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有聲劇上線,展現一代醫者的成長史 馬伯庸:這是我寫過最長的一部小說

娛樂頭條 1767℃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趙茜

又有一部改編自馬伯庸的有聲劇和大家見面啦!

這次,是聚焦中國近代醫療故事的作品《大醫》。“大時代下的群像戲,用這種方式演繹特別合適,適合跑步、泡澡、長途旅行以及睡不着覺時收聽,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3月29日,馬伯庸發布微博稱。

《大醫》分為《大醫·破曉篇》和《大醫·日出篇》兩本,講述了動蕩時代中,三個出身、性格、際遇各不相同的年輕人,懵懵懂懂進入慈善醫生行業,不斷提升醫術、醫德,彼此幫扶,打怪升級,最終成長為一代“大醫”的故事。

《大醫》有聲劇上線,展現一代醫者的成長史 馬伯庸:這是我寫過最長的一部小說 - 陸劇吧

接受媒體採訪時,馬伯庸曾多次講述過這本書的靈感來源——

2017年,他前往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做職工文化講座,受邀參觀上海華山醫院院史館,來到一棟建於1910年,名為“哈佛樓”的老建筑前,透過這棟西式二層小樓,第一次知道了紅十字活動在中國的發展脈絡。

從那一刻起,一顆新故事的種子被種下了。

《大醫》有聲劇上線,展現一代醫者的成長史 馬伯庸:這是我寫過最長的一部小說 - 陸劇吧

在《大醫》有聲劇的推薦視頻中,馬伯庸講到,這部小說對他來說非常特別,“第一,這是我寫過最長的一部小說,前後有80萬字,分了四冊;第二,小說的時間、時代背景,也是我之前從來沒有碰過的,它是從1904年到1950年,橫跨整個近代史波瀾壯闊的時間;第三,這個題材也是我之前不了解的,它講述的是中國第一代慈善醫生、中國第一代紅十字會戰地救援的醫生,他們的人生,他們的經歷。”

《大醫》有聲劇上線,展現一代醫者的成長史 馬伯庸:這是我寫過最長的一部小說 - 陸劇吧

他說,《大醫》這本書,是一本成長之書。他在動筆之前,原本只是想寫一個精彩的、波瀾壯闊的故事,但是隨着調研的逐漸深入,隨着寫作的逐漸深入,書中所塑造的的角色,這些角色對時局的看法,乃至於書中整個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發展的走向,都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當我寫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靈也得到了一次成長,得到了一個對歷史的再認識、再挖掘。”

由於《大醫》這本書中涉及的人物角色非常多,時代背景、故事發生的場景又經常發生變化,因此,開發《大醫》有聲版時,馬伯庸提了一個要求,希望製作團隊能夠有所演繹,不要簡單地把書中內容念出來,而是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把這本書中的思考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來。“所以我特別委託了專業的團隊,請他們做了有聲劇,在這部有聲劇中,聽眾可以感受到《大醫》每一個角色的特點、講話的方式,還能夠感受到上海繁華街道中的嘈雜、武昌起義戰場上的子彈橫飛、淮北水災災民之間的呼號,這些大的各種各樣環境的變化。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嘗試,也是一個非常漂亮的作品,它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大醫》這本書的特點,所以我建議大家都去聽一下。”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