動物的動作,她擊退了一群襲擊她的醉漢。然後,她將這些技巧教給了丈夫,從他那裡正式流傳了下來。有關席拉的傳說說明,席拉始於女性,反映了女性在傳統東南亞社會中的地位。

文學中的馬來武術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史詩。近年來,與席拉有關的影視劇作品層出不窮。馬來西亞首部大製作電影《金山公主》中,有兩場由席拉武術家精心設計的打鬥場面,引起了廣泛關注。

服裝和音樂是席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體現了席拉的精神內涵,還增添了觀賞性和儀式感。服裝方面,大致可分為訓練服、典禮服和正式服裝三種。訓練服通常包括一條寬鬆的黑色褲子和一件黑色長袖上衣。

席拉的伴奏音樂以敲擊樂器為主,還有一些吹奏樂器。這種音樂不僅能激發習練者的節奏感,還為觀眾帶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