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 我們都是異鄉人

電影快訊 1884℃

“一九五零年初,愛爾蘭東南部小鎮恩尼斯科西。小鎮姑娘艾麗斯與許多同齡人一樣,找不到工作,前途茫茫。所以,突然有一天去美國工作的機會降臨時,人人心裡都知道,她必須去……”

因為電影,愛上這本書。

無意中看了這部電影,因為我表示太喜歡,先生悄悄的把書買了回來——高興。讀書又是另一種體會,但和電影一樣精彩。

《布魯克林》: 我們都是異鄉人 - 陸劇吧

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只是用細膩的文筆記錄這個小鎮姑娘走出故鄉,倔強生活的故事。卻令人感受到對生活無限的熱情,對未來努力的追求,因為這個小鎮姑娘一直在積極的生活,在“追隨我心”的生活。

01機會來臨必須抓住

年輕的艾麗斯在小鎮找不到工作,在一個雜貨店做兼職,而她的老闆是一個“心理扭曲”的老太婆,諂媚權貴,鄙視貧民,害怕別人過得好,艾麗斯過得很艱難。

通過姐姐介紹的牧師,她得到了去美國工作的機會。她很平靜,提前辭去兼職,安靜的收拾衣服(她的衣服並不多,大部分是姐姐給的),整理行囊,按部就班的準備着離開的一切。終於,踏上了前往異鄉的旅程,經歷了劇烈的暈船,終於抵達大洋彼岸。

每一幕都是那樣的熟悉,像極了我們的生活。誰沒有離鄉求學、工作,對未來有點點希望,對家有很多不舍,但必須走!

02思鄉是孤獨的同義詞

艾麗斯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布魯克林,住進擁擠的集體公寓。房東太太挑剔的目光,室友的妒忌和猜測,工作上的“力不從心”。終於把這位小心翼翼的姑娘逼得失聲痛哭,她患上了“homesick”。

這樣的失聲痛哭是那麼的熟悉,身在異鄉,總會有一些時候,倍感獨孤。沒關係的,這樣的孤獨是成長的陣痛,是融入異鄉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就像那句著名的詩句:“那逝去的將變為可愛”。

03異鄉亦是新生

在牧師的幫助下,艾麗斯晚上到大學夜校進修,白天在百貨商店做營業員的工作也越來越順手。除此之外,她還會去教堂聚會、跳舞,她越來越適應布魯克林的生活。

當然,讓她徹底“像換了一個人”的是愛情。

兩個人因為舞會相識,他喜歡愛爾蘭姑娘。她不主動,也不拒絕,慢慢的打開心扉接納。一起回家,一起散步……做所有戀人都會做的事情。但只要兩個人在一起就很浪漫,即便彼此都很平凡。

就像有人說:“愛一個人,愛一座城”唯有愛,才是家。愛情就是家的根基,有了愛情的艾麗斯總會把布魯克林變成故鄉。

04異鄉與故鄉之間的選擇

就在艾麗斯在布魯克林獲得了新的生活與快樂之時,一個噩耗突然降臨——姐姐突發疾病去世,家裡只有唯一的母親。

她必須趕回去。

姐姐的去世,她無比悲痛。但是之後面臨的選擇,更令她兩難。一邊是故鄉需要照顧的母親,新的工作,“理想型男友”;一邊是布魯克林的奮鬥,未婚夫的等待,充滿激情的城市生活。

她像多數人一樣難以抉擇,想迴避選擇,想拖延回去的時間,幻想自己離開之前,在故鄉有現在的境遇就好了……

但是,必須做出選擇。

終於,她選擇追隨自己的內心。沒有被親情禁錮,沒有背叛愛情,確定歸期,在那個陽光明媚的午後,等待戀人,與他重逢。

在作者節制、簡潔而有力度的文筆下,每一個細小的心理顫動都能感動人心,讓讀者產生共鳴。總有那麼一個時刻,你是熟悉的,是戳中你內心的,是讓你思緒翻滾的。

這本漂泊他鄉的書,卻令從未漂泊他鄉的我,深深動容。在艾麗斯每一個平常的日子裡,都能暗暗地感受到她的努力,她的熱愛,她的原則,她的選擇。

就像龍應台在《目送》中所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相對的,作為子女,只要離開了父母,其實就踏上了“異鄉之旅”。

我們都是異鄉人,我們都孤獨與無助,但更有努力與堅持,即便在沒有父母的“異鄉”總是會偶爾失落、偶爾無助,卻總會微笑着繼續啟航,對於生活的熱愛與追求,總能把無數異鄉變成故鄉。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