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已集齊——怎麼演,怎麼選?

娛樂頭條 2196℃

(一)


近日,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宣布,選定明尼蘇達州州長蒂姆·沃爾茲作為競選搭檔,兩人在費城舉行的競選集會上首次聯合亮相。


在拜登退選的背景下,這對新組合的接棒,將為美國總統大選注入哪些新變量?從這樣的排兵布陣,又能看出哪些新趨勢?


沃爾茲近期進入美國大眾視野主要得益於其在電視採訪中以“古怪”稱呼共和黨候選人的做法。這種直接攻訐,是美國政治極化問題在選舉中的具體反映。


作為哈里斯與民主黨陣營選擇的副手,沃爾茲個人的身份標籤與哈里斯之間形成了互補,這折射着美國選舉政治癒加固化的趨勢。


標籤已集齊——怎麼演,怎麼選? - 陸劇吧


(二)


兩黨制導致美國社會在意識形態和政策立場方面愈加極化,幾乎到了在所有重大政策和社會問題的認知上都要分裂的程度。


選舉中,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延續了他在2016年和2020年大選中的主張,強調民族主義、保護主義,對移民持強硬立場,對氣候變化持懷疑態度。作為民主黨候選人的哈里斯,則通過更加多元、更為包容的政策對抗特朗普所代表的排他性。


黨派與候選人的極化自然也帶動了選民基礎的極化,典型的特朗普支持者主要是關注經濟和安全問題的保守派白人、農村居民;哈里斯的支持者則多為關注社會正義、氣候變化和醫療保障等議題的自由派少數族裔、城市居民。這種基於身份和利益的劃分,使得選民基礎變得更加對立。


媒體,尤其是社交媒體,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兩黨的支持者往往選擇在特定的電視頻道與社交平台上獲取信息。這導致他們接觸到的信息往往投其所好,不斷固化下,其觀點也就愈發極端化。此外,候選人的政策和言辭往往被媒體解讀得更加偏激,這進一步加深了選民之間的對抗與分裂。在這種環境下,媒體不再是中立的信息傳播者,而是成了政治鬥爭的戰場。


近年來,大部分美國選民的黨派歸屬更為明確,他們的投票行為主要基於強烈的情緒基礎,而非理智的政策立場,且對於對方黨派候選人的反感程度達到了歷史新高。因此,相比闡述政策目標與施政綱領這些能夠體現執政能力且與選民的未來息息相關的內容,候選人發現專註於批評對手反而更能收穫民意,獲得更多的選票。


沃爾茲對特朗普和萬斯“古怪之人”的稱呼,被全美各地的民主黨人士廣泛採用,並在社交媒體上吸引了大量民眾的支持。可以說,沃爾茲能夠在近期收穫知名度乃至副總統候選人的身份,主要的因素便是其表述方式能夠獲得選民的共鳴,而這種人身攻擊對手的行為在近年來兩黨政客的交鋒中屢見不鮮。


標籤已集齊——怎麼演,怎麼選? - 陸劇吧


(三)


與政治極化一體兩面的是,選舉中的固化。大部分選民基於明確的黨派歸屬進行投票,其慣性早已形成。兩黨吸引更多選票的方式主要體現在注重候選人的身份與認同,而非其執政經驗與政策主張。


以沃爾茲為例,他的政治履歷完全集中在美國較為邊緣的明尼蘇達州,甚至可以說,與被他抨擊的特朗普和漢斯相比,沃爾茲在美國選民中幾乎毫無知名度。但遵循“認同大於能力”的邏輯,沃爾茲則是上佳選擇,因為其個人的身份標籤與哈里斯之間能形成極佳互補。


對比二人的背景不難發現,民主黨的兩位競選搭檔有着幾乎完全相反的特點與經歷:哈里斯是女性、印度-牙買加裔、未養育子女,是曾作為檢察官在加州成長工作的政治精英;沃爾茲是男性、德裔白人、家庭完滿,在中西部農村成長,是擔任過高中教師及橄欖球隊教練的草根政客,是曾在國民警衛隊服役的退伍軍人。


美國中部搖擺州中,許多熱愛美式橄欖球的白人男性與退伍軍人群體很難對哈里斯這種少數族裔法學院高材生心生共鳴,但沃爾茲則可以幫助民主黨爭取與其平民化背景更為相似的大量選民。因此,在日益固化的選舉政治規則中,沃爾茲憑藉其身份與背景,成為了“最合適”“最能形成共情”的那個選擇。


美國歷史上的副總統候選人基本還是作為陪襯的角色,沃爾茲擔任副總統候選人預計不會對兩位針鋒相對的總統候選人間的競爭結果有實質性的影響,但更加映射了美國選舉中的政治極化與固化問題。美國選民在兩種不同的標籤化表演中進行選擇,似乎忘記了選舉的初衷是為了選擇更有能力的國家領導者。


撰文:王夢橋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發展合作學院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