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視野下的中國電影評價體系構建論壇”在西安舉辦

娛樂頭條 3088℃

9月23日上午,作為第十一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由第十一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組委會指導,由中國電影評論學會、陝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陝西省電影行業協會主辦,陝西省電影評論與理論研究基地、陝西文化產業(影視)投資有限公司、西安電視劇版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西部影談、萬夫觀影承辦的“全球視野下的中國電影評價體系構建論壇”在西安舉辦。

國內外電影人以及高校、影視企業及行業協會的代表約200人參加了本次論壇,共同探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構建一個更加公正、客觀、全面的電影評價體系,助力中國電影全球競爭力的提升,為推動電影業高質量發展和電影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電影評價體系構建論壇”在西安舉辦 - 陸劇吧

 集眾智為電影評論生態獻計獻策    

“電影作為最直觀、最形象、最生動的文化藝術與傳播載體,是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陣地,是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文藝形式,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識。”陝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曉剛在致辭時表示,構建全球視野下中國電影評價體系,是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實際舉措,是推動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促進電影文化交流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以中國電影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的關鍵所在。

2021年,國家電影局發布了《“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提出2035年我國將建成電影強國的發展目標。2023年,中國電影票房已恢復至2019年的85%,觀影人次恢復到75%,行業恢復情況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今年以來,無論是春節檔,還是“五一”檔,中國票房均遠超去年同期,持續綻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創作與評價是電影的一體兩面,二者缺一不可。“集眾智可定良策,合眾力必興偉業。本次論壇以全球視域,人民性與新媒介為主題,進行深度對話與分享,旨在為建設積極、良性繁榮的電影評論生態獻計獻策,為把中國電影打造成真正的國家名片集智出力。”李曉剛說。

論壇分為主旨發言和嘉賓對談兩大板塊。在主旨發言環節,電影理論家、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兼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北京語言大學特聘教授王一川先後發言。

在“嘉賓對談”環節,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當代電影》主編皇甫宜川,上海戲劇學院電影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石川,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李鎮,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陝西省電影行業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裴亞莉,資深電影製片人、國際電影節專家王彧,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助理、費比西國際影評人聯盟(fipresci)成員、亞太電影促進會(netpac)執委王垚等6位嘉賓,圍繞“中國電影評價體系的全球視域、中國性和電影性”等議題展開對談。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電影評價體系構建論壇”在西安舉辦 - 陸劇吧

在文明互鑒中構建自主評價體系

“電影本來就是舶來品,中國電影自主的話語體系形成過程就包含着對西方電影話語體系的建設、融合、整合的過程。”饒曙光表示,要強調中國電影自主知識體系建設,也要強調文明互鑒,只有在文明對話、文明互鑒當中才能真正完成中國電影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電影評價體系構建論壇”在西安舉辦 - 陸劇吧

探討中國電影評價體系構建問題需要放到當代世界和全球語境下衡量,需要借鑒西方現代電影美學而建設起來的電影藝術傳統,而不是輕易地拋棄傳統,另起爐灶。對此,王一川表示,構建全球視野下的中國電影評價體系,既不能只沿西方式現代電影美學的路徑走,也不能轉頭回到中國古代藝術體系去,而是需要尋求這兩方面相互匯通。一方面,應當繼續傳承現代電影美學傳統;另一方面,作為中國現代藝術體系的一部分,中國電影藝術體系需要重新激活中國自己的藝術體系傳統。

王垚表示,建立自主評價體系,其實不光應該包括對中國電影的歷史的重新梳理,還有一個是,怎麼樣來看待世界電影的歷史、全球電影的歷史。“中國古代對於美的認知,從哲學的基礎上,跟西方有根本的不同。”李鎮表示,在西方,人和世界對立產生的無法解決的痛苦產生藝術。在我國,講究“和”,把對方也認作是主體,對方有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要在和而不同、文明互鑒中,充分繼承絲綢之路的精神,共同走向未來。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電影評價體系構建論壇”在西安舉辦 - 陸劇吧

在尊重個性中尋找共識

當前,電影評價生態有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是像《當代電影》這樣的學術期刊,仍然是重要的影評力量;另一方面,大眾影評愈加活躍,影響力不斷增加。石川表示,當前的影評生態,大體上可以分為營銷性批評、鑒賞式批評和學理性批評三大類,而目前佔到90%的評價,都屬於服務於片方的營銷性的批評,相對而言後兩種過於弱勢。

“我們作為學術平台,希望提供的評論是更有深度、更有專業性,也更能經得起時間打磨的。”皇甫宜川表示,在中國電影評論體系建構過程中,《當代電影》誠邀更多的學者、影評人、創作者發出他們的聲音和觀點,為中國電影評論體系的建設貢獻力量。

“說到評價體系,個人建議不要把它作為一個比賽的標準,要評出誰優誰劣的結果,而是把它看作是一種現象,作為理解時代、理解世界的一種參考。”李鎮說。

“評價要充分尊重個性,在個性基礎上要對社會性議題達成共識,這是建立評價體系最根本的目標。比如,食品必須安全,這是社會操守和底線問題,必須達成共識。”石川表示。

“電影節應當是一個有個性的平台,不管是柏林,還是威尼斯,我一半時間都在飛。我覺得電影節需要有個性和態度,絲路電影節也應有自己個性化的評價體系。”參加過全世界幾百個電影節的王彧透露,他常常躲在黑暗的角落看觀眾的反應,尤其是在電影節入圍影片第一場放映時,因為現場專業觀眾的評價往往決定了該片未來的命運。

“2023年,中國電影產業快速復蘇,創作質量穩定提升,影片類型豐富多樣,吸引廣大觀眾走進影院,也引發大眾充分點評、發表意見,形成話題。與此同時,評論營銷化、新媒體評論主導影片口碑、平台線上數據制約排片、重大題材影片面臨網絡輿論爭議卻往往缺乏有力對策等現實問題也日益突出。”裴亞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也是繼在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上舉辦“新時代中國電影評價體系的構建論壇”後,再次舉辦聚焦評價體系構建的主旨論壇的原因,要持續聚合電影評論界、理論界、創作界的各方力量,形成有利於中國電影創作實踐的良好氛圍,為實現從電影大國到電影強國的跨越凝聚智慧和力量。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