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譜華章 | 假如長安街是一首歌曲

娛樂頭條 5247℃

把長安街“演奏”出來,會是怎樣一首曲子?

“整條街要像音樂,要有節奏,有高有低,有長有短,有出有進,有不同的音色,長與短之間有休止符,此時無聲勝有聲。”1964年4月,在一場聚焦長安街規劃方案的專家評審會上,梁思成這樣闡述自己的理念。

幾十年間,長安街的建築音符,跳動在北京城市規劃的五線譜上,合著不斷加入的“新樂器”,一曲莊嚴、沉穩、厚重、大氣的交響曲奏響了。

譜曲定調

音高位置決定樂曲的“調”,長安街上建築的高度也決定了這首曲子的“調”,到底如何找到最適合北京、最適合長安街的調?

90年前,世界著名城市規劃師埃德蒙·培根第一次來到北京時,便為這首歌埋下了伏筆。故宮、前門這些古建,在明清北京舊城“水平型”的城市風貌中,尤顯高大。他被這獨一無二的景色吸引,稱讚“這可能是有史以來人類在地球上建造過的最偉大的單體工程”,希望這無價的遺產,能夠在人們視線內儘可能少地摻雜現代元素。

兩年後,目前有據可查的北京舊城內建築限高的首份文件出台,時任北平(北京)的最高軍政長官宋哲元頒布了《建築房屋暫行規定》,明確“居住稠密區,概不準建築高樓;建築樓房,須於地方空闊之處,樓址周圍需有三丈寬之空院,起最高度以兩層為限,但須在十公尺以下”。

平緩的音調持續着。1949年起北京城市建設迅速鋪開,從建國初期到70年代中期,舊城內的新建建築以6層以下的樓房為主,高層建築數量較少。

大道譜華章 | 假如長安街是一首歌曲 - 陸劇吧

1959年,民族飯店、民族文化宮、水產部大樓、電報大樓,在西長安街上排列成行。圖源:北京日報

一聲“高音”吸引了人們的注意——1973年北京飯店新樓工程正在建設。周恩來總理登上北京飯店視察時,對隨行人員表示,北京這座城市視野還是比較開闊的,舊城建築應該設定一個最大高度,比如45米。

“舊城建築最高45米”,這一規定,從1985年第一次被寫進《北京市區建築高度控制方案》中,在北京城市規劃中延續至今,已有近40年。

以故宮為中心,長安街的音調在同一秩序性中,漸次向兩側升高。1985年版的長安街規劃方案第一次明確了“建築高度上,東單到西單控制在40米以內,東單以東、西單以西控制在45米以內”。

1993年第五版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明確,“長安街允許建部分高層建築,建築高度一般控制在30米以下,個別地區控制在45米以下”。而在最新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中,再次強調了要“加強長安街及其延長線的建築高度管控”。

平緩開闊的曲譜上,幾個區域特色音符出現在延長線上。2014年,門頭溝要求長安街西延線兩側建築限高80米,s1線周邊適當提高到120米,以保證定都閣至北京中心城軸線的景觀視廊,“既保持統籌協調,也要能突出門頭溝的設計個性”。

而東延長線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同樣要求原則上新建超高層建築高度不超過200米,形成錯落有致的城市天際線。傳承通州古韻、融合運河水韻,實現長安街東延長線的精彩收尾。

大道譜華章 | 假如長安街是一首歌曲 - 陸劇吧

20世紀90年代的東長安街。圖源:北京日報

把這支曲子放到不同年代的話,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規劃建設音調漸強,90年代響起了快節奏的音符,進入歌曲高潮,這一時期幾乎是前40年建設的總和。在當今不斷地演奏過程中,長安街的歌曲開始加入國家政治、歷史文化、現代文化、復興文化等不同的篇章,加入花卉、樹木等精彩的細節點綴,加入地鐵、公交等現代化的聲響,不斷趨於立體和完美地演奏着。

由北京城市規劃繪製而成的“城市五線譜”,既在城市發展中起到了重要而高效的引領作用,又保護了城市的歷史文化“靈魂”,更突出對每一位居民的關懷。城市空間與自然山水有機交融、和諧共生、相得益彰。

韻律節奏

一條“道路紅線”正在被畫出,一個“建築灰線”區正在被確定,測量和規劃人員正在“城市五線譜”上,安排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疏密適宜的“建築音符”。

城市建設必先規劃,規劃必先測量。“道路紅線”是一個城市進行規劃時首先被確定的部分,長安街的街道寬度在1958年被最終確定為120米。隨後開始測量土地,規劃土地類型,進行建築定位,畫出框定位置的“建築灰線”,一幢幢建築開始在五線譜上奏響。

站在永定閣眺望,長安街的曲子隨永定河一路向東延伸彈唱,曲譜尺度呈現令人震撼的筆直順暢。從門頭溝石擔路至通州北運河左岸連續的道路線形沒有大的曲折,街道空間貫穿始終,為長安街這首曲子敲響了定音鼓。

一聲三角鐵聲音傳來,首鋼帶來幾聲夾雜在鋼鐵工廠之中的科幻聲。八寶山革命公墓帶來歷史文化雄渾而低沉的聲響,彷彿圓號。一陣緊湊的小提琴聲傳來,五棵松附近的奧運場館篇章被奏響。

一陣小號聲音高亢銳利,歌曲開始進入銅管樂篇章。從公主墳出發,蓋着中國式樓閣的西客站發出聲響,耳畔還有長安街上最蘇式的建築——軍事博物館。

低音提琴開始在復興門響起,隨後進入音樂緊湊集約的金融街,銀行大樓開始多了起來。孔雀藍琉璃瓦的民族文化宮和仍會響起《東方紅》的電報大樓,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仍在曲中混了兩聲清晰的“鼓聲”,表示其重要的位置。歌聲停在西單路口,一邊是混雜着遊人聲音的西單商業街,另一邊是貝聿銘設計的中國銀行總部。

民族樂團的篇章引導着歌曲進入高潮——天安門和故宮奏着古琴、琵琶,古樸厚重、嘹亮莊嚴。人民大會堂敲響編鐘清脆、明亮、悠揚的高音區,譜寫着未來;正對面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則敲響渾厚、雄壯、深邃的低音區,記錄著這個民族的來路。

音樂開始繼續緊密奏響,東方廣場、恆基中心、光華長安大廈等商業寫字樓開始扎堆。過了東單,高樓林立的中央商務區響起快節奏弦樂,是整條長安街最高的幾個音符。

大道譜華章 | 假如長安街是一首歌曲 - 陸劇吧

夕陽落下,中央商務區璀璨的燈光亮起,國貿建築群等一幢幢大樓晶瑩剔透。攝/北京日報記者 饒強

高音暫告一段落,一個休止符出現,此時無聲勝有聲。大型開放空間在京通快速路與通惠河形成了“河—街”並行的空間篇章。

樂曲繼續演奏,變得舒朗平緩、通透開放。副中心伴着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環球影城等響起木管樂器的篇章,明亮、優雅、豐滿、溫暖。

這首歌曲的曲譜中,格外注重“觀眾”行走期間的體驗和感受。通過設立合理的街寬比控制沿線建築高度,形成舒適的街道空間感受。增加綠植、優化道路斷面,通過弱化尺度過大的空曠感從而加強圍合感。

長安街的韻律節奏,結合著城市建設中的政治、文化、交通、開放空間和人群活動等影響要素,構建了良好的城市空間秩序,形成一條主次分明、井然有序、開合考究、尺度相宜的軸線。

和聲交響

不斷延長奏響的長安街歌聲,如何始終保持統一?一棟新建築被設計出來,設計風格是否與街道整體相契合?外立面顏色是否與該片區相適應?高度是否與周圍建築形成良好的比例?

“這些問題原先我們只能通過想象、討論、實地觀測來確定,而今我們可以把設計好的圖像放進實景三維模型中進行模擬和比照,其體量、形態、高度與風貌是否會影響景觀視廊與城市天際線,變得一目了然、直觀高效。”北京市測繪院核心區部副部長安智明介紹。

不僅長安街,如今整個北京六環以內都在這個實景三維模型中。實景三維,簡單說就是在數字世界建造一座與現實一模一樣的城市,是一個真實場景下的三維數字地圖,它可以全方位、立體化呈現這些城市各類資源要素的現狀和空間分布情況。

在實景三維模型中,觀眾可以沉浸式體驗長安街,穿越時空感受城市變遷,以俯瞰視角或行進視角穿梭長安街,感受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還可以查看長安街上古建築的各種細節,“水瓶蓋大小的紋路細節都可以清晰地被我們記錄下來。”安智明打了個比方。

實景三維模型的測量採用車載激光掃描儀、站式激光掃描儀、背包激光掃描儀等多種先進設備。安智明介紹,“測量設備越來越先進,以前可能1天才能測出的數據,現在幾分鐘就搞定了,而且精度也比以前更高”。

測繪越來越精細,同時也越來越生動。海量的信息輸入實景三維模型中,不僅有建築高度和佔地面積,連每一個花壇、路燈、垃圾桶、攝像頭的數據也被收入其中。

實景三維模型對城市規劃和建設,古建文物的保護和修復,國慶等大型活動的演示和設計,甚至對一些手游場景的建模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數據支撐。

在實景三維模型建立過程中,部分“建築音符”也在不斷被糾偏和改善,長安街這首歌越唱越動聽。

75年間,無數的人們在長安街上修建起這一個個音符,有高有低,有長有短,有出有進。這首“收放有致”的軸線音樂,吸引着無數人一遍又一遍地行走其間,用眼睛奏響這獨屬於長安街的歌曲。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