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彷彿在暗夜中看見了我自己。看見我在望着你,在這個世界上,任何地方,一直望着你,望着夜空中那幸福迷人的星辰。”話劇《千里江山圖》結尾,演員們在星空背景中交替朗誦原著小說中的《一封沒有署名的信》,這場隱秘而偉大的行動令人稱奇,其中為了信仰義無反顧的犧牲更令觀眾忍不住拭淚。
昨晚,改編自著名作家孫甘露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同名長篇小說的話劇《千里江山圖》迎來首演。“你打開窗朝外面看,這些人就是江山。”這是話劇中的一句暗語,而這幅英勇無畏的共產黨人群像也被深切地定格在舞台上。
找尋歷史長河裡崇高的普通人
《千里江山圖》的故事,以黨中央從上海轉移到瑞金的偉大歷史事件為背景,一群戰鬥在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為了同樣的理想,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攜手完成一個名為“千里江山圖”的秘密計劃。孫甘露筆下的《千里江山圖》文字克製冷靜,不追求驚心動魄,也少有大段抒情。在話劇的創排之初,導演王曉鷹就希望延續這一特點,“舞台的呈現分為兩部分,其一是貼近小說風格的敘述,其二就是戲劇表達”。
“信念感”是王曉鷹通過作品想傳遞給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的力量。“為了革命理想而犧牲的這些人,他們是普普通通的人,是化在歷史長河裡的人,我們應該回過頭去看一看他們,找一找他們,去想想他們。”不增加小說之外的文字或是台詞,王曉鷹將原著中內斂含蓄的情懷通過詩化意象的方式張揚出來,放大具體的人性光輝,將偉大悲壯的犧牲精神濃縮為一場聚餐、一次告別、一個擁抱。演出中,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二圓舞曲多次響起,這是主角陳千里和葉桃愛情的象徵,如果說革命是一種浪漫,那麼革命與愛情的疊加,就是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內心最大的豪情。
浪漫、熱血、細膩的革命故事
觀眾坐在台下觀劇,也是一次小說“再閱讀”的過程。話劇採用敘事體形式,劇中,小說朗讀和戲劇表演有機組合,產生一種特別的演出效果。開場時,演員們身着現代服飾,手持小說,在舞台上共讀《千里江山圖》,朗讀過程中,演員們依次進入情節中。當故事切換到另一個視角時,演員們又會換裝“齣戲”,變回朗讀者。“浪漫、熱血、細膩。”飾演主角陳千里的演員張瑞涵這樣形容心中的《千里江山圖》,排練時,他多次入戲而情不自禁地流淚。“陳千里是一個神秘的角色,但同時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心中非常糾結,但他知道,革命必須要做出犧牲。”
為了實現演員在“敘述”與“表演”的快速轉換,《千里江山圖》的舞美設計通過虛實結合,使用多媒體設計烘托氛圍,注重道具的歷史感和服飾的細節刻畫,轉檯的設計也為場景的切換和舞台動線提供了更多時間和空間的靈活性。演員們不僅要以最快的節奏將敘述和表演銜接起來,還要在演繹角色時迅速完成情緒調整,展現書中人物複雜的情感和心理活動。
《千里江山圖》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它既是一部革命史,也是一本風物誌。為了更好地呈現原著中的城市記憶,在話劇《千里江山圖》中,觀眾能感受到具有城市特色的布景和建築細節;看到旗袍、長衫等具有時代特色的服飾搭配;聽到上海話、揚州話、粵語等各地方言。在特定的時間和外部環境中,故事中人物的思維活動、思想升華與舞台上的城市風情形成呼應。
早在首演前,《千里江山圖》經歷加場近20場,演出票已經幾近售罄。據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總經理張惠慶透露,孫甘露小說還未完成時,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就早早向作家“預約”了這部作品。
“《千里江山圖》紮根於上海的歷史文化和一段燃燒的革命歲月。”張惠慶說,“上海這座城市擁有太多值得被敘述的故事,我們的舞台創作要反映這座城市的風貌,真摯地呈現經歷史洗滌的人文面貌。”
來源:文匯報