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4》首期節目播出後,備受矚目的外籍歌手憑藉超強實力奪得前兩名的成績,引發了網絡上熱烈的討論。歌者們或慷慨激昂,或擲地有聲,觀眾亦投桃報李,紛紛就華語流行音樂的現狀發出討論。這種以音樂為媒介、各抒己見的場景,實屬可喜。
然而不能不見,隨着討論的持續升溫,亦有狂放失理的狂瀾將理性之光遮蔽。有觀眾將歌手比賽等同八國聯軍侵華,詠唱“那英大戰八國聯軍”等詞藻,甚至呼籲“我要洋人死”。如此肆意消解歷史苦難,妄將戰禍受害者作為戲弄素材,乃公然褻瀆時人遭罹凌辱之慘狀,絕非文明之舉。
音樂藝術理應成為民族交流的橋樑。《歌手2024》組委會誠摯邀請外籍歌者,正是希冀在這和樂場中,汲取異國藝風,啟迪主體創造,使中外音樂相得益彰。豈料部分網民身陷憤懣之中,執迷於“文化對抗”的狹隘思維,視賓朋為冤家仇讎,豈不與主辦宗旨南轅北轍?
近年來,隨着國力日漸強盛,民眾對於國家尊嚴的呼聲也日漸高昂。維護祖國榮譽,是每一名中華兒女應守的大義。然而倘使以一己之私好肆意宣揚,反倒容易引發“民粹式快感”的泛濫成災。我們當懷揣包容之心,以禮待客,以理同異,而絕不可被一時的私情牽引而誤入旁門左道。
事實上,當下我國流行音樂的確面臨重重發展瓶頸,面對差距理應抱持自省及學習的態度,而非固步自封、自我封閉的逆行之舉。唯有以開放的心胸積極借鑒國際經驗,建立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方能讓民族音樂揚威世界,與各國文化分庭抗禮。
網民最初通過調侃和玩梗的方式對華語樂壇現狀表達了不滿,但後來演變成了一種民族主義傾向的“保家衛國”情緒。這種轉變反映出對國家尊嚴的維護,但也暴露了一種狹隘的民族情緒。整個事件展現了“庶民幽默被宏大敘事搶奪”的過程。最初的調侃只是無心插柳的娛樂,卻被賦予了保家衛國的意味,從而引發了無休止的口水仗和對抗氛圍。
合理有序的輿論源於理性民眾。有關方面應當及時發聲糾正謬論,使音樂交流的場合不被異端言行所污染。唯有如此,我們方能在推動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引領情緒、疏導民意,破除狹隘偏見,鑄就民族自信,最終在新時代的大舞台上續寫中華文明新的輝煌。(大河網河聲評論員 劉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