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海飛親自改編 《向延安》要做不一樣的諜戰話劇

娛樂頭條 7935℃

由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文體旅遊局)、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出品,解放日報社聯合出品的大型諜戰題材話劇《向延安》,將於6月28日至7月1日登陸國家大劇院,在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之際,再現這段黑暗被黎明驅散之前,理想之光長明不滅的光榮歷史。

去年7月,由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製作出品的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曾在國家大劇院連演四場。今年,出品方與國家大劇院再續前緣,將話劇《向延安》在上海首演後的首站巡演定檔國家大劇院,為京城觀眾送上熱辣滾燙的紅色文藝新作。6月12日,該劇主創主演在國家大劇院分享了創作體會。

作家海飛親自改編 《向延安》要做不一樣的諜戰話劇 - 陸劇吧

一個大廚的革命

話劇《向延安》改編自作家海飛曾斬獲“人民文學獎·長篇小說雙年獎”的同名小說,由海飛親自擔任編劇,導演李伯男執導。它不僅是“海飛諜戰世界”的首部舞台作品,也是李伯男導演的首部諜戰戲。全劇以1937年淞滬會戰打響後的上海為時代背景,講述了正值青春年華的主人公向金喜,陰差陽錯以廚師的身份執行潛伏任務,從一個青澀懵懂的學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革命志士的故事,被譽為“一個大廚的革命”。

頂尖諜戰作家、編劇海飛以擅長紅色敘事之下的人性敘事為人稱道,其《麻雀》《驚蟄》等作品先後被影視化。對於此次《向延安》的改編,海飛表示,“向延安”的真正意思是“心嚮往之”,主人公一生未能踏出上海,卻以一種隱秘而偉大的方式抵達了“延安”,這對生活在今日中國的年輕人來說,也具有無比契合時代精神的現實意義。

作家海飛親自改編 《向延安》要做不一樣的諜戰話劇 - 陸劇吧

話劇《向延安》將文學之中的人性幽微與詩性品格結合起來,在舞台上得到戲劇化的呈現,實現了文學與舞台的雙向奔赴,譜寫了一曲令人動容的青春之歌。除了力邀原著作者海飛擔任編劇、“文華導演獎”李伯男執導外,在演員陣容上,力求原汁原味地展現小說中革命年代的青春群像。在北京站的演出中,劉智揚、李施嬅、王楠鈞、李勁峰、孫翌琳、梁田、徐開騁、江佳奇、李傳纓等人將悉數登場。他們當中既有來自北京人藝、國家話劇院、上海戲劇學院的實力派舞台劇演員,也有過去鮮有話劇表演經驗的影視劇演員和跨界明星。從《靈魂擺渡》中走出的“夏冬青”劉智揚將與從《新聞女王》中脫穎而出的“張家妍”李施嬅同台飆戲,新鮮感十足。

一部詩性品格的諜戰劇

如何將300多頁、故事跨度逾20年的原作濃縮到話劇舞台?導演李伯男說:“我們追求的,不是給予觀眾外部的情節刺激與視聽衝擊,而是希望這部戲在諜戰類型的基礎上,更加具備一種人學的價值和詩性的品格”。

作家海飛親自改編 《向延安》要做不一樣的諜戰話劇 - 陸劇吧

為此,他緊緊把握住了社會動蕩時期的殘破不堪與血性浪漫,保留了原著中濃厚的生活質感。在舞台美學上,一個恢宏寫意的鐘樓居於中心,始終立於舞台,成為本劇的主要意象。舞美設計桑琦表示,鐘樓寓意着每個人心嚮往之的延安,而特意設計成的“四面有門”的形式,也是一種“你永遠能抵達延安”的隱喻。

“沿着無盡的山樑和奔騰的河流,我們到延安去!”……一首磅礴有力的現代詩《到延安去》貫穿全劇,帶動劇情波瀾迭起。李伯男導演用抒情性和敘事性兼容並蓄的寫意處理,用忠於原著的審美格調與獨樹一幟的導演語彙,在舞台上寫就了一首充滿着“人學價值”的敘事詩,為“文學性”賦予了震撼的“劇場性”效果。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佳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柴程

編輯/崔巍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