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7月27日20時27分,2024年暑期檔(6月—8月)電影總票房(含預售)突破70億元。而近日討論熱度最高的影片之一,當屬導演烏爾善的新作《異人之下》,電影首次將真人摹片動畫結合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院線電影製作,帶給觀眾更具衝擊的視聽。除此之外,繪製概念圖、輔助動畫製作、還原年輕成龍……今年暑期檔影片中,ai技術在不同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成為各大影片的一大亮點。
從動畫電影到真人電影 暑期檔中的ai技術大放異彩
與傳統動畫電影不同,影片《異人之下》中,導演烏爾善運用真人摹片動畫製作技術和人工智能風格遷移技術,將漫畫原著中的經典場景以獨特的影像質感呈現在觀眾面前。通過精細化的摹片製作,真人拍攝的每一幀畫面都被轉化為漫畫風格,而ai技術則在這些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並完善角色的形象,實現了二次元與三次元的完美融合,為觀眾帶來了“2.5次元”的新奇觀影體驗。
同樣是動畫電影,即將於8月10日七夕節上映的《白蛇:浮生》則在數字繪景環節深入應用了ai技術,通過補足實景部分無法搭建的背景空間,為觀眾呈現了一個更加完整、更加逼真的動畫世界。
真人電影中,ai技術同樣大放異彩。電影《傳說》製片方利用deepfake(深度偽造)技術,結合ai的深度學習能力,成功還原出了27歲的青春版成龍,讓他在現代戲與古代戰場的切換中遊刃有餘。這一技術突破不僅讓成龍的形象更加鮮活,也為中國電影的創新之路注入了新活力。“我們擁有了年輕成龍的數字資產,這相當於我們擁有了一個永遠不會老去的演員。”電影《傳說》總製片人於冬曾表示,“這樣的技術突破,能夠讓演員的工作方式發生巨大改變,過去拍真人時我們用90天時間,現在20天足矣。”儘管目前ai技術還無法完全複製細膩的真人微表情,但這一嘗試已經足夠讓人眼前一亮,也讓我們看到了ai技術在影視製作中的巨大潛力。
在電影《解密》的創作初期,ai技術就已經得到充分利用。在場景概念設計預演階段,ai技術幫助美術團隊在短時間內產出了大量概念圖,極大地提高了創作效率。雖然這些概念圖還需要經過人工篩選和優化才能使用,但它們無疑為創作團隊提供了豐富的靈感來源。
ai引領電影行業進入新紀元 業界怎麼看?
實際上,ai技術在電影生產製作中的應用已經不是新鮮事,但今年年初“sora模型”的誕生仍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在今年暑期檔的多部影片中,ai從“幕後”走到“台前”。
業內專家表示,實際上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經全面與電影工業的全流程接軌,從劇本分析、分鏡設計到場景氣氛圖、角色造型、數字繪景、動畫風格遷移、電影畫面修復、黑白影像上色等各個環節都發揮着重要作用。這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電影拍攝成本,也為電影製作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創意空間。
在此前“ai+ip”海上論壇中,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於冬表示:“ai技術不是未來,未來已來。”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也強調:“ai的使用可以將動畫電影的生產能力提升至一年4—5部,將行業的生產效率提升30%,生產成本降低25%。”這無疑為電影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然而,業內也普遍認為,雖然ai技術在影視製作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但它仍然只是輔助工具而非替代者。青年導演、編劇張末曾提出,ai在劇本創作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創作中的大部分工作仍然需要依靠人類的創意來完成。ai技術的出現讓電影製作變得更加高效和便捷,但真正的藝術價值仍然需要創作者自己去發掘和創造。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王茹懿 責任編輯 劉楊 編輯 劉春春 圖片 片方、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