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上海·張園之夜”音樂會舉行,聆聽獨屬於上海的時代之音

娛樂頭條 2820℃
“遇見上海·張園之夜”音樂會舉行,聆聽獨屬於上海的時代之音 - 陸劇吧

當中華傳統文化

和現當代音樂相互碰撞,

會產生怎樣奇妙的火花?


“遇見上海·張園之夜”音樂會舉行,聆聽獨屬於上海的時代之音 - 陸劇吧


9月27日,在“海上第一名園”張園舉行的“遇見上海·張園之夜”音樂會給出了答案:兩者跨界融合,相互交融和創新,共同綻放出讓人驚艷的絢麗光華


市文化旅遊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程梅紅,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蕭燁瓔,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孫明麗,副區長龍婉麗,區政協副主席陳琦華,上海大學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陳東等出席活動。


整場音樂會以非物質文化遺產戲曲曲藝當代音樂跨界融合為主題,通過“流光溢彩”“遇見上海”兩個篇章,展示上海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彰顯海派文化獨特的魅力,帶領觀眾沉浸在穿越時空的美妙音樂中,感受上海的城市脈搏和腔調,共同聆聽獨屬於這座城市的時代之音


在“海派評彈”代表性人物、上海評彈團“麗調傳人”陸錦花的琵琶彈唱,同來自美國的小提琴手、大提琴手、班卓琴手及打擊樂器手的“琴瑟和鳴”中,一曲海派評彈《天涯歌女》更增添一份中西交融的精彩。


“遇見上海·張園之夜”音樂會舉行,聆聽獨屬於上海的時代之音 - 陸劇吧


這首海派評彈融合了海派音樂和美國蘭草鄉村音樂,希望能夠用音樂表達對上海的熱愛。”陸錦花說,評彈發源於蘇州,興盛於上海。上海的海派文化和城市文化讓評彈在不同時期有了不一樣的風采。


“遇見上海·張園之夜”音樂會舉行,聆聽獨屬於上海的時代之音 - 陸劇吧


我家住上海,一代又一代,黃浦江邊談戀愛。”


伴着青年歌手董詩云唱起滬語歌曲《上海謠》,一段融合了傳統旗袍與現代舞蹈的“非遺旗袍秀”亮相舞台,精彩的演繹讓觀眾既醉了耳朵,又讚歎“怎一個美字了得”。


“遇見上海·張園之夜”音樂會舉行,聆聽獨屬於上海的時代之音 - 陸劇吧


崑曲澎派閨門旦演員趙津羽帶來的《牡丹亭—遊園》經典選段《皂羅袍》,將“崑曲+”新藝術理念展現得淋漓盡致。


“遇見上海·張園之夜”音樂會舉行,聆聽獨屬於上海的時代之音 - 陸劇吧


音樂會上,流行美聲組合“力量之聲”與青年作曲家羅威、作詞人甘世佳共同發布鋼琴和美聲合作的《遇見上海》專輯。甘世佳與羅威表示,《遇見上海》不僅能喚醒我們對於上海的珍貴記憶、觸摸到城市中的溫情美好,更能領悟這座城市歷經的繁華、磨礪與成長。“力量之聲”組合也表示,今年恰逢組合成立十周年,十年來,演唱過許多關於上海這座城市的歌,《遇見上海》也是對上海這座城市最好的紀念。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靜安區人民政府指導,靜安區文化和旅遊局、靜安置業(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上海靜安建築裝飾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靜安城市更新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


記者:邢蓓琳

視頻:樓英俊

編輯:葉蘋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