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的今天,她帶着“海派秧歌”走上奧運舞台

娛樂頭條 2807℃

  中新網上海8月9日電(范宇斌 殷志敏)“今天是8月8日,看着巴黎奧運會,想起了16年前的這一天,我們‘海派秧歌’走上北京奧運會的舞台,真是感慨萬千!”“海派秧歌”創始人、國家一級導演、民盟盟員魏芙8日受訪時說。

  魏芙長期致力於上海民間舞蹈和海派市民劇的探索實踐。2008年,由她創編的大型舞蹈《上海紫竹調》代表上海參加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儀式前28個省份的展演。

“父親影響了我”

  1946年,魏芙出生於演藝之家,其父親魏鶴齡是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曾主演抗戰故事片《保衛我們的土地》以及《馬路天使》《烏鴉與麻雀》《祝福》等幾十部人們熟知的電影,獲得“世紀之星”“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等稱號。

  “電影是父親這一生的唯一念想,他臨終前在紙上歪歪扭扭寫下了四個字——我是演員。”在父親的影響下,魏芙從小喜愛文藝,起初是在舞蹈學校,然後去上海歌劇院做學員,1963年畢業後便留在了歌劇院。魏芙成為舞蹈家,在舞劇《小刀會》《奔月》《椰林怒火》中擔任獨舞領舞。

16年前的今天,她帶着“海派秧歌”走上奧運舞台 - 陸劇吧

魏芙與父親魏鶴齡。 受訪者供圖

  1982年,北京舞蹈學院首屆編導班招生,魏芙很幸運地考上了。畢業後,魏芙逐漸從舞蹈家轉型為導演,涉足歌劇、話劇、戲曲等領域。

  1986年,由魏芙編劇的三集電視劇《導演的舞蹈病》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她還編導了《大禹的傳說》《白蛇與許仙》《徽州風雅》等20餘部原創舞劇、風情劇,並作為上海重大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的籌劃和專職總導演,執導和策劃近百台晚會和大型演出,成為“跨界的編導”。

“有組織真好!”

  1983年,魏芙由演員吳茵介紹加入民盟。“吳茵阿姨和父親一同合作過《烏鴉與麻雀》,兩家關係很好。她1956年就加入了民盟,跟我介紹了很多盟內的情況。在她的影響下,我也加入了民盟。”

  魏芙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參會時的情形,老盟員紛紛對她表示關懷,“這麼年輕的小姑娘啊!歡迎我們的新盟員!”前輩們的熱情讓魏芙終身難忘,“有一種‘家’的感覺。”

  1984年,魏芙赴深圳創辦舞蹈培訓基地,籌建深圳舞蹈學校。“在一個新地方做文化項目會遇到很多困難,幸好出發前上海民盟給我出具了介紹信。這件事讓我覺得,有組織真好。”

  回到上海後,魏芙還擔任了所在民盟支部的副主委、民盟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等,並多次在民盟的各類活動和文藝演出中表演舞蹈,受到盟員們的喜愛。

16年前的今天,她帶着“海派秧歌”走上奧運舞台 - 陸劇吧

魏芙(前)與海派秧歌演員。 受訪者供圖

“北方品種結出了南方果實”

  2001年魏芙退休,但她的藝術之旅並未停止,並且不斷創新。此後20多年裡,她與“海派秧歌”和市民劇結緣,迎來事業“第二春”。

  如何繼承、創新上海的新民間舞蹈?什麼才是我們這一代對中華民族民間文化的貢獻?魏芙為了這份擔當、這份追求,走進社區、走入民間,創造出具有現代都市特徵的秧歌新形式,展現出“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精神。

  “讓北方品種結出了南方果實”,為普及推廣傳統秧歌、創新群文舞蹈作出了大膽探索。魏芙的創作團隊在10年內創編了6套“海派秧歌”規定套路、6套自選套路,第三套規定套路已成為國家體育總局全國推廣套路,同時已列為全國群眾體育健身品牌項目。

  因為和“海派秧歌”結緣,魏芙走進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的國際大舞台。2008年,由她創編的大型舞蹈《上海紫竹調》代表上海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儀式前28個省份的展演,得到奧運會組委會的嘉獎。2010年,大型“海派秧歌”《吳越弄弦》參加上海世博會閉幕式演出。“海派秧歌”系列劇《風情石庫門》《春江花月夜》在上海世博會駐場演出40場次,獲得“‘海派秧歌’特殊貢獻獎”。

  回憶起“海派秧歌”走過來的這些歷程,魏芙感慨萬千,她以此為題材,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秧歌女人》。

16年前的今天,她帶着“海派秧歌”走上奧運舞台 - 陸劇吧

演出現場。 受訪者供圖

“藝術就要不斷突破”

  “藝術就要不斷突破。”“海派秧歌”大獲成功,魏芙的創新熱情不減。2016年,70歲的魏芙創編了大型“海派秧歌”市民劇《阿拉女人》,一個具有創新性的群眾文化新樣式“海派市民劇”應運而生。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打造具有時代特徵和上海新市井文化特色的藝術樣式是我孜孜以求的方向,希望今後繼續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魏芙說。

  如今,魏芙仍滿懷熱情奔赴於各個舞台,她的第三本書也即將出版。她在自己的第二本書《我是演員——憶父親魏鶴齡》提到:“要以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帶不走什麼,也不能留下任何的遺憾。”(完)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