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合作大陸文藝院團 台灣老戲骨金士傑演“活”《父親》

娛樂頭條 5002℃

  中新社北京8月18日電 題:首次合作大陸文藝院團 台灣老戲骨金士傑演“活”《父親》

  中新社記者  應妮

  以表演細膩自然著稱的台灣老戲骨金士傑,領銜話劇《父親》首次登台國家大劇院,演技依然讓人驚艷。

  該劇講述了一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在與女兒的相處過程中,不斷陷入記憶與現實交錯的時空漩渦。通過交替展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視角與患者家屬的視角,製造出具有懸疑效果的混亂感,同時隨着不合理的情節逐步推進,不禁令人猜想這一切是不是什麼人做了什麼樣的預謀。

首次合作大陸文藝院團 台灣老戲骨金士傑演“活”《父親》 - 陸劇吧
話劇《父親》8月15日至8月18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圖為金士傑飾演“父親”的劇照。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供圖)

  《父親》被評價為是一部殘酷的作品,它讓觀眾直觀地看到當一個人墮入阿爾茨海默症後,時間與記憶的流逝彷彿成為他的死亡倒計時。73歲的金士傑飾演劇中父親一角,十分恰切。他坦言拿到劇本時,最吸引他的點是“扮演這樣一位父親”,“這是一個上了年紀的男人,他是暴躁的、自私的、幽默的、強勢的、困惑的、有才華的……隨後我才關注到阿爾茨海默病,病中越發凸顯他的複雜性格”。

  劇中,父親永遠在尋找手錶,客廳傢具越來越少到最後只剩一張鐵床,父親在房間來回穿梭時投射在牆上的人影無聲而激烈,如同一幀幀電影畫面;重複的台詞、倒回的片段,導演蔣維國克制而冷靜地在舞台上表現父親的迷茫和混亂。

  事實上,這個角色給金士傑帶來了很大挑戰,兩個小時的演出他幾乎全部在舞台上。“一場場的演出,我在腦海中畫一幅父親的臉:這場是鼻子,這場是耳朵,這場是眼睛……到最後我心中充滿了完成這幅畫作的欣喜和成就感。我希望帶給大家一個關於年邁又倔強的老男人身上的故事,我想把他的複雜演出來”。從來不會為背台詞而費心的他,這次卻要特別當心,“父親的很多場台詞都很像,如果不集中注意力會說著說著就歪掉了,排練的時候我常常(說台詞)踩空,把自己也嚇一大跳”。

  作為金士傑首部與大陸院團合作的舞台作品,他直言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專業讓走出舒適圈的他很安心。而這部戲的意義,在他看來至少讓觀眾真正看清阿爾茨海默病的狀態,“我們都不知道,未來哪天,你或我或他會不會得這個病”。

  在採訪中,金士傑主動提到“合作”的話題。“和團隊合作,我常常被評價難纏、找麻煩;就個人而言,我喜歡在劇本排練中摸索問題且其樂無窮,基於此我在排練時確實不可能老老實實地不提意見,我會一直舉手嚮導演提出我的疑問和困惑,我一心一意只盼着讓這部戲走得好。”

  此前,台灣果陀劇團曾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金士傑領銜劇中患有“漸凍症”已時日無多的大學教授。被問及這兩個角色的區別,他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兩部戲的底色很不一樣。漸凍症教授在生命最後時刻展示的是對生命的積極擁抱,他始終充滿熱情並慷慨分享,是溫暖的色調;而阿爾茨海默病父親在劇中和女兒的拉扯,關於去養老機構還是待在家中,由此把家裡過往的不堪也全都翻扯出來,是冷酷的底色。”

  網絡平台上,看過戲的觀眾對該劇評價極高,豆瓣評分達8.7,“金老師毫無表演痕迹”“面部表情的細膩處理,肢體小動作的細節表達,都讓這個老人真切活在舞台上”……(完)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