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人生》是徐崢多年後自導自演的新作品,但該片還未上映就遭到了吐槽。
什麼“太機靈,讓人煩”,“流量密碼,拿底層人開涮”,“想讓我花錢看你演我的日常,做夢”,“花錢看富人演窮人,電影結束,我回歸現實,他更加有錢”等聲音沸沸揚揚。
徐崢被批評的背後原因可能有哪些?
一、又是中年危機、中年焦慮的徐崢,並將故事喜劇化,徐崢式公式電影,《逆行人生》又可以叫《人生囧》《逆行囧》或《上海囧》。
二、又是情緒價值,中年失業、家庭分裂、各種背貸、自己面子,階層差距、金融詐騙、逐漸反思,人生逆轉、命運更改。
像極了短視頻,主打一個虐情緒,後半段引出存在主義升華一下主題,從《滿江紅》後這類片子層出不窮,審美疲勞了,情緒再不好調動起來了。
三、又是隔靴搔癢的現實主義,真正的痛點沒有觸及到。
着重的堆砌元素,通過反差與積極製造笑點,具體劇情可以參考《極限挑戰》第一季第三期黃渤送快遞。
但這是2015年,雞條又沒有劇本,觀眾都可能為之發言,從當日和次日的相關與相關人員解釋的熱搜就能看出來。
而在如今的語境與輿論下,真善美不好使了,得動點真格的,也就是所謂的敢拍,把形似神不似的現實主義轉換成真實的新現實主義。
有真正的底層困境,有真正的言之有物的發聲,而非消費利用,明明把電影當商品,非要說成是藝術,嘴上都是主義,心裡全是生意。
如說說某團對商家、騎手、用戶的壟斷、算法,利用公關手段轉嫁矛盾的內幕。
拍出一些《我不是葯神》里“他才二十歲,他只想活命,他有什麼罪”,“我賣葯這麼多年,發現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這種病你沒法治,也治不過來。”
以及“我想活着,我不想死,誰家能不遇上個病人。
你就能保證你這一輩子不生病嗎?你們把他抓了,我們都得等死。
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葯,你們非說他是假藥,那葯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的高度,不能鞭辟入裡,也得一語中的。
四、又是我懂你們,但自一爽等於日賺208,一冰等於8億之後普通人已無法再與明星共情。
再加真人秀上各路明星體驗普通人的職業卻是各種做不了,各種假辛苦,徹底撕掉了明星與底層就是階層鴻溝的面具。
他們口中的獻給芸芸眾生的趕路人已經不被信服了,大家看清楚了他們都是為了人設或某種利益的劇本,底層逆反了。
換句話說,明星的公信力崩了,經濟好時還能接着奏樂接着舞,經濟下行時,再粉飾也沒有用了,畢竟大家兜里真的沒幾個鋼鏰了。
五、又是宣發三件套,震驚、落淚,目前還出現探班。
關於萬年不變的這一套,張藝謀都表示不大膽了,觀眾自然也不感冒了,且看《逆行人生》能成為下一個《年會不能停》還是《熱辣滾燙》。
其實,徐崢並不是一個爛片多的導演和演員。
在出品保障率上有一定的號召力,這一切也是基於環境、預告、徐崢、階級的分析,成片質量如何暫不評價,畢竟還沒看到。
但目前未映先被大範圍批評的情況確實存在,想要真正逆行人生,《逆行人生》就得拿口碑說話,至少也得在7分以上,若是六點幾分,那迎接徐崢便是炮火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